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扬青春促脱贫真抓实干谋发展论文

激扬青春促脱贫真抓实干谋发展

文 | 刘博

图 | 国家开发银行陕西分行青年员工在苇池村开展“垄上行”脱贫攻坚实践活动

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阳春镇苇池村地处巴山北坡腹地,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方10公里,耕地面积1893亩,林地6500亩,辖9个村民小组,共有486户135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20户283人,是陕西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国家开发银行陕西省分行的对口扶贫村。

当接到脱贫攻坚的号令时,作为分行团委书记,我积极动员团干部和团员青年为脱贫攻坚贡献青春力量,自己也响应号召、主动投身扶贫一线,担任分行驻村工作队长,带领大家赶赴苇池村开展了驻村帮扶。自2015年以来,分行已累计向苇池村派出了4批15人的驻村工作队,其中,有8人是团干部,6人是青年骨干;团委书记、副书记、团支部书记等,都积极投入到了驻村扶贫的工作中。

N导联夹相当于连地线,电势为0,不参与Einthoven三角的形成。故N导联夹无论是夹在右下肢还是左下肢,对心电图波形影响都不大。根据排列组合原理,R、L、F三个字母的排序可能有3的阶乘,即3×2×1=6种。当N导联夹夹在左上肢或右上肢时,势必原左上肢或右上肢的导联夹改夹到下肢,破坏了Einthoven三角的稳定性。由于连接双下肢的导联间无电压差,因此双下肢导联互换不影响心电图波形,于是对应导联轴(Ⅰ、Ⅱ或Ⅲ)的心电示波近似于一直线。N导联夹在上肢所形成的心电图有种。于是,肢体导联的各种连接最终能做出共计6+6=12种不同的心电图。

融智规划出好“金点子”

我和驻村队员们与干部群众交流交心交思想、同吃同住同劳动、共学共商共分析,全面熟悉和掌握了基本情况,找出了制约发展的三大难题:自然环境差,资源禀赋优势不明显,靠天吃饭的情况比较突出;基础条件落后,公共设施不足,人居环境有待提升;产业项目“短小散”,集体经济不强,缺少发展产业的思路和措施。全面了解村组情况后,我们马上烧起了“三把火”,重点提升发展的理念和眼界,解决“怎么扶、扶长远”的问题。

烧旺党团的“思想火”。我们把党团工作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把苇池村作为分行青年教育实践基地,组织开展了“垄上行”、干部结对帮扶、主题党日团日等活动,引导青年员工体民情、接地气、茁壮成长。同时,分行捐赠资金42万元,专项用于村组党建工作和活动场所条件改善,帮助村上切实把党团阵地建了起来、显了起来、强了起来。烧亮规划的“理念火”。分行投入资金15万元,汇集专业力量,凝聚专业智慧,联合长安大学等高等院校编制了苇池村脱贫攻坚总体规划,为脱贫攻坚提供了融智支持,用知识芬芳激活了乡土气息。烧出宣传的“凝心火”。我们帮助安装村组宣传栏,开办《苇池驻村记》微信公众号,编发《驻村工作动态》,大力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扶贫政策;拍摄扶贫微电影《我的感恩日》《大山的来信》等,荣获全国微电影大赛银奖;率先在南郑区建成爱心超市,评选致富星、好人榜,不断激发脱贫增收的内生动力。

项目引资夯实“家底子”

提及班会主题大家最为熟悉的有感恩、安全、环境……等主题。《窗外》是很多班主任避之不谈的有关青春期学生情感主题,这个主题不单是我市的一个空白,也许是全国的空白,但却又是初中学生急待解决的问题。

破解基础设施短板成为了当地最大的民生难题。为了彻底解决村里的民生短板和难题,我们联合当地有关部门跑规划、立项目、找资金。协助当地政府紧抓涉农资金整合政策机遇,综合运用财政专项资金和国开行信贷资金,精准发力,精准施策,精准滴灌,实现了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开花的良好局面,夯实压硬了脱贫攻坚的物质基础。

夏天,贫困户吴长安种的5亩多西瓜喜获丰收,可近一个月的暴雨造成西瓜滞销。吴大哥这个时候偏偏又因冠心病住院了。眼看着一年的收成就这么没了,他躺在病床上心急如焚。得知这一情况后,我和驻村队员们动员分行员工、食堂和客户爱心购买,共同帮助吴长安、李智海、李强明、李黑娃等销售了西瓜2万余斤。这件事让我意识到:产业扶贫是重中之重,是治本之策。

苇池村处在深山,地势起伏,油菜花层次感强,与周围的水系、村庄相得益彰,天然形成了诗画家园的美妙画卷,是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好地方。但之前地处偏僻、交通落后,车上不来、货下不去,光是从镇政府到村子里就得两三个小时,再美的自然风光,也只能是“养在闺中无人识”。

产业发展鼓起“钱袋子”

打造健康水源。分行投入资金180万元在苇池村开挖机井,解决了千余人吃水问题。推进综合整治。分行投入资金240万元开工建设苇池村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整体改善和提升村庄环境氛围。建设通村道路。分行投入资金6700万元积极推进苇池旅游扶贫道路、苇池至梁山公路、苇池至弥陀公路等道路新建。道路设施的完善,吸引更多游客到苇池村片区开展乡村旅游,也使苇池村片区的农特产品顺利销往外地,为脱贫攻坚搭建了“快车道”。随着基础设施改善,前来观光旅游的人数不断增加,苇池村开办起了农家乐。阳春三月,春风徐来,又是油菜花开的季节,今年的苇池村成了南郑区“油菜花”节的主会场,熙熙攘攘,热闹非凡,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In this paper,Imainly examine the peritexts of the illustration as the visual paratext in the foreword,the cover,the title,reviews and the afterword in the work respectively.

我和队员们白天实地走访调查,统计农产品生产销售情况,晚上聚在一起查资料、找信息、想办法,不断地探索出扶贫产业模式。一是订单农业,产销一体化。了解到餐饮企业竹园集团需要大量的蔬菜原料,我们主动联系,几经商谈,签订了大叶青菜产销合同,协助分行为竹园集团发放贷款300万元,引进资金18万元注资合作社,支持苇池村种植大叶青菜150亩,覆盖全部未脱贫贫困户。收获时节,竹园集团把车开到了田间地头,应收尽收贫困群众种植的大叶青菜并当场兑付收购资金,实现了一站化服务。二是土地流转,收益有保障。我们积极引进专业蔬菜种植企业美鲜生公司落户苇池村,采取“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开展特色蔬菜种植,帮助贫困户流转土地42亩,发展长线椒、小米椒等高附加值农产品,通过土地流转、基地打工和集体分红等方式增加收入。三是电商平台,对接大市场。我们联合省移动公司等单位,积极探索实践,研制开发了“寻秦集”网络销售平台,合作建设了苇池村产品专区,开通网上银行,培养电商人才,搭建电商运营机制、产品推广机制和利益捆绑机制,并捐赠鸡苗300只、捐赠土鸡蛋等包装盒3万元作为“种子”资金。推动“村组小产品”融入“产业大链条”。四是消费扶贫,积极献爱心。我们发挥党工团组织、动员和联动优势,通过单位采购、工会福利、员工自购等方式持续广泛开展“我为扶贫献爱心”消费扶贫活动,促进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工作局面。同时,我和队员们集思广益,创思创意,帮助村集体设计制作并成功注册了“苇池村”商标,走品牌化发展的路子。

图 | 结对帮扶干部入户走访贫困户

之前的苇池村,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偏僻山村,如今的苇池村,正发生着“脱胎换骨”的转变。贫困户刘成福说:“以往这条出村路是雨天一脚泥、晴天一腿灰,村上又没得钱修。现在路修到了家门口,水引到了院子里,条件一天比一天好。村民有事干了,有盼头了,有精神了,就像换了个人!”

(作者系汉中市南郑区阳春镇苇池村驻村工作队员、国家开发银行陕西省分行团委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

标签:;  ;  

激扬青春促脱贫真抓实干谋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