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论文_张亮亮

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论文_张亮亮

张亮亮 甘肃省环县第四中学 745700

【摘要】所谓学困生,是指在某一学科上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数学学困生就是指在数学学科上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十分重要。影响一个人学习成绩的因素有很多,这些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类。主观因素就是指学生自身的因素,而客观因素则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因素,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于学生身上,使得某个学生对某个学科失去兴趣和动力,成绩变得不理想。本文分析了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

【关键词】学困生;高中数学;成因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8)10-073-01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学困生这一问题一直困扰我们教育工作者,普遍现象及其严重后果引起了我的关注,下面是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

(一)学科自身因素

从学科自身考虑,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与系统性强并且应用广泛等特点,与初中数学教材相比,高中教材难度较大,知识点较多,初中教材偏重于运算,缺少逻辑推理。而高中数学知识较抽象、系统性、逻辑性较强,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困难。高中数学大大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如果学生还没有从初中那种简单运用模式中走出来,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没有认真听老师的分析与思路,即没听到“门道”,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久而久之逐渐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这是很多学生感觉数学难学的原因之一。

(二)教师方面的原因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材内容多,要求高,比初中教材更严谨、更抽象更系统,高度体现了符号化、数形结合、整体代换的数学思想。但是为了高考取得理想成绩,大多数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原来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只管自己滔滔不绝地讲,根本无暇顾及学生的接受情况。甚至有些教师不顾学生的学习基础,随意拔高教学起点,加快教学进度。这种教学方式要么使学生觉得数学很枯燥乏味,很难产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机与兴趣,觉得自己已经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而最终放弃数学学习。

(三)学生本身因素

1、缺乏一定的知识储备,基础薄弱,理解力低下。

数学学困生初中知识储备不足,知识点零散,知识结构不完整,缺乏逻辑性系统性,机械性学习知识,没有真正做到内化知识。对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学习过于表面化,靠死记硬背运用知识。数学解题思路混乱,没养成仔细阅读习惯,审题不准,不能很好联想所学知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与技巧

部分学生片面认识数学只要多做题就行,课本知识不重视,缺乏阅读课本的习惯和课后反思总结的习惯。不能理解和应用典型的数学思想方法,对知识点间的联系,差异不能清晰的梳理,对数学的三种语言不能互相转化。

3、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意志薄弱

部分学生认为高中数学枯燥无味,深奥难学,高不可攀,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导致学习困难,还有部分学生缺乏坚强的学习意志,学习时注意力分散,遇到挫折就产生挫败感,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四)社会环境的影响

现在社会的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的社会风气对在校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态度产生了较大的消极影响。许多青少年沉迷于游戏厅、网吧、迪厅等娱乐休闲场合,游手好闲,不思进取,无心学习。特别是目前各种媒体如电视、电影都有一些过于开放的镜头或画面,有些甚至宣扬一些不正确的思想,这些对于还不能明辨是非的中学生来说极具诱惑力,吞噬学生纯净的心灵,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强、注意力涣散、放纵享受不求上进、脱离集体生活,厌学、不学、弃学等,最终变为学习成绩落后、道德品质不良的学困生。

(五)家庭方面的原因

1、家庭教育方法不当。有的学生家长由于综合素质较差,不能教育、指导孩子的学习,有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没有耐心,有的父母文化水平低下,知识面的狭窄,难以教育见多识广的子女。有的家庭是父母离异或由其它原因造成的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关心不够,这些都对孩子的学习造成了不良的影响,这些家庭的孩子成为学困生的较多。

2、缺乏沟通、管理不到位。目前农村大多数学生父母都外出打工,将孩子寄养在家中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的三亲六戚照管,他们更多的是管孩子的衣食住,而忽略了对孩子学习、品德方面的管理,有的学生父母整天忙于挣钱,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较慢、较少,而学生接受新事物快,思想新潮。这些都造成了两代人之间的沟通存在着许多障碍,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情况知之甚少,甚至认为只要有钱给他们用就行了。

3、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一致性。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缺乏关心,与学校缺乏沟通,这样造成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脱节、教师管理缺乏家长有效配合的现象,造成了学生学习不认真,作业不认真完成,学习成绩下降,老师无能为力的状况。

(六)学校方面的因素

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双重制约和挤压下,学校一方面坚持应试教育的一些不恰当做法,另一方面还须面对素质教育背景下各种升学考试的价值取向。学校和教师都很无奈,对教师的评价也主要看学生考入大学的比例,致使学困生得不到老师的关爱,老师对他们的要求就降低了,只要不影响别人学习,教师对他们低期望或毫无期望,致使这些学生消极、逆反甚至自暴自弃,造成心理障碍。

论文作者:张亮亮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8年10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8/9/3

标签:;  ;  ;  ;  ;  ;  ;  ;  

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论文_张亮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