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预防控制所 黑龙江哈尔滨 150056
摘要:目的:了解干预前后卫生管理人员对气候变化的观点、态度和建议,对卫生系统应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和适应性进行干预后效果评价,为进一步探索气候变化与健康相关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召开座谈会,采用参与式进行评价的方式,应用H量表,对干预前后回答结果进行分值量化和分析评估。结果:干预与基线调查对比分析显示,干预后较基线调查VRA总分提高了44.8%,当前气候变化的脆弱性评价和对于未来气候变化的脆弱性评价2个问题干预较基线调查VRA分值分别提高了82.5%和62%,对于卫生系统适应气候变化的障碍评价问题、适应措施的可持续性评价相关问题干预较基线调查VRA分值分别提高了12.7%和46.5%。结论:通过采取综合性的干预措施,卫生系统应对气候变化脆弱性降低。
关键词: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估;卫生系统;干预
The health system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vulnerability slow evaluation intervention effect analysis
ZHAO Na,LAN Li YANG Chao,ZHANG Ting-ting,LIANG Wei,LI Cheng,LIN Lin,GAO Han-lu
Harbin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diseas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150056
[Abstract] Objective:To understand health management views on climate change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attitude and the suggestion,on health systems to address climate change vulnerability and adaptation to intervene after the effect evaluation,to further explore the climate change and health related research provides the basis.Methods:Forum were held,the participatory evaluation way were applied,sheet H were used,The different answer result that were measured、analysed and estimated.Result: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intervention baseline survey showed,VRA after the intervention compared with baseline survey scores improved 44.8%,The current climate change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and vulnerability to climate change for the future evaluation of two issues VRA intervention baseline survey scores were increased by 82.5% and 62%,For the health system barriers to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evaluation,sustainability issues related to the evaluation of adaptation measures compared with the baseline survey VRA intervention scores were increased by 12.7% and 46.5%.Conclusion:By taking a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s,Vulnerability that Healthy system response to changing of climate reduces
[Keywords]:Climate change;Vulnerability;assessment;The health system;intervention
脆弱性减缓评估(VRA),是 UNDP(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WHO(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的方法,以座谈会的方式,讨论气候变化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卫生系统应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等一系列问题,通过了解卫生管理人员对卫生系统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的看法,以此来评价卫生系统脆弱性和适应性,并要求参会人员不超过30人[1]。
目前哈尔滨市正在开展热浪等气候变化与健康的相关研究和干预工作,为评估热浪相关干预工作前后卫生管理人员对于气候变化的观点、态度和建议的变化,对卫生系统脆弱性(应对能力的弱点)和适应性进行更为深入、全面的干预效果评价,并为进一步探索气候变化与健康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我们先后于2012年和2014年开展卫生系统脆弱性减缓评估(Vulnerability Reduction Assessment,简称VRA)基线调查和干预调查。
1.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2年和2014年先后对20名和17名不同工作层面的卫生管理人员进行调查,包括市卫生局、区卫生局、省疾控中心、市疾控中心、区疾控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会调查人员前后基本保持一致。
1.2 评价方法 召开座谈会,采用参与式进行评价的方式,关注卫生决策者对卫生部门气候变化脆弱性和适应能力的主观认识和评价,实施者将讨论的所有细节全部进行记录,并汇总。
1.3 评价工具 采用国家疾控中心提供的H表格,对给定的问题给出数值答案,以数值得分形式进行量化,同时在数值后面给予定性信息来解释答案的原因,每个问题数值得分设定为1-5分。
1.4 评价步骤和指标
1.4.1 当前脆弱性评估 采用H1量表,评估在当前气候变化下,健康和卫生系统的脆弱性。
1.4.2 未来气候风险评估 采用H2量表,评估在气候变化发展的风险下,健康和卫生系统的脆弱性。
1.4.3 规划/阐述适应策略 采用H3量表,评估卫生系统适应过程中遇到的重要阻碍(机构的、政策的、技术的、财政的等)包括内部机构和外部机构的阻碍。
1.4.4 持续的适应进程 采用H4量表,评估卫生系统对持续管理气候风险的能力和意愿
2.结果
2.1总分情况 将哈尔滨市2014年卫生系统应对气候变化脆弱性减缓评估干预调查与2012年基线调查数据进行前后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干预较基线调查总分提高了1.12分。干预后四项指标的VRA得分均较基线调查有所提高,其中当前气候变化的脆弱性评价类问题干预后较基线调查VRA分值提高最大,提高了1.65分,其次是未来气候变化的脆弱性评价类问题,VRA分值提高了1.24分。(图1)
2.2具体指标得分情况:
2.2.1当前气候变化的脆弱性评价 基线调查和干预后调查VRA得分为2分和3.65分,干预后较基线调查增加 1.65分,分值提高了 82.5 %,基线调查时被调查卫生管理人员普遍认为目前热浪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严重,而干预后被调查卫生管理人员普遍认为目前热浪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不大,2次调查共获得15条认为影响严重的原因、7条认为影响不严重的原因及19条改善意见。(表1)
2.2.2未来气候变化的脆弱性评价 基线与干预调查VRA得分为2分和3.24分,干预后较基线调查增加 1.24分,分值提高了62%,基线调查时,被调查人员普遍认为如果在未来10年中,热浪发生的频率加倍,将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严重,干预后被调查人员则普遍认为如果在未来10年中,热浪发生的频率加倍,将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不大,2次调查共获得14条认为影响显著的原因、10条认为影响不显著的原因及9条改善意见。(表1)
2.2.3 卫生系统适应气候变化的障碍评价 基线与干预调查VRA得分为2.45分和3.59分,干预后较基线调查增加 1.94分,分值提高了 46.53%,基线调查时,被调查卫生管理人员普遍认为卫生系统面临的障碍对卫生系统应对/适应气候变化(尤其是热浪)的影响比较严重,干预后被调查卫生管理人员普遍认为卫生系统面临的障碍对卫生系统应对/适应气候变化(尤其是热浪)的影响不大,2次调查共获得15条认为影响严重的原因、7条认为影响不严重的原因及10条改善意见。(表1)
2.2.4 适应措施的可持续性评价 基线与干预调查VRA得分为3.55分和4分,干预后较基线调查增加 0.45分,分值提高了 12.68%。基线调查时,被调查人员对卫生系统持续、有效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健康风险的信心介于一般与比较有信心之间,干预后,83%的被调查人员中对卫生系统持续、有效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健康风险比较有信心,2次调查共提出6条没有信心的原因、15条有信心的原因及14条改善意见。(表1)
3.讨论
由于热浪等极端气候频率、强度及持续时间的增强,它对人群造成的健康影响也正不断显现[2]。多项研究显示,高温热浪等极端天气事件期间,人群与热相关疾病死亡、心血管疾病发生与死亡、因温度变化引起的超额死亡人数及全因死亡都有显著的增加[3-10],因此降低卫生系统应对气候变化脆弱性显得尤为重要。
从调查结果来看,干预调查VRA总分较基线调查分值提高了44.8%,说明开展积极有效的干预工作可降低卫生系统应对气候变化脆弱性。
对于气候变化的脆弱性评价类问题,当前气候变化的脆弱性评价和对于未来气候变化的脆弱性评价2个问题的干预后较基线调查VRA分值分别提高了82.5%和62%,表明通过开展热浪相关干预工作不同程度提高了卫生管理人员对于气候变化的认识度和防护意识。大多数调查者了解并支持我市高温热浪等极端天气事件应急预案的建立、实施,并在高温期间,能主动了解高温预警情况,做好防护措施,对于当前和未来卫生系统应对气候变化的信心度也有较明显的提高。
对于卫生系统适应气候变化的障碍评价问题,干预调查VRA得分较基线调查提高了46.5%,多数参与调查管理人员在基线调查时认为卫生系统适应气候变化的障碍重重,但通过参与培训学习和开展相关研究与干预工作,特别是部分调查人员亲自参与适应气候变化干预方案的制定、热浪健康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和预警系统实时发布等项工作,促使管理人员对卫生系统应对气候变化信心的提高,认为卫生系统适应气候变化虽然存在障碍,但多方共同努力,很多障碍是可以克服的。
对于适应措施的可持续性评价相关问题,干预后较基线调查VRA分值提高了12.7%,表明多种干预活动的开展,使多数卫生管理人员对于卫生系统应对气候变化适应措施的可持续性比较有信心,但通过被调查者的建议,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要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对公众健康影响,应建立多级防护系统,开展多学科领域综合研究,动员全社会参与,采取一套最优化的应对策略和适应措施。
参考文献:
[1] 兰莉,杨超,高菡璐,等. 卫生系统应对气候变化脆弱性减缓评估基线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4,02:156-158.
[2] 李湉湉,杜艳君,莫杨,等. 基于脆弱性的高温热浪人群健康风险评估研究进展[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4,06:547-550.
[3] Chestnut LG. Analysis of differences in hot-weather-related mortality across 44 US metropolitan areas[J].ES&P,1998,1:59-70.
[4]张大辉,高霞. 心脑血管疾病与气象条件关系分析[J]. 河北医学,2012,02:161-163.
[5]Grégoire R,Eric J,Anne F,et al.The impact of major heat waves on all-cause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in France from 1971 to 2003[J].Int Arch Occup Environ Health,2007,80:615-626.
[6]赵金琦. 我国三城市气温对人群超额死亡的影响[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
[7]Curriero FC,Heiner KS,Samet JM,et al. Temperature and mortality in 11 cities of the eastern United States[J]. Am J Epidemiol,2002,155:80-87.
[8]Medina -Ramón M,Zanobetti A,Cavanagh DP,et al. Extreme temperatures and mortality:assessing effect modification by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specific cause of death in a multi-city case-only analysis[J] . Environ Health Perspect,2006,114:1331-1336.
[9]Mastrangelo G,Fedeli U,Visentin C,et al. Pattern and determinants of hospitalization during heat waves:an ecologic study[J]. BMC PublicHealth,2007,7:200.
[10]Braga AL,Zanobetti A,Schwartz J. The time course of weather related deaths[J] . Epidemiology,2001,12:662-667.
作者简介:赵娜(1986-),女,哈尔滨人,医师,本科,研究方向: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通讯作者:兰莉,主任医师,Email:llflx@sina.com
基金项目:1.哈尔滨市科技创新人才基金项目(2014RFQGJ185)
论文作者:赵娜,兰莉,杨超,张婷婷,梁巍,李诚,林琳,高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8
标签:基线论文; 气候变化论文; 卫生系统论文; 脆弱性论文; 评价论文; 热浪论文; 管理人员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