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潼南县人民医院 402660
摘要:目的 探讨外科护士职业损伤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 根据外科护士特点,分析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结果 提高了外科护士职业防护意识和防护方法。结论 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提高防护意识是减少职业损伤的必要措施,才能保障护士的身心健康,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护士;职业损伤;防护
临床一线护理人员是发生职业损伤的高危人群【1】,而外科护士经常面对遭受意外伤害的患者,病情危,急,重,心理压力大。因此,护士在执行护理活动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可以减少职业损伤的发生,保护护士的安全。
1.职业损伤的因素
1.1生物因素 主要是指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
1.1.1 缺乏职业安全防护意识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培训缺失,护士自我防护意识淡薄,防护用品使用不到位,在进行护理操作过程中易造成职业暴露。
1.1.2 接触各种感染性液体 由于外科护士职业特点,护士经常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引流液,呕吐物等而易发生职业暴露。
1.2 物理因素
1.2.1 腰背部损伤 护士在为患者进行皮肤护理,翻身、叩背、搬运及协助患者运动时长期使用腰部力量,经常的负重,弯腰引起腰背肌肉劳损甚至椎间盘突出。
1.2.2 辐射损伤 主要是电磁波,射线损伤。外科,特别是胸外科,危重症患者常在床边摄片,护士常受到放射线暴露。
1.3 化学因素 主要包括化学消毒剂及一些抗肿瘤药物的危害,对护理人员造成潜在的身体损伤。肿瘤患者手术后化疗在药物配制及操作过程中会出现药物溢出,形成含有毒性微粒的气溶胶,通过皮肤、呼吸道等吸收危害身体【2】,经常接触可引起白细胞减少,自然流产率增高,且有致畸,致突变的危险【3,4】。
1.4 机械性的损伤 主要是针刺伤,80.0%~90.0%的医务人员患血液传播性疾病是有针刺伤所引起【5】,现已证实有20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或锐器伤传播,最常见的为HBV、HIV和HCV。
1.5心理社会因素 外科护士除了来自工作本身的压力外还有来自患者及其家属的不理解甚至辱骂,殴打,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防护措施
2.1生物危害因素防护
2.1.1 加强护士职业安全教育 提高健康防护意识是减少职业损伤的关键.护理管理者应建立安全护理观和职业安全观。进行规范化培训,提高护士自我防护意识。加强实习护士的管理和新护士岗前培训,使人人有安全意识,不要认为只有血液中检测到病原体的个体才有传染性。
2.1.2 规范化操作,做好标准预防 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应戴好口罩、帽子、护目镜、手套。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时应穿防渗透的隔离衣或围裙。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规范化操作。绝对避免针头回套,应用锐器盒收集。锐器和针头与普通垃圾严禁混装,静脉采血采用一次性真空采血器和采血试管,以减少和避免针刺伤。
2.2 物理危害因素的预防
2.2.1 腰肌劳损的预防 在日常护理操作过程中,遵循节力,安全的原则。培训护士正确搬运患者,掌握正确的姿势和程序,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搬运方法,既保证患者安全又避免对护士造成伤害。
2.2.2 辐射损伤的防护 在床旁摄片时,护士尽可能的回避,若患者病情不允许护士必须在床旁陪同时应穿铅衣或使用铅屏风等防护用品,不要因为工作繁忙就对防护掉以轻心,从而形成射线的蓄积效应。
2.3化学危害因素的防护
2.3.1 正确掌握化学消毒剂的有效浓度,配制方法,毒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2.3.2 护士在配制化疗药物是应戴好口罩,帽子及手套,配制室要通风良好,有条件的最好配置层流生物安全柜,避免药物向空中弥散。空安瓶密封保存,放于特定的锐器盒中,避免药物挥发。对长期接触化疗药物的护士要定期换岗,定期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发现健康问题及时换岗并追踪观察。
2.4 心理社会因素预防
2.4.1关心关爱护理人员 从行政,组织上关心护理人员的生活及工作,解除其工作压力。
2.4.2 减轻工作压力 通过培训增强护理人员的应对能力及服务意识,加强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法律法规及相关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学习,规范护理行为,避免一些纠纷发生。医院加强保卫工作,确保护理人员的人身安全。医院管理部门应制定预防、报警、报告暴力的书面流程,建立和登记事件的制度。鼓励和帮助护理人员在人身受到伤害是寻求帮助,对暴力的反应在暴力发生之前。
综上所述,护士是发生职业损害的高危人群,而外科护士又具有更多危险因素,有些损伤是可以避免的。为了减少护士职业损伤的发生,医院管理部门应增强护士防护意识,提高外科护士职业防护的依从性,为其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保障护士身心健康,进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可萍,庄英杰,文翠容,等.护理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6):571-573
[2]戎敏之.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的研究现状【J】.现代护理,2007,1(13):2428-2429【3】张惠兰,陈荣秀.肿瘤护理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81.
[4]潘宏铭,耿宝琴.肿瘤化疗的毒副反应和防治【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8.
[5]徐建鸣.护士的职业危害和防护【J】.上海护理,2004,2(4):58-59.
论文作者:刘君富,李海君,陈容容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6
标签:护士论文; 职业论文; 损伤论文; 防护论文; 因素论文; 外科论文; 患者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