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山阜德医院普内科 061300
[摘要] 目的 探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糖尿病伴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伴肥胖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二甲双胍降糖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肠溶片。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胰岛素指标变化情况。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8周后,患者的FBG、BMI、TG、LDL及HDL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而HDL与治疗前相比稍有升高,其中FBG、BMI及TG、LDL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降低(P<0.05),HD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糖指标均有显著下降,研究组患者的FPG、P2hBG均优于对照组(P<0.05),HbA1c无明显差异。两组胰岛素水平均有明显改善,研究组的FINS、P2hINS优于对照组(P<0.05),HOMA-IR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二甲双胍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糖尿病伴肥胖,临床效果稳定,降糖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 质子泵抑制剂;二甲双胍;糖尿病伴肥胖;临床研究
2型糖尿病是以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抵抗为发病基础的疾病,其发病率高,并发症多,严重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初发2型糖尿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肥胖,肥胖人群本身代谢状态不佳,当出现糖尿病时将进一步导致糖脂代谢障碍、血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增高[1,2]。有研究显示,约80%的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超重或肥胖,而体质量增加是大多数传统降糖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副作用,是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的主要障碍,而肥胖又会促进2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且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3-5]。
初发2型糖尿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肥胖,肥胖人群本身代谢状态不佳,当出现糖尿病时将进一步导致糖脂代谢障碍、血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增高。体质量增加是大多数传统降糖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副作用,是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的主要障碍。肥胖又会促进2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且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表明,质子泵抑制剂(PPI)对于糖尿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通过采取PPI治疗可以使患者胃泌素水平增强,且可以对患者胰腺进行刺激,使胰岛素分泌功能增强[6,7]。
本文制定了应用PPI治疗糖尿病伴肥胖的临床研究方法,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二甲双胍降糖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口服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肠溶片,并对患者体质指数与血糖水平、脂质水平进行研究,以确定质子泵抑制剂对于2型糖尿病伴肥胖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伴肥胖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体质指数(BMI)>25.0 kg/m2。纳入标准:年龄≥30岁;二甲双胍1.5 g/d未能有效控制血糖;7.1%≤HbA1c≤11.0%;25 kg/m2≤体重指数≤35 kg/m2;体重3个月内变动≤5%;排除标准: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可能受孕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其他严重疾病(如严重肝病、肾病、肿瘤等)、精神异常以及对试验药物过敏的患者未纳入本次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治疗前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BMI间比较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法:接受单纯二甲双胍降糖治疗,口服二甲双胍片1.0 g/次,2次/天,计划连续治疗8周。治疗期间应注意观察低血糖事件的发生,对发生低血糖者可适当降低二甲双胍用量。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方法: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口服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肠溶片20 mg/次,2次/天,计划连续治疗8周。
1.3 观察指标 体质指数与血糖水平:接受不同治疗前及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身高体重并测定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抽取外周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水平。脂质水平:接受不同治疗前及治疗后均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脂质水平包括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id-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id-cholesterol,LDL-C)等水平差异。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前后BMI相关指标的变化 治疗8周后,患者的FBG、BMI、TG、LDL及HDL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而HDL与治疗前相比稍有升高,其中FBG、BMI及TG、LDL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降低(P<0.05),HD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4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患者中有3例出现轻微的胃肠道反应,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轻微恶心,未予特殊处理,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症状逐渐减轻直至消失。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未发生低血糖事件。
3讨论
目前,肥胖与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肥胖所致2型糖尿病的患者也越来越多。肥胖与2型糖尿病均是冠心病及脑血栓等大血管病变发病的危险因素。因此早期、有效地控制血糖与体质量可控制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根据临床相关实践研究表明,PPI对于糖尿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通过采取PPI治疗可以使患者胃泌素水平增强,且可以对患者胰腺进行刺激,使胰岛素分泌功能增强[8,9]。有研究表明,加人PPI的患者,其血红蛋白水平要比没有采用PPI的患者要低。还有相关报道表明,对于没有接受其他治疗(外源性)的患者给予对比分析,发现使用PPI和没有使用PPI的患者平均的血红蛋白具有差异,进而进一步证实采用PPI对于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安全稳定性[10-12]。
糖尿病已经发展成为目前全球第一大非传染性疾病,因此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近年来,肥胖人群在全球中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糖尿病高患病率的重要因素。有研究显示,肥胖人群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是正常体质量人群的2.6倍,由此可见,超重或者肥胖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非常密切。2012年WHO的资料显示,44%的糖尿病负担和23%的特定肿瘤的负担均可归因于超重和肥胖[13,14]。因此,对于肥胖的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关键是降糖的同时能够改善体质量指数,而大多数传统的降糖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均伴随体质量增加和低血糖症,易导致血糖控制的失败[15,16]。
本组患者研究发现,在单纯应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伴肥胖的患者中,联合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8周后,患者的FBG、P2hBG、HbA1c、BMI及血脂均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具有血管保护作用的HDL轻微升高。由此可见,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肠溶片能良好地控制血糖外,还具有减轻患者体质量、降低血脂等多方面的作用,从而延缓动脉硬化及减少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但该药物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但大部分患者可以耐受,且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症状可逐渐消失。对于1型糖尿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炎症性肠病、有胰腺炎病史及18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不推荐使用。
综上所述,本文研究表明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肠溶片较传统的降糖药物具有减轻体质量、降血脂以及低血糖风险少等优势,对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肥胖的糖尿病患者来说可能成为一种药物选择,但对降糖药物继发失效情况换用此类药物可能无法完全解决,因此还需积累更多的病例,并针对患者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今后,针对本基本的研究可增加临床研究样本数再临床试验观察来进一步验证质子泵抑制剂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陆祖谦. 肥胖2型糖尿病的多途径治疗进展 [J]. 药品评价, 2012, 9(16):16-22.
[2]Kela R, Davies M J. Treatment evaluation of liraglutide in type 2 diabetes[J]. Expert Opinion on Biological Therapy, 2012, 12(11):1551-1556.
[3]潘长玉, PANChang-yu. 2型糖尿病早期应用利拉鲁肽的益处[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2, 28(4):1-4.
[4]Varanasi A, Patel P, Makdissi A, et al. Clinical use of liraglutide in type 2 diabetes and its effects on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J]. Endocr Pract, 2012, 18(2):140.
[5]Kundsen LR. Liraglutide:the therapeutic promise from animal model [J]. Int J Clin Pract Suppl, 2010, 64(167):4-11.
[6]姚智超, 王镁, 于世家. 二甲双胍及甘精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治疗 2 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J]. 中国现代医生, 2014, 52(1):58-60.
[7]Rossi ME, Nicolucd A. Liraglutide in type 2 diabetes:from pharmacological development to clinical practice [J]. Acta Biomed, 2009, 80(2):90-101.
[8]王艳, 管一平, 蔡雪. 利拉鲁肽治疗多种药物联用治疗不佳的肥胖 2 型糖尿病患者疗效观察 [J]. 海南医学, 2014, 25(11):1578-1581.
[9]Schmidt W E. Early clinical studies with liraglufide[J]. Int J Clin Pract Suppl, 2010, 64(167):12-20.
[10]Dharmalingam M, Sriam U, Baruah MP. Liraglutide:A reviewof its therapeutie use as a once daily GLP-1 analog for themanagement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J]. Indian J Endocrinol, 2011, 15(1):9-17.
[11]杨文英. 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的最新研究进展 [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0, 9(6):474-475.
[12]Bode B. Liraglutide: a review of the first once-daily GLP-1 receptor agonist.[J]. American Journal of Managed Care, 2011, 17(2 Suppl):59-70.
[13]Nauck M, Frid A, Hermansen K,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Comparison of Liraglutide,Glimepiride,and Placebo, All inCombination With Metformin, in type 2 Diabetes [J]. DiabetesCare, 2009, 32(1):84-90.
[14]向朝峰, 段滨红, 杨玉芝, 等. GLP-1治疗长病程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及visfatin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J]. 中国校医, 2014, 28(4):280-282.
[15]周翔海. 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特征分析——基于患者的临床研究 [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3, 21(6):575-576.
[16]易波, 李鹏洲, 朱利勇, 等. 重度肥胖症合并2型糖尿病的诊断与治疗 [J].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15, 14(7):590-592.
论文作者:庞淑梅,赵金慧
论文发表刊物:《中华高血压杂志(综合临床)》2016年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2/9
标签:患者论文; 肥胖论文; 糖尿病论文; 质子论文; 抑制剂论文; 血糖论文; 体质论文; 《中华高血压杂志(综合临床)》2016年12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