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天福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重庆市 401120
摘要:近年来我国建筑产业不断发展,在建筑结构设计期间需要将建筑施工的结构设计工作有效落实,全方位的控制建筑结构质量。由于设计和其他因素的影响,混凝土结构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所以出现建筑结构裂缝的几率也相对较高,而裂缝的产生则严重影响到建筑结构整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更为甚者还会对人身财产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建筑结构设计阶段对裂缝进行预控,将会有效防止裂缝的产生。由此,本文就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裂缝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其后探讨了建筑工程设计中的裂缝控制措施。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裂缝及措施
引言
建筑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结构设计,因此良好的结构能够为建筑工程框架构建良好的结构,以便于更好地开展建筑工程建设工作。尽管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工作已得到了一定发展,但建筑工程容易出现结构裂缝等问题,其不仅影响建筑工程的美观性而且增加了建筑工程的后期管理和维修工作的难度,进而成为阻碍建筑工程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1、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避免裂缝出现的重要性
我国的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得到了迅速进步,另外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工程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建筑物裂缝的产生则十分常见。根据所产生的危害不同,将裂缝分为3种类型,即深层裂缝、表面裂缝与贯穿裂缝。通常情况下,贯穿裂缝是最为严重的裂缝,一旦出现该裂缝,会显著减少建筑物的稳定性与安全性。综上而言,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当中尽可能的避免裂缝的产生十分有必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相关人员务必要对其进行高度的重视。
2、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裂缝产生原因
2.1地基不匀产生裂缝
基础的作用主要是可以将建筑的荷载以及自身的重量都传递到地基当中。由于上部荷载的关系,在某一角度方面,地基的用力情况会进行不断的扩散,从而加大其深度,增强其扩散范围。如果深度相同的话,应力在中间位置的时候最大,同时慢慢向两边减小。再者地基土体本身不够均匀,从而导致建筑地基的应力分布也缺乏一定的均匀性,从而导致建筑地基或许会面临不均匀沉降的现象,造成裂缝的产生,如果后期的加固处理工作没有做好,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墙体裂缝的出现,严重时还会导致纵墙倾斜的情况。
2.2温度差异导致裂缝
温度差异所导致的裂缝通常是在混凝土浇筑结束之后,在混凝土中聚集的水蒸气挥发,混凝土内部的温度过高。但是混凝土结构本身就存在散热性不强的问题。这样混凝土表面与混凝土内部结构之间的温差加大。由此混凝土的内部就会产生一种压应力,表面的压应力与之不能匹配,很容易超出混凝土本身所能承受的抗拉强度的极限值,混凝土表面也由此产生裂缝问题。
2.3使用结构影响
在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工艺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施工形式越来越多,传统多孔板施工方式逐渐被现浇施工所代替。现浇结构的优势是承载力高、综合性强,因此已经在建筑功能过程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能因现浇结构的刚性增加问题,导致现浇板与建筑墙体结构无法保持一致,在这种情况下,混凝土裂缝容易出现在墙体刚度薄弱环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工艺选择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
3、建筑结构设计中控制裂缝的措施探讨
3.1优化施工工艺
要想使建筑结构裂缝的情况得到有效缓解,必须要在建筑全过程当中进行合理的控制,合理规划好整个工程的建设。第一,要确保建设项目设计的科学性。例如我们经常遇到的荷载裂缝就是因为在设计的过程中,对于混凝土强度和负荷力之间的关系上没有计算好所致,从而导致其架构与力学规律不符。故此对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充分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尽可能的降低裂缝产生的几率。第二,不断提高施工技术。在搅拌混凝土的时候,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标准来进行,尽可能的将建筑工程的质量提升上来。要想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先进施工技术的支持,因此企业需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除此以外,还要加强引进先进的施工设备和技术。
3.2强化控制建筑工程结构质量
加强对建筑工程结构质量的控制,需从多个方面开展控制措施,如高度重视对于混凝土温度的控制等。在控制混凝土温度的过程中,首先需要高度且充分地重视对于水泥材料的选择,在施工的过程中掺加一定的缓凝剂或者减水剂,并适当地减少水泥材料的在建筑过程中的运用,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在于改善水泥材料的和易性。其次,在水泥材料之中添加已经被磨细的粉煤灰,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在于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再次,在选择骨料的时候,以工程实际需求作为参考依据,选择连续级配粗骨料开展混凝土的配置工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有效增加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减少裂缝产生。
3.3对于原材料的选材要十分严谨
在对建筑原材料进行控制的时候,相对来讲较为容易一些,然而在该环节当中出现问题几率最高的也是原材料的质量。根据有关数据表明,由于在建筑结构设计时,没有明确对原材料的要求进行规定,所以产生质量问题的情况会相对较多一些,部门企业为了使企业能够获得更加高额的利润,在选购原材料时往往会以次充好,选择一些廉价的材料,如此以来产生质量问题也就见怪不怪了。所以,要想有效防止该情况的发生,可以在设计时,就对各种材料的要求做出明确的规定,相关人员严格按照有关标准来选择原材料。
3.4加强对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
在完成混凝土浇筑施工后,应及时做好养护工作,这是减少混凝土结构应力变化的主要途径。在正常情况下,需要在混凝土浇筑后12h内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控制混凝土表面的温湿度条件。具体养护措施的选择,则要充分考虑环境影响因素,在保温和保湿的同时,也应根据施工地区的气候特点,做好防雨、防冻等方面的措施,并设计具体的养护时间。在养护过程中,需要安排专门人员到现场进行看管和记录,避免因人员方面的破坏,导致养护措施失效。在观测过程中,如果发现裂缝问题,需要对其及时进行处理,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不断积累经验,促进混凝土结构设计水平的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结构设计对其使用安全有直接影响,通过对建筑结构裂缝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可以为结构设计提供参考,通过提前制定应对措施,降低建筑结构裂缝的发生几率。在此基础上,通过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可以提高建筑结构施工质量,对可能引发裂缝问题的因素进行有效控制,从而提高建筑结构承载力,满足其功能和性能需求。
参考文献:
[1]陈海彬.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裂缝问题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7(15):77-78.
[2]桑丹辉.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裂缝问题探讨[J].信息记录材料,2016,17(05):100-101.
[3]杨新,潘芬.探究建筑结构设计中控制裂缝措施[J].住宅与房地产,2016(24):176.
[4]朱羿.建筑结构设计中的裂缝控制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6(03):239.
[5]张守达.关于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裂缝问题探析[J].江西建材,2015(16):34-35.
论文作者:何天福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9
标签:裂缝论文; 混凝土论文; 结构设计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过程中论文; 《建筑细部》2018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