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民办教育的制度创新&经济全球化与教育产业国际研讨会综述_民办教育论文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民办教育的制度创新&经济全球化与教育产业国际研讨会综述_民办教育论文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民办教育的制度创新——经济全球化与教育产业国际研讨会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全球化论文,中国论文,制度创新论文,民办教育论文,国际研讨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由中国教育学会和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承办的“经济全球化与教育产业国际研讨会”于2004年4月7日至9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主题是“提高教育筹资和资金运营水平,推进教育产业发展”。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和香港、台湾地区以及内地众多知名学者、研究人员和著名民办学校负责人等近百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通过主题发言、对话等多种交流形式,对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如何进行民办教育的制度创新等问题进行了研讨。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正如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开幕词中所讲,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民办教育迅速发展起来,已成为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实施条例的颁布,为民办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然而,目前中国民办教育发展的环境还相当脆弱,特别是经费短缺已成为制约许多民办学校发展的障碍。因此,进入资本市场,优化财务结构,提高办学效益,已成为当前最迫切的课题。会议期间,代表们就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教育产业发展的近况与趋势、民办(私立)学校资金筹措的制度环境、中国民办学校经费的运作与管理、中外教育公司的运营模式、教育公司的融资、民办教育的质量保证与认证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一、经济全球化与民办教育的历史使命

20世纪末,世界形势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现象就是经济全球化。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教育被迅速推向国际大市场,一个日渐繁荣活跃的国际教育市场正在形成和发展。那么,经济全球化到底给民办教育带来了什么样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呢?

英国龙比亚大学(Napier University)亚当斯(John Adams)教授支持民办高等教育在中国大发展,他分析了高等教育和全球化之间的关系,认为如果中国的高等教育选择向市场开放,而不是继续主要依靠纳税人生存,那么中国的高等教育将很可能有一个更健康和繁荣的未来。伦敦大学安迪·格林(Andy Green)教授则讨论了全球化、竞争和技能构成之间的关系,提出在全球化影响下教育改革的侧重点。美国夏威夷东西方中心(East-West Center)的齐格弗里德·林勒(Siegfried Ramler)和维克托·奥多内兹(Victor Ordonez)认为,人类进入21世纪后,教育关注的焦点是:教育如何满足后工业时代学习者对终身教育的需求;教育如何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新要求;如何缩短不同发展水平国家在教育上的巨大差异;教育如何保存本土文化;在相互依存的全球化背景下,教育如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如何培训21世纪的教师等等。国际间的共同努力和密切合作是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必然选择。英国纽卡斯尔大学(Newcastle University)的托雷(James Tooley)教授对全球性教育产业提出了比较独特的观点,他认为在一些国家私立学校并不是“贵族学校”的代名词,也是很多穷人家庭的选择,启发大家用更加开阔的视野去展望和审视全球民办学校的发展。

二、民办教育的资金筹措与资本运营

尽管每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历史和文化传统不同,教育制度和教育传统也不同,发展民办教育的历史和模式也不一样,但它们之间仍有一些可以相互借鉴的有益经验。

美国高效率的资本市场为教育产业发展供给了大量的权益性资本,成为其强有力的支撑条件。美国私立学校认证委员会(National Council for Private School Accreditation)执行主席当·派屈(Don D.Petry)博士提出了资金筹措的几大原则:“人人”原则、“自愿”原则和“世界财富”原则。纳尔逊(R.Jay Nelson)博士介绍了美国私立学校的两种类型——资助学校和独立学校的融资模式,他们的收入来源包括:学费、杂费、资助机构的资金、政府的资助和捐赠。特别介绍了获得大额捐赠的组织、策划以及如何与大额捐赠者合作。黑龙江大学教育学院的李芳教授介绍了俄罗斯教育产业市场化的近况和趋势,认为中俄两国面临的教育问题相似,但是中国教育产业发展所受到困扰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了俄罗斯,更需要教育立法与监督体系的保障,而俄罗斯在这些方面已走在中国的前面。香港教育学院胡少伟副教授介绍了香港学校的经费来源,反思政府应该如何通过教育拨款的方式在保障教育公平的同时,又不浪费公共资源。

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对民办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支持性方针政策和发展远景等作了比较详尽的说明和规划。会议上,众多代表各抒己见,为中国民办教育的发展,特别是为解决民办教育的资金筹措这个“瓶颈”问题出谋划策。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谈松华做了题为《教育产业的发展及其运作》的主题发言,探讨了教育产业在中国的发展和运作方式,展望了教育产业的未来发展。上海教科院民办教育研究所主任胡卫提出引入法人治理制度和公共管理制度是我国民办大学制度创新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北京城市学院(前海淀走读大学)的老师讲述了民办大学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根本诉求,20年来发展历程的经验和教训。西安外事学院院长黄滕探讨了中国民办学校经营运作方式,提出民办学校的融资方式必须是多元的和分阶段的:在学校的初级发展阶段主要通过以学养学、低成本扩张开始发展;在学校的稳定发展阶段主要通过建立银行贷款、吸引企业投资、发行债券、建立基金会等形式;在学校的持续发展阶段主要通过建立教育投资公司的方式,发行上市教育股票,最大程度实现学校的盈利可能性。浙江树人大学校长徐绪卿介绍了该校如何初步形成由稳定的学费收入、一定的社会捐助和适量的财政补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山东双月园学校校长高焕祥提出,要通过学校的创新促进学校的增值。山西现代双语学校则通过完善学校管理,实现学校财政的良性运作。北京东方高圣投资顾问公司总经理陈明健探索了中国民办教育产业与资本市场对接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前景。

三、资金筹措、认证与民办教育的质量保证

认证最初起源于美国,是100多年前由美国大学和中小学发起并自愿进行的一种教育质量保证方式,它是一个非政府的、独立的、由第三方(the third party)进行的教育评估过程。国外的教育认证对资金筹措和教育质量的保证所带来的先进经验在会议上引起了代表们的兴趣。特别是关于CITA与中国的合作项目的情况。1994年成立的国际与跨地区认证委员会(Commission on International and Trans-regional Accreditation,CITA),积极开展国际认证方面的工作,将认证制度推向世界。现在已经与中国的香港、上海和北京三地建立了合作关系,一些国内著名的民办学校正在接受他们的联合认证。该协会执行主席派屈教授介绍其具体认证标准如下:合法性和学校组织(Authority and Organization);学校改进教育的持续过程(Continuous Process of Educational Improvement);办学宗旨(Purposes);学校管理和领导(Governance and Leadership);财力资源(finances and Resources);人力资源(Human Resources);学生学习服务系统(Support Services for Student Learning);图书馆/多媒体技术服务(Library/Media and Technology Services);学校设施(Facilities);课程和教学(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公民的意识和实践(Citizenship and Conduct);评估、测量和结果的有效性(Assessment,Measurement,and Effective Results)。

中国在成立行会性质的民办教育组织方面,温州走在了前面。温州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林文远介绍了该协会围绕“组织、自律、协调、维权、服务”开展工作的经验,认为民办教育协会是民办教育发展的助推器。

四、如何促进民办教育的发展

2004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正式实施。从2003年9月1日正式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开始计算,历经半年多各方利益博弈,几易其稿,多方征求意见,在对一些焦点问题基本达成共识之后,这部实施条例才“千呼万唤始出来”。但是对于民办教育发展前景的激烈争论并没有因此而偃旗息鼓,该法律的实施条例和中外合作办学问题是本次研讨会众多代表关注和讨论的焦点。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陶西平专门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作了主题发言,认为它主要在六个方面将若干问题具体化:进一步明确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的同等地位;进一步明确鼓励扶持的具体政策;进一步拓展民办教育的举办方式;提供了举办者出资方式的政策选择;进一步明确民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和进一步规范民办学校的办学行为。中国教育学会中育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伟博士则认为要用更宽广的心态来看教育与教育以外的一些安排,比如民办教育法中体现的,要给多少回报,出资者应有什么样的权利等方面。从这个角度来看,对教育明显不够宽厚。因为一些开发区的优惠政策,土地如何优惠,税收如何优惠,都是很明确的,其幅度是制定这部民办教育促进法的人所想象不到的。

关于独立学院问题,曾经参与该法规制定的北京师范大学劳凯声教授认为没有平等竞争就不会有规范的市场。一部分公立学校通过转制的形式,或者公立学校举办独立设置的民办学院的形式进入到民办教育市场里,在这个问题上,有悖论也有合理性。北京市教科院民办教育研究所所长王文源表示,公共资源可以进入民办学校。同时,他提议,如果政府允许,民办学校赶紧找一个“婆家”,马上就会得到本科计划,这是一个“捷径”。现在北京有好多民办学校条件非常好,上万人的规模,但如果按现在这种政策,再不走这个“捷径”,要去“拼”本科的话,10年的努力可能都很难。苏州科技学院天平学院的沈振平则认为以混合所有制形式出现的民办二级学院必须理顺内外的管理体制和规范办学者的行为。台湾大荣中学校长李振登则表示公办学校来举办民办学校,以国家的资源来办这类学校,去跟民办学校抢利益,这是一个很矛盾的问题。

关于中外合作办学问题,教育部政策研究与法制建设司副司长孙霄兵做了题为《积极促进和规范中外合作办学》的主题发言。他的发言引起了英国总商会代表、中欧协会教育委员会主任黄威博士和台湾地区等代表们的高度关注。众多中外代表纷纷表示,中外合作办学绝对不能仅仅局限于“合作”(cooperation)层次,合作的方式必须多元化。加拿大哥伦比亚国际学院陈金满教授介绍了他们开展国际教育合作的经验,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中加教育合作的建议。香港学术评审局总干事黄慧心女士表示中外合作办学中最重要的还是在于办学水平,在于政府用什么手段来保障教育的质量和水准。

总而言之,民办教育在我国“科教兴国”的世纪战略中无论如何也不能缺席。教育是把我国从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大国的重要途径,是一个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已经越来越成为提高现实生产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力量,是应对经济全球化并分享其利益的重要手段。

标签:;  ;  ;  ;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民办教育的制度创新&经济全球化与教育产业国际研讨会综述_民办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