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一方面面临着日益增长的住房建设需求,另一方面也对住房建设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基是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一项基础工程。基础施工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但由于各地地质条件差异较大,地基沉降、地基渗漏等问题时有发生。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该技术的特点,分析了施工准备措施和技术控制的要点。
一、房屋建筑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特点
1、不受潮湿环境的影响
在传统的建筑工程中,地基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地基最常见的破坏作用是地基的潮湿或渗水,由于施工前期对施工区地质调查工作做得不好,对施工区地质构造及地下水特征缺乏深入的认识和分析。在地基施工过程中,没有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导致地基施工后期由于地基疏松而出现的质量问题。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使用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由于新材料的采用, 地基土层可以得到保护, 不受水分和浸水的影响, 基础结构的稳定性得到改善, 从而改善了建筑的稳定性能
2、承载能力强
近年来,城市住房面积紧张,可利用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导致住房建设发展到更高水平。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加,底层建筑和地基的承压相应增大,从而加剧了地基的沉降变形速度,并对整个建筑物的稳定性和质量安全性产生一定的影响。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地基承载力,缓解上部压力引起的沉降变形问题,在现代高层建筑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3、机械化程度高
传统建筑基础的建设受到施工技术和条件的限制。在大多数情况下, 人力资源的建设不仅是对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 而且施工进度缓慢, 建筑造价间接增加。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技术对机械化的要求较高, 一方面, 通过专业设备可以完成大量的基础工作, 减少了基础施工对工人的依赖性,另一方面,机械化施工比人工施工速度快得多,大大缩短了基础的施工时间,提高了基础施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二、房屋建筑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前的准备
1、施工前障碍物的处理
在开始预制桩施工之前,首先要到施工现场进行障碍物和碎片清理工作,因为基础施工是整个房屋建设工程的基础工程,因此,为了保证基础施工和后续施工工作的正常发展,有必要保证施工现场的清洁。接下来,我们需要了解和检查基础施工现场铺设在地面上的管道,以防止基础开挖过程中的管道破裂。在发现管道的方向和作用后,需要对不影响基础施工的管线进行加固和保护;由于基础施工的影响,其中一种情况是改变管道,绕过施工区域。另一种是与有关部门协商临时拆除管道。再次,基础施工将引起较大程度的振动。为了在周边地区产生一定的噪声污染,有关施工部门还必须做好协调和沟通工作,确保建筑物的正常施工。
2、施工现场场地的平整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在打桩环节中, 需要注意施工现场平整, 如有必要, 还可以在工地周围铺设施工现场道路, 确保路面平整符合施工标准,
3、施工现场抄平放线定桩位
施工现场应当设置标准,至少不少于两个,且标准位置的选择不得影响打桩施工。桩的深度和水平状态应按标准进行测试。通过小桩标记桩位,反复检查轴线和桩位,保证每次检测结果始终保持不变,避免了小桩移动和桩位变化对打桩的影响,
三、预制桩制作、起吊、运输以及堆放施工技术
1、预制桩的制作
预制桩的制作方法有很多,如:叠浇注法、并列法以及翻模法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施工环节主要包括布置施工现场、准备施工工作、帮扎钢筋、浇注混凝土、拆模和养护等。同时,还要及时清理场地的杂物,压实处理地面,保证不均匀沉降现象不会在施工场地出现。另外,在施工过程中,也要深入分析多个角度,在保证十分合理的桩体设计的情况下,再进行施工。一般,较短的桩多在预制厂生产。而在打桩现场附近或打桩现场就地预制的,多是较长的桩。
2、预制桩起吊
预制桩在起吊时,必须确保设计强度达到70%以上的混凝土才允许起吊,只有在设计强度达到100%时,才允许打桩与运输。在起吊的过程中,必须按照原有设计位置对吊点位置进行绑扎。如果没有吊环,要根据桩基础长度来确定绑扎点的位置与数量。若绑扎点或吊点小于3个时,要根据正负弯矩相等的原则来确定绑扎位置;如果绑扎点大于3个时,则由吊点反力相等原则,确定吊点的位置。
3、预制桩运输
预制桩的运输,是根据打桩顺序与打桩进度来确定的,一般都是随打随运,这样可以大幅度的减少二次搬运的工作量。首先要在运输预制桩前,对预制桩的尺寸大小、质量等进行检查。相对较短的预制桩运输距离,要在桩下垫一层滚筒,后利用卷扬机带动桩身移动;距离偏远的预制桩运输,最好在运送时选用平板拖车或轻轨平板车。
四、预制钢筋混凝土锤击沉桩施工技术
1、桩架
桩架是将桩提升就位,同时引导在打桩过程中桩的方向,保证桩锤能按照所要求的方向进行冲击。桩架主要由底盘、导向杆、竖架、动力装置和滑轮组组成。在选择桩架时,要考虑到桩的高度、施工条件和桩锤的类型等因素。在打桩工程中,要根据桩锤的类型来确定动力装置。
2、打桩施工技术
第一,打桩顺序
打桩顺序直接影响打桩的进度和施工校基质量。要综合考虑土质、地形、桩的类型以及桩群的密集程度等因素来确定打桩顺序。
第二,打桩工艺
桩机就位,要平移桩架,使打桩方向和导杆中心线一致,同时检查桩位正确与否。将桩提升就位并慢慢插入土中,随后扣好桩箍和桩帽,把桩的垂直度校正好,将桩锤慢慢落到桩顶上面轻击,把桩沉入土中一定深度,达到稳定的位置,再次校正垂直度和桩位,然后打桩。桩入土的速度要均匀,锤击间隔不能过长,要连续打入土中。
第三,控制打桩质量的方法
打桩质量的控制包括两方面,一是控制标高,二是控制好打桩的偏差,并且桩顶、桩身不被打坏。打桩是隐蔽型工程的施工,因此施工时要做好观测和记录,包括桩的入土速度快慢,锤的落距大小,每分钟的锤击次数多少等,将其作为验收工程时鉴定桩质量的依据。
结语:建筑施工中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施工不仅需要总结科学有效的施工过程,而且还要总结和分类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今后的施工中,应尽量避免出现这些问题,从根本上提高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在房屋建筑中的施工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树华.房屋建筑工程的预制桩基施工技术探析[J].住宅与房地产 2018 (5)
[2]何旭东 , 章沛东.建筑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技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 (13)
[3]孙丰彪.房屋建筑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技术浅析[J].中国房地产业 2017 (23)
[4]李锐.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中国高新区 2018 (12)
[5]王洪伟.浅谈房屋建筑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施工技术[J].民营科技 2017 (4)
[6]洪亮.房屋建筑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 2018 (12)
论文作者:曹泽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7
标签:钢筋混凝土论文; 地基论文; 基础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施工现场论文; 过程中论文; 位置论文; 《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