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资金的形成机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农村论文,机制论文,资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解决资金投入问题。新农村建设资金的本源是农民创造的财富中包含着价值。因此,建设新农村的过程是农民为社会创造大量建设资金的过程。农民没能在农村积极创造财富和建设资金,是由于农村的货币资金供应严重短缺。必须通过增加农村货币资金供给来实现各类资源在农村的高效配置,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要成为使用支农资金的主体。
要解决农村资金短缺问题,除了要在宏观上保证农村货币资金供应,还必须保证货币资金“流”到农民手中,把农村的劳动力、土地及其它资源高效配置起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并增加农民收入。要达到这一目的,以下几点是非常重要的:
其一,农民作为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必须掌握资金使用的主动权。为此,政府必须明确自身的责任是为农民发挥主体作用创造有利条件,制定解决农村建设资金不足问题的有关财政与金融政策,并不是越俎代庖地成为建设主体。对于农民而言,必须发生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的根本性转变。要让农民明确“干”的利益之所在,调动他们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不是被动地听从基层干部的安排。
其二,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地位要由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来保证。因此,分散经营的农民必须组织起来,以合作经济组织的面目同政府机构或金融机关进行交涉,订立项目建设合同,在取得建设资金后具体组织项目建设,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内部实行民主管理,政府对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给予扶持和指导。
其三,保证农村党政机关的正常运转经费和基层干部的工资性收入。大量资金拨到农村后仅靠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是不够的,基层党政机关在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建设新农村的方针政策时要发挥监督协调作用。因此,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经费和基层干部的工资收入必须得到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