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模式比较研究_农村论文

河南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模式比较研究_农村论文

河南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模式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河南省论文,精神文明建设论文,农村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如何搞好河南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人民群众的探索和实践是最好的教科书,河南省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涌现出的以下七种模式,可为其它地区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河南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典型模式

(一)“礼仪电影”谢乡邻 移风易俗奔小康

——濮阳县岸子乡“礼仪电影”经验介绍

“礼仪电影”制度是濮阳县岸子乡党委和政府一班人,为解决农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问题,开展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1.“礼仪电影”制度的内容

“礼仪电影”制度即谁家有红白喜事,不准大操大办,而是由“村红白事理事会”按规定帮助筹办,并组织演出一场电影答谢乡邻。

2.操作

“礼仪电影”制度的组织机构为“村民议事会”和“村红白事理事会”。“村民议事会”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基础上,根据本村居民人均收入情况,对红白喜事的操办标准、待客数量、待客范围等作出明文规定,然后告知每家每户。具体操作由“村红白事理事会”负责,负责待客餐具的统一租赁、借送、红白喜事的过程安排,“礼仪电影”演出等事宜。操办完红白喜事后,晚上演一场电影答谢乡邻。

3.效果与反馈

濮阳县岸子乡自实施“礼仪电影”制度以来,三年共演出“礼仪电影”4000多场,仅红白喜事一项为群众节约开支300多万元,这300多万元在农村可以盖10所小学。

(二)“四结合”“三统一”学理论添动力

——孟州市开展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经验介绍

“四结合”、“三统一”是孟州市委、市政府创造的对农民进行邓小平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好方法、好经验。

1.“三统一”“四结合”的内容

孟州市把邓小平理论中有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论述和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关的改革、发展、稳定、民主、法制、科学教育等论述,由县委宣传部具体负责编印成小册子,分列为七个方面的内容,每一个方面的内容作为一个专题。围绕这七个专题,遵照“三统一”“四结合”的原则(“三统一”即学理论与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相统一;与实现全市各项任务相统一;与提高全市人民整体素质相统一。“四结合”即学理论与学科技相结合;与学先进相结合;与树新风创文明单位相结合;与普法教育相结合),每一专题都选择一些典型的人物和事件,使抽象的理论变成活灵活现可具体把握的有生命的东西,这就使得学理论变成了经验交流会、政策宣传会、干群通气会、联系民心会。

2.操作

为了使学理论活动有声有色地贯彻下去,他们充分利用县党校、乡镇党校、有线电视台、农民夜校、党员活动室、民兵之家、报纸杂志等思想教育阵地,举办培训、讲座、经验交流会、理论研讨会。他们先后利用县党校、乡镇党校举办300多期培训班,举办电视讲座42讲, 编印学习邓小平理论资料、实用科学技术资料、先进典型资料10多万册,还多次举办学习讨论会和经验交流会,并成立了“孟州市邓小平理论研究会”。

3.效果与反馈

孟州市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突出特点有二。一是在学习内容上,创造性地把理论学习和农民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使农民在学习以后感到心明眼亮,感到学有榜样,学有好处。二是在学习方式上,既有一般号召,也有个别指导,使得学习理论的过程生动具体,增强了吸引力。干部和群众反映,通过这种方法,学习这些内容使最初的“逼着学”变为现在的“自觉学”。

(三)十颗红星亮晶晶 红星照耀农家门

——荥阳县开展“十星级农户”评比经验介绍

把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精神生活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归纳为10个方面,每个方面用一颗星表示;每个方面又提出具体的标准、要求,用红星表示肯定和表彰,用黄星表示劝阻、警戒。这种活动简称“十星级农户”活动。

1.“十星级农户”的内容(具体内容略)

第一颗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集体(即“四爱”)。第二颗星——重视文教,提高素质。第三颗星——科学生产,劳动致富。第四颗星——学习法律,遵章守纪。第五颗星——破除迷信,移风易俗。第六颗星——晚婚晚育,优生优育。第七颗星——家庭和睦,邻里团结。第八颗星——勤俭持家,艰苦创业。第九颗星——乐善好施,造福乡里。第十颗星——保护环境,讲究卫生。

2.操作

其总方法是:发动群众,对照标准,自报公议,以教为主,寓教于评,评教结合,逐步评定,三榜定星,公开挂牌。具体步骤是:第一阶段,武装骨干,宣传发动。开好五个会,大造舆论,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第二阶段,自报公议,三榜定星。第一步, 农户自我认星(时间5天),公布第一榜。第二步,农户互评,整理公布第二榜(时间10天)。第三步,综合评议,评定星级,由村党支部公布第三榜(时间5天)。第三阶段,引导转化,发展成果。

3.效果和反馈

开展“十星级农户”评定活动是为落实党的方针、政策,依靠群众,充分发挥群众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自治作用,利用星级评定使农民群众自我教育、互相教育、正面教育相结合,实现对农民进行综合教育的好方法。“十星级农户”活动的开展,正如农民所说:“内容好,方法巧,要求高,能做到,一开展,即见效。”

(四)三级创五好,分等挂三旗

——焦作市开展创建文明村户活动经验介绍

“三级创五好、分等挂三旗”是焦作市借鉴荥阳市“十星级农户”的经验,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把村、组、户三级文明建设结合起来而开展的文明村户创建活动。

1.“三级创五好、分等挂三旗”的具体内容

“三级创五好”就是村、组、户三个层次三位一体共同争创五好。“五好”就是将农村中各项工作归纳概括为五个方面,每一方面又包含若干具体内容。由于村、组、户三个层次的特点不同,所以在确定各自“五好”的内容上有所侧重和区别。“分等挂三旗”就是把村、组、户三个层次各自争创五好的每一项结果分为好、中、差三个等级,用红旗表示好,黄旗表示一般,绿旗表示较差。通过自报、互评、复议三个程序,评出五好中每一“好”应得的旗色,最后统一将五面小旗在一块“五好等级牌”上显示出来。

(1)村级争创五好的具体内容:①思想作风好。②完成任务好。 ③生产服务好。④社会风气好。⑤村容村貌好。

(2)村民小组争创五好的具体内容:①组织学习好。 ②干部作风好。③完成任务好。④生产服务好。⑤团结互助好。

(3)农户争创五好的具体内容:①政治思想好。②遵纪守法好。 ③勤劳致富好。④和睦相处好。⑤文明清洁好。

2.“三级创五好,分等挂三旗”的实施方法与步骤

(1)建立各级评议组织。乡为评议委员会, 具体负责对各村进行评议;村、组为评议小组,具体负责对村民小组和农户进行评议和复议。

(2)开好五个会。一是开好全村群众大会,二是开好村党支部、 村委会,三是开好党团员、村组干部骨干会,四是开好村民小组群众代表会,五是开好家庭会。同时利用广播、板报、墙报、标语、橱窗等宣传工具和阵地,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发动,为开展评议打好基础。

(3)三级自报,群众公议,集中复议,三榜定旗。首先, 对照细则,自报旗色。要求村报村,组报组,户报户,在此基础上,公布第一榜。其次,群众公议,互相评定。采取背靠背的方式,由村、组评议小组主持,开展组与组、户与户互评;对各村的评议,由乡评议委员会主持。三级评议的结果公布,为第二榜。再次,集中复议,统一平衡,由乡评议委员会复议各村,村评议委员会复议各村民小组和农户,平衡后公布第三榜,正式确定应得的旗色。

3.“三级创五好,分等挂三旗”的社会效果

(1)开展活动以来,农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变化, 出现了“互助互爱的多,吵闹打骂的少;尊老爱幼的多,恃强凌弱的少;遵守社会公德的多,惹事生非的少;热爱集体的多,损人利己的少”的可喜局面。

(2)开展活动以来,全县刑事、治安案件和以往相比有所下降。

(3)调动了基层干部的积极性,责任心普遍增强。 有个村党支部书记说:“过去我们的指导思想一直是‘不骑马不骑牛,骑个毛驴中间走,不先进来不落后,平心静气居中游’。现在搞这种活动,闹不好摊上个绿旗,挂在乡政府大院,咱一人丢人事小,全村人跟着丢人事大啊!”

(4)通过这种教育, 广大农民进一步坚定了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增强了发展集体经济的思想观念。

(5)“三级创五好,分等挂三旗”活动的开展, 促进了农村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五)“三户一村”创文明 盛开两朵文明花

——南阳市“三户一村”文明创建活动经验介绍

这是南阳市委、市政府在总结新野县“评三户”经验基础上,结合当时南阳市开展的“小康村工程”活动,把二者有机统一起来而开展的文明创建活动。

1.“三户一村”的内容

“三户”即遵纪守法户、五好家庭户、双文明户。“一村”是在“评三户”的基础上,参照小康村建设的条件,结合南阳市的实际情况对“评三户”活动开展比较好的村,授予南阳市“文明村”称号,具体标准纳入“评三户”的评选标准。如明确规定,“文明村”的“双文明户”人均年纯收入必须达到2000元,“五好家庭户”人均年纯收入必须达到1500元,该村人均年纯收入必须达到1500元等。

2.操作

(1)评选办法。具体工作可分为四步走。第一步:建立组织。 乡成立“评三户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评“三户”活动。各村也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第二步:宣传发动。召开村组党员会和村民大会,讲明目的意义、方法步骤,提高认识,端正态度。第三步:民主评议。农户对照标准,填报“自评申请书”,并评议全组农户,填写民意测评表,然后由村民小组选出农民代表(五至七户选一人)组成评议小组,统计自评互评报表,定出初评意见,张榜征求意见,此后由村党支部审议,报乡党委、乡政府审批定案,最后张榜公布评选结果。第四步:表彰挂牌。在全体村民大会上宣布评选结果。给双文明户代表披红戴花,颁发奖品。给评上“三户”的所有农户发牌,挂在门楣醒目处。对“落后户”送测评意见反馈单,使其落选不落志,促使其努力进取。

(2)管理方式。以评促创、以创为主。每年评一次,半年初评, 年终总结挂牌。每季度检查一次,督促退步的,鼓励进步的。

(3)奖惩规定。对双文明户实行六优先:子女参军、招工优先; 优先批给宅基地;优先提拔村干部;优先承包集体企业;优先办理营业执照;优先供应家用生产资料。对于落选户则实行“四靠后”:提拔村组干部靠后,审批宅基地靠后,子女参军、招工靠后,承包集体企业靠后。对于连续两年评不上“三户”的干部,给予免职处理。

3.效果与反馈

南阳市自1990年开始全面开展“三户一村”活动,至1996年年底,全市227.8万农户中有224.1万户参加了评选活动,其中评出双文明户占全市总户数的8.5%,五好家庭户占25.3%,遵纪守法户占60.1%, 未评上的空白户占6.1%,共评出文明村676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14.6%。

创建“三户一村”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的一些“大道理”变成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小道理”,有效地解决了农村政策棚架问题,使党的方针政策变成了农户的具体行动。创建“三户一村”活动把新时期的道德规范贯穿到“三户一村”的标准中,体现在村规民约中,不正之风得到遏制,社会环境不断优化,新型人际关系逐步形成。创建“三户一村”活动以评定遵纪守法户为最基本的要求,使农民群众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得到增强,遵法、守法、护法成为自觉行动。创建“三户一村”活动,始终把发展经济作为创建活动的落脚点,把致富奔小康作为评选“三户”的硬指标,使评选过程成为引导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过程。

(六)文明村镇一奇葩 星星点点缀中原

——刘庄、小冀镇、南街、丁烟、竹林创建文明村镇经验介绍

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过程中,刘庄、小冀镇、南街村、丁烟村、竹林镇,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先后被命名为河南省文明村镇。实践证明,创建文明村镇的做法是把两个文明一起抓的任务落实到农村基层的好形式,是解决过去长期存在的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两张皮问题的有效方法,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条好途径。他们成功的共同经验是:

1.大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之路

以刘庄为例,截至1997年年底,刘庄的工农业生产总值已突破5 亿元,人均年纯收入6000多元,村民在医疗、住房、用电、吃水、吃粮、吃菜、吃肉,孩子入托、上学、计划免疫等方面一律免费,若再加上这些,人均年收入当超过10000元。南街村的情况和刘庄差不多, 并且发展更快,截至1997年年底,南街村的工农业总产值已突破16亿元。雄厚的物质基础为精神文明建设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2.用崇高的理想凝聚人

这几个省级文明村,都有自己的崇高理想、远大目标。小冀镇的目标是建设“乡村都市”,刘庄的目标是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南街村的目标是建设“红色共产主义小区”。正是这些崇高的理想、远大的目标,使得他们没有把发展经济看作是惟一目标、最终目标,而是把发展经济仅仅看作是巩固、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手段。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在崇高的理想下,有机统一起来。

3.用伟大的精神鼓舞人

这些文明村镇,在经济、社会和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都着力培育了独具特色的社区精神,并把这种社区精神和企业精神有机地融为一体。小冀镇着重培养的是“刘志华精神”,也可叫做“争口气精神”,即“为农村争口气,为农民争口气,为妇女争口气”。刘庄着重培养的是“史来贺精神”,即“求实、进取、拼搏、奉献”。南街村着重培养的是以王洪彬为代表的“二百五精神”,即“实干精神、不怕吃苦的精神、追求崇高理想的奉献精神、”“雷锋式的‘傻子’精神”。

4.用科技文化培育人

这些文明村镇,他们都把发展科技文化教育事业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在教育投资上不惜代价。它们的科技文化教育一般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思想道德教育。这一部分的培训对象主要是党员和企业中的干部和积极分子。第二,专业技术教育。南街村有自己的科技培训中心、研究中心。企业中的会计、电工、机械工、农业技术员等通过培训后,可分别成为社区需要的高级工程师、会计师、科技能手。刘庄则广泛联络教育界,在当地举办了各类中专班、大专班,大专毕业生126人, 占全村总人口近1/10,52 人获工程师、经济师、会计师、农艺师、药剂师等初、中级技术职称,61人获技术员职称。1978 年以来, 还先后公派18批人员到全国各地大专院校、国营厂矿进修学习,从而在刘庄形成了强大的科研阵容。小冀镇京华实业公司和新乡市平原大学常年联合举办所需的各类大专班,并在平原大学设立奖学金。第三,基础教育。其基础教育在管理和设施上已配套和完善。南街村和刘庄从刚出生的婴儿到大学生都能自己培养。有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并且在他们各自的社区内,学生上学不再有任何负担,所有费用全部由社区负担。学校环境优美、设施完备、功能齐全、保障有力。第四,文化体育卫生事业,功能齐全,网络配套,活动开展经常。刘庄、小冀、竹林、丁烟、南街,都有自己的群众文化宫、电影院、灯光球场、歌舞厅、军乐队、艺术团体、台球室、棋艺室、书画室等。在医疗卫生和防疫保健方面,它们都有网络配套的医疗设施和医疗队伍,可做到有病治病,无病防病,小病不出村,大病能报销。

(七)文化走进农家院 文明花开别样红

——许昌市“农村文化大院”活动经验介绍

“农村文化大院”是许昌市委、市政府在总结许昌县苏桥镇湾湖村和长葛市后河村经验的基础上,以“农村文化大院”为载体而开展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1.创办文化大院的基本做法

(1)提高认识,摆正位置。从1987年起, 市政府每年都把农村文化大院建设纳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 实行目标管理。 自1992年以后,他们又将功能齐全的文化大院列入小康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使农村文化大院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

(2)科学规划,分类指导。遵照“少花钱、多办事、有设施、 常活动、会管理”的指导思想,农村文化大院在建设方法上,可以村集体筹建,村民集资合办,也可以让农民自办个别项目,纳入文化大院的管理范畴。在活动形式上,可以集中活动,也可以分散活动;可以是综合性活动,也可以是单项活动,各地可自主确定。在活动内容上,提倡发挥优势,各显其能。

(3)培养典型,树立样板。文化大院建设10年来, 他们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情况,通过召开会议、交流经验、发典型材料等方法,把典型树为样板,以典型为活教材指导农村文化大院建设。10年来他们共抓出工作典型17个,个人典型24个,不同类型文化大院典型26个。

(4)加强培训,搞好活动。 提高文化大院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对于加强文化大院的管理,充分发挥其作用十分重要。为此,市政府制定了《四定一验收培训方案》,四定是:定培训、定讲师、定计划、定办法,一验收是由县(市、区)文化大院建设辅导组对培训对象考察验收培训效果。在搞好培训的基础上,抓好文化大院的各项活动。

2.文化大院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一,文化大院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以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对农民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培养了农民群众关心集体、扶贫济困、无私奉献的精神。

其二,文化大院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经济这个中心开展活动,普及科技知识,引导农民科学种田,传递信息,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其三,文化大院积极开展多种福利型、服务型活动,促进了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其四,坚持开展法制教育,优化了村风民俗,促进社会安定。

其五,文化大院作为村级文化组织,能够较好地发挥文化设施、设备及文化骨干作用,开展多种健康有益的文娱、体育活动,使农民群众在娱乐中陶冶情操,鼓舞干劲。

二、对河南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成功经验的辩证思考

以上七种典型模式,尽管其主要对应的问题各有侧重,建设方法各有千秋,与之相关联的经济基础各不相同,效果也存在差异,但也有一些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东西,我们对河南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成功的经验进行了辩证思考,将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东西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围绕经济抓创建 抓好创建促经济

——河南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成功的指导思想

围绕经济抓创建,抓好创建促经济这一指导思想的基本特征即把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使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互为条件,互为目的。具体说来,一方面它要求精神文明建设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展开,围绕经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各种思想认识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主次、有侧重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精神文明建设要通过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为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要通过培育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道德观、价值观、艰苦创业精神、奉献精神,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要通过开展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舆论导向作用,为经济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另一方面,它要求经济建设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经济政策的各方面内容不能有违社会主义的原则,利益分配不能导致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结果,物质生活导向不能导致享乐主义的结果,科学管理不能以牺牲人民的民主权利为代价,不能导致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恶化。总之,经济建设不能成为惟一目的、最终目的。

(二)“一把手”亲自“抓两手”“两张皮”变为“一体化”

——河南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成功的领导体制

精神文明建设要搞好,必须对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做法进行大胆改革,彻底摒弃形式主义和空洞的政治说教,彻底摒弃各自为政的局面,变“两张皮”为“一体化”。河南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成功的经验表明,这种新的领导体制的核心内容就是“一把手”亲自“抓两手”。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一把手”亲自“抓两手”,就是要实行两项新制度。一是各级各类干部“一岗两责”(即无论哪一个工作岗位上的领导干部都要对本单位“两个文明建设”负全责、负总责)制度;二是“全员思想政治工作”(即发动全体干部和群众人人做思想政治工作,党、政、工、团、妇齐抓共管思想政治工作)制度。这种新制度和旧制度不同的地方在于,整个组织内部,各个基层组织、单位内部,只有一个决策中心,一套班子,一班人马。各类组织无论政治还是业务都归该级组织统一的决策中心、决策机构领导,对该级组织最高机构负责。每一级组织内部所涵盖的党、政、工、团、妇等组织其职能分工不是把统一的工作分解为各项工作,然后各抓一项;而是任务不分解,然后按群体分工,每一组织负责该群体成员的工作。

(三)干部带着群众走 群众促着干部行

——河南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成功的建设方法

在历时一年的调查过程中,我们课题组成员普遍感受最深的,是河南省的十大明星村镇,它们都有一个好支部(党委),都有一个好“班长”,都有一批好干部,都有一群好群众。他们社区所追求的崇高理想,所倡导的精神追求,所塑造的理想人格,之所以能从抽象的东西、观念的东西,转化为现实的东西、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就在于这些带头人就是这种理想的化身,这种人格的代表,实践社区精神的英雄。正是他们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把千百万普通群众凝聚在他们周围,向着既定的目标,坚定不移地迈进。党员干部的率先垂范,在群众中起到了良好的影响作用。但是,精神文明建设要最终落到实处,还必须把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同群众的切身利益和承受能力相结合,使群众在参与中受教育,在参与中有收益。这样才能既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又增强各单位领导的责任感,使精神文明建设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既有领导抓,又有群众干。

(四)教育引导激活力 严格管理保合力

——河南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成功的运作机制

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崇高的理想凝聚人,用伟大的精神鼓舞人,用科学的文化培育人,并通过身边先进模范人物的示范,在潜移默化中,使越来越多的人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崇高理想,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目标。但是,教育引导不是万能的,很多思想问题不是单凭思想教育就能解决问题的,也不是进行了思想教育以后就可以万事大吉,高枕无忧。思想教育必须和严格管理相结合,即把新提倡的思想观念、道德准则和生活方式与各方面的管理制度有机结合起来,融入其中,使思想教育和养成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习惯有机结合起来。

(五)硬件软件相结合硬件不软软件硬

——河南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成功的保障机制

如果说把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称为软件建设的话,那么,加强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阵地、载体建设,营造整洁优美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和条件,就是精神文明的硬件建设。软件和硬件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在精神文明建设中二者缺一不可。在硬件建设方面,河南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搞得比较好的农村地区,一般是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抓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和载体建设。第二,抓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基础设施建设。第三,抓文化娱乐和体育设施建设。第四,抓优美环境建设。正是在精神文明建设的这些硬件上,他们真抓实干了,抓出成效了,精神文明建设也就有了有力的保障,软件建设也就得心应手了。

标签:;  ;  ;  ;  ;  ;  ;  ;  

河南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模式比较研究_农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