陕西省西安市儿童医院 神经内科 710000
摘要:目的:分析与对比小儿神经内科病毒脑炎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在2012年4月-2016年4月间收治的92例小儿患者作为本次研究主体,将其分为A组与B组,A组共47例,B组共45例。B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模式,A组基于B组的护理模式,采用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结果:A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74%,B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8.89%,A组显然高于B组,对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小儿神经内科病毒脑炎,护理干预模式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模式,且取得较好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小儿神经内科;病毒脑炎;护理效果
病毒性脑炎是小儿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它属于感染性疾病,一旦发病会对小儿造成较大的健康威胁[1]。病毒性脑炎若治疗不及时、不彻底,极易引发小儿的终身残疾,尤其是抵抗力相对较差的小儿患者。此外,在治疗病毒性脑炎时,辅以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大幅提高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治疗效果[2]。本次研究主要探讨病毒性脑炎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在2012年4月-2016年4月间收治的92例小儿患者作为本次研究主体,将其分为A组与B组,A组共47例,男患儿24例,女患儿23例,年龄为2-9岁,平均(7.12±1.15)岁;B组共45例,男患儿25例,女患儿20例,年龄为3-11岁,平均(7.36±1.58)岁。对比两组的以上资料,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B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健康教育、饮食护理、心理护理与用药护理等。A组在B组基础上加以护理干预,主要护理方法为:
1.2.1 患儿昏迷护理
使患儿平卧在病床上,头偏向一侧,将软枕头垫在患儿的背部,使其口腔中的分泌物能够顺利排出,将患儿的上半身适当抬高,以此加强静脉回流,使颅内压有所降低。经常性的为患儿变换体位,可以每2个小时变换一次,并按摩腿部等受压部位。轻轻的拍打患儿背部,排出痰液,避免其他并发症发生。及时监测患儿的呼吸频率与瞳孔,防止出现呼吸骤停情况。若患儿的呼吸道发生堵塞,应及时进行吸痰处理。
1.2.2 患儿呕吐护理
使患儿保持侧卧体位,给予患儿空腔清洁,更换其衣物,避免留有呕吐物而发生二次呕吐。同时,需要防止呕吐物被吸入气管中,避免出现窒息情况。
1.2.3 患儿发热护理
护理人员需定时监测患儿的体温变化,保持安静,叮嘱其卧床休息,以此降低氧耗。若患儿的体温超过38.5℃,需对其进行冰敷或温水浴,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给予静脉输液。叮嘱患儿多使用高热量、高蛋白等食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4 患儿瘫痪护理
加强心理护理,有效改善患儿与家属的消极、绝望等心理,为其讲解治疗方案的科学性,实践结论等,增强他们的治疗信心。依据患儿的个人情况,训练其进食、洗漱以及大小便等生活能力,同时以游戏、娱乐等方式对患儿的活动能力进行锻炼,提高其自理能力。
1.2.5 患儿精神异常护理
患儿入院期间,护理人员需要保持热情、和善的护理态度,有效缓解患儿与家属的不安心理,减轻消极情绪。在讲解安全管理等相关知识时,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儿的情绪,不可对其产生刺激影响。若患儿出现幻觉,应重点监护。了解患儿的幻觉内容,针对具体内容采用科学的护理措施。若患儿出现抽搐、头痛等并发症,应取平卧位,穿着宽松衣物,并给予吸氧、清理口腔等护理。
1.3 评价标准
患儿出院前,对其进行护理满意度评估,共60道题,每题1分,>54分为满意,36-54分为基本满意,<36分为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的处理方式是SPSS17.0软件,护理满意度用(%)表示,以x2检验,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A组中,满意25例,占比53.19%;基本满意20例,占比42.55%;不满意2例,占比4.26%,护理满意度为95.74%。B组中,满意22例,占比48.89%;基本满意18例,占比40%%;不满意5例,占比11.11%,护理满意度为88.89%。对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病毒脑炎若救治不及时,极可能造成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大脑软化、坏死或是水肿,最终引发患儿瘫痪,严重者会导致死亡[3]。此外,相关数据表明,现阶段我国病毒脑炎的患儿数量逐年攀升,急需加强诊治力度。而且,病毒脑炎的发病发病原因复杂、起病急,应加强护理干预。在护理干预中,首先应重点监测患儿体温,并分析患儿发热的原因与类型,预防并发症[4]。其次,为了减轻患儿的惊厥症状,护理人员需要保证其呼吸顺畅,避免出现窒息情况。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护理人员应给予镇静剂治疗,并定时观察病情变化,若患儿出现惊厥的临床症状,应及时进行处理[5]。最后,病毒脑炎患儿的年龄较小,沟通能力与自主能力较差,无法明确表达出自己的症状,因此需要护理人员付出更多的精力与耐心,以监测的动态数据为基础,对患儿进行个性化的护理,实现他们的早日康复。研究表明,针对小儿神经内科病毒脑炎,护理干预模式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模式,且取得较好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孙丽,杜宪彬,梁伟等.45例小儿昏迷型散发性脑炎的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3):217-218.
[2] 张美玲.病毒性脑炎患儿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z1):95.
[3] 刘艳梅.小儿童神经内科病毒脑炎的护理问题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9(30):637-638.
[4] 高明伟.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8(35):165-165.
[5] 韦进.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护理经验[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24):198-199.
论文作者:夏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6
标签:患儿论文; 脑炎论文; 小儿论文; 满意度论文; 病毒论文; 神经内科论文; 统计学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