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人才“风光”不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风光论文,人才论文,网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网络股大幅下挫、网站投资断流、网络公司成批倒闭……网络“神话”破灭之后,一度成为拉动人才需求“领头羊”的网络人才也开始失去本不该有的“神秘”,网络人才“大洗牌”刚刚开始……
城门失火,网络白领“大溃逃”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网络热潮的消退给网络人才蒙上了一层厚厚的冰霜。互联网企业年年亏损几乎是不争的事实,巨额的运营费用和充斥媒体的广告似乎看不出任何盈利的迹象。在北京海淀区地税局的一项调查中,截止去年6月底,以网络公司命名的637家公司中只有12家是盈利的,这意味着96.7%亏损。一方面网站的收入极其微薄,另一方面支出却大得惊人。风险投资家们的耐心已经超过了原先的预期,纷纷撤资。“入不敷出”的网络企业要维护运营,只有“忍痛割爱”,拿起“裁员之刀”向众多网络人才“砍去”。
去年12月18日,搜狐召开了盛大的年终新闻媒体答谢会,同时正式向新闻界宣布了裁员的决定。成本太高、烧钱速度太快是各个网站的通病。此次裁员的原因,搜狐总裁张朝阳的解释是为了压缩公司的支出成本,提高运作效率。搜狐究竟要裁掉多少人?据国外媒体说是126人。按照每人每月平均工资5000元(完全的猜想)计算,每月搜狐就要减少工资开支63万元,一年就是756万元人民币,再加上这些人消耗的其它费用,每年节省的开支是相当可观的。令人关注的是,几乎就在同时,搜狐股价已跌至1.88美元,离张朝阳所说的底线价1.80美元相差无几,裁员看来是不得已而为之。一位IT评论家指出,由于搜狐是中国三大门户网站之一,同时也是纳斯达克中国概念股的发行企业之一,所以它的裁员是否会波及到新浪、网易也未可知,但以现有的业务来看,目前大多数网站的人工成本都有些“令人不堪重负”。看来,由搜狐裁员而引发的裁员“多米诺骨牌”效应一触即发。
网络神话破灭之后,对浩浩荡荡的人才流如同来了个“紧急关闸”,网络人才回流成为一大新景观。根据中华英才网(www.ChinaHR.com)对全国12个重点城市职位需求状况的跟踪调查显示,去年8月份以来,全国人才市场需求状况出现了重大变化,“计算机、信息服务”行业职位需求排名第一的位置在许多城市已经被传统行业取代,仅8月份就有21000多个空缺职位,在职位总数上已经退居第二,职位数比排名榜首的“广告、媒体、出版”业少了近1/3,总体呈现疲软的态势。
裁员并没有给网络“白领”们带来恐慌,他们从从容容地“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这现象似乎只有“新经济”才能解释。截止去年11月,美国已有135家网络服务公司倒闭,于是各大公司在盈利前景不佳的压力下纷纷使出传统招数——减人增效。如美国LXL公司11月就解雇了850人,相当于公司总人数的35%,不过,《华盛顿邮报》在一篇题为《行,炒了我吧!》的文章中说,与传统行业裁人时员工面临极大心理压力的情形不同,多数在网络公司中工作的高级白领不但对此毫不在乎,反倒认为被解雇可为他们提供新的机遇和新的经历;还有许多人认为,像现代吉卜赛人那样从一个地方“跳槽”到另一个地方能满足他们的“历险”心理,积累丰富的人生经验,同时学到新的技术,这倒不失为一种时髦的生活方式。年轻、无子女及对自己能力和技术拥有极强的自信心,是这些高科技白领在公司“炒鱿鱼”的压力下仍能处乱不惊的主要原因。
后院起火,“鼠标”上演“窝里斗”
传统行业的精英已在一次次的传媒报道中远远而去,新鲜血液的补充已不可能再由传统行业提供,这时网络人才的重新洗牌就以这样一种姿态进行着:有着传统行业背景的人才出走,这部分职位则由另外的网络公司人才补充,网络间人才的流动逐步加大,从前的传统行业与网络行业的人才抢夺战逐渐演变成网络公司之间的人才抢夺战。在京城的各大网络公司之间,sina、sohu、elong之间相互挖墙角的事时有发生,而这种奇怪的秩序就这样维持着网络热余温尚存的时代。
网站人才配置“窝里斗”的结果是“肥”了猎头公司。据一位IT界的人士估计,目前仅电子商务网站平均每天就有2-3个问世。市场激增,以提供中高层人才服务的猎头公司也因此生意红火。“我们前不久成立了一个小组,专门负责网络方面人才信息的搜集与跟踪。”赛思卓越企业管理顾问公司总经理黄剑说。据悉,该公司业务的80%左右集中在网络行业。在对技术人才的猎取上,多数集中在电子商务、金融在线交易、网上购物、宽带多媒体网方面。在经营管理人才的猎取上,经理级别的市场推广和网站广告销售人才相当抢手。目前虽然委托的目标不少是有关网络方面的人才,但这委托单位并不仅限于像ICP、ISP或电子商务这样的网络公司,有一些与网络有关的公司如网络集成、通讯等公司前来委托的也不少。而一些原来与网络不搭界的上市公司,为了增加网络方面的概念,也有前来要求“猎”人的。至于收费,据悉,一般收取企业付给所“猎”人才年薪的1/3,即一般支付相当于4个月工资的费用。这样,替企业网罗到一名人才,大概收入就在2万—6万元之间。不过也有更高的,据一位猎头公司的负责人透露,他们接受香港一家公司的委托,“猎”一个人就挣了20多万港元。
“窝里斗”的另一个后果是加速了存量网络人才的短缺,也大大增加了用人成本。在网络人才的价位上,不同公司提供的年薪也有较大的差距。一般大公司技术副总经理年薪在20万—40万元之间,规模较小的公司则在15万元左右,低的约10万元;中层技术人才的年薪一般在10万—15万元左右,但也会因公司规模、经营范围等有所不同。至于总经理级的价位,比副总一级略高,但相差不多。大公司开出的年薪高的能达60多万元,而小公司可能就愿出10万元左右,但一般还是在20万—40万元之间,所不同的是,总经理是否持有公司股权。
洗心革面,网络人才重定位
网络业正面临调整,虚拟经济也理应带来现实的利润,由此,也就对网络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那种纯“概念”性的网络人才走俏的时代已成过去,网络人才的全新定位刚刚开始。
——“管理+技术”型人才走俏。网络公司苦苦寻觅的,是那些能帮助公司开拓电子商务业务,利用企业内部网络和互联网工作,装配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实现和发展电讯技术、创建网站、编写以及开发软件程序的人员。同时,也需要拥有坚实的商业管理技能,能在团体中与他人交流并鼎力协作的专业人士。在这种需求背景下,众多网络公司开始把搜索的范围扩大到文理科和商科学生。顾问们指出,如果你毕业于传统专业,但有在网络公司实习过的经历,你的职业前景将是美好的。网络大潮的冲击使美国多数商学院现行的MBA课程设置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学习互联网知识的需求。仅有传统的MBA技能还远远不够,在网络经济时代,既有技术专长又有商业管理经验,能应付互联网挑战的才是抢手人才。美国《计算机世界》杂志曾对美国各大学MBA课程质量进行过年度调查。以马里兰大学为例,该校的MBA课程与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十分紧密,以充分保证每个学生在商业管理和技术方面都能打下坚实的基础。据有关人员透露,“技术MBA”百分之百能找到理想的工作。
——专业执照比学位吃香。网络公司需要的不仅是能熟练操作微软的应用软件或思科网络或甲骨文数据库的人才,更需要能为公司自己的网络或应用软件发挥效果的人才。由此,他们看重的是专业执照,看淡的是学位证书。美国一项关于最新科技就业市场的调研发现,高达79%的科技公司重视的是专精某种应用软件或网络的人才,并不看重求职者的学历。市场调查公司——克利夫艾德曼公司从1998年4月至1999年4月花了一年以上的时间统计《华盛顿邮报》的科技类求才广告,发现绝大多数公司都已不看求职者的学位。根据这项研究,在3544则高科技人才广告中,高达2799则(占79%)的广告完全未提任何学历要求,广告中要求资讯专业学士以上学位的仅206则(占6%),要求硕士以上学位的仅77则(占2%)。许多大学资讯系毕业生为了进入科技就业市场,另外参加例如微软或甲骨文核考的执照训练班。参加这种训练班往往得花上数千美元的补习费,但如果能考上系统工程师合格执照,往后的薪水也可能数以倍计。根据克利夫艾德曼公司的分析,去年全球约有160万人通过这类执照考试,相当于美国一年大学毕业生的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