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 对B超应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检查意义进行分析与评价。方法 在我院抽取于2016年2月到2017年1月诊断为冠心病的58例老年患者作为试验组,并抽取同一时间段住院的无冠心病的5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检查结果。结果 试验组的ICA内径、CCA内径、ICA-IMT与CCA-IMT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偏高,P<0.05;试验组患者中1支病变组其颈动脉的斑块发生率以及斑块积分的值与0支病变组相比显著偏高,P<0.05;多支病变组其颈动脉的斑块发生率以及斑块积分的值与1支病变组与0支病变组相比显著偏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B超通过对颈动脉的检查,可有效诊断出冠心病,其临床效果很好,可进行推广。
【关键词】B超;冠心病;颈动脉;老年
冠心病为影响老年患者与人类长寿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样也是在现代社会中妨碍人类社会进步的一致命性的疾病[1]。由于现代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为患者实施更为先进的彩色超声检查能够更为精确的对患者颈动脉结构的改变进行评估,进而明确患者的健康程度[2]。为了评价B超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检测的临床价值,我院对其开展了深入探究,现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和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抽取我院于2016年2月到2017年1月间收治的患有冠心病的58例老年患者作为试验组,年龄区间在51-83岁,平均年龄是(67.13±2.84)岁。并抽取同一时间段住院的无冠心病的5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年龄区间在52-85岁,平均年龄是(68.57±3.52)岁。所有的年龄组成、性别分布及病情的严重幅度等资料对比差异性不显著,P>0.05。排除标准:患有其他心、肝及肾等器官的功能性障碍,检测及诊断资料不全且有血液类疾病或恶性肿瘤的患者[3]。
1.2方法
为所有患者实施B超检查,所用仪器为彩色超声诊断仪(ALOKA a7),所用的探头频率大小为10 MHz,检查时患者采取仰卧位,充分将其颈部进行暴露。将仪器与患者靠近心脏一侧的颈部位置对准,检查顺序为:先上后下、由前至后,检查始终按照CCA、ICA与ECA的先后顺序进行,由此来对颈动脉结构的有关指标进行检查。
1.3观察指标与评判标准
检测所有患者的ICA内径、CCA内径、ICA-IMT与CCA-IMT及是否存在斑块以及斑块的位置与数量。采取半定量的方法为斑块进行积分,积分的范围在0至4分之间。①积0分:经检查,发现患者体内不存在斑块。②积1分:经检查,发现患者体内只存在1处斑块而且斑块的厚度在2mm以下。③积2分:经检查,发现患者体内有2处存在斑块但是2处斑块的厚度都在2mm以下,又或只有1处存在斑块但其厚度在2mm以上。④积3分:经检查,发现患者体内的2处存在的斑块最少有1处的斑块厚度超过2mm。⑤积4分:经检查,发现患者体内存在超过2处的斑块且其厚度都超过2mm。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表示形式是X±S,用t-test,计数资料选取卡方检验。P<0.05时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2结果
2.1比较组间颈动脉相关指标
检查后,比较组间患者颈动脉相关指标,试验组的ICA内径、CCA内径、ICA-IMT与CCA-IMT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偏高,P<0.05。见表1。
表1 组间颈动脉相关指标对比( )
注:相比于0支病变组,※P<0.05;相比于1支病变组,&P<0.05。
3讨论
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早期的诊断与治疗能够有效防止出现心血管事件,对改善预后起着较为重要的意义,约99%的患者发生冠心病是因为其出现动脉粥样硬化[4]。动脉硬化起初发生的病理变化主要为动脉内膜的改变,主要表现在MT的变化,并不是管腔发生狭窄,其最为显著的特征便是斑块的形成。因为颈动脉所在位置较为表浅,超声容易检测出,所以在使用超声对大动脉出现粥样硬化进行检测时经常选取颈动脉所在位置,超声能够清楚的检测出动脉中中膜的厚度与斑块是否存在以及病变的幅度。有很多研究表明,颈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之间有较为密切的联系,并能够作为预测冠心病的独立因素[5]。
本组研究显示,试验组中冠脉出现病变共39例,其颈动脉内斑块的发生率为67.25%与试验组中无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相比显著偏高(详见表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冠脉动脉出现的病变越严重,其颈动脉内检出斑块的概率便越高,冠状动脉发生多支病变的有22例患者,其颈动脉内斑块的发生率为78.89%,提示冠状动脉出现硬化和颈动脉出现斑块存在一定的联系。而有研究也明确指出,颈动脉斑块的出现和冠状动脉硬化导致冠脉病变数目之间有肯定的关系,故可认为颈动脉内出现斑块与临床上出现的体表血管疾病均能作为预测冠心病的一种可靠因素[6]。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中1支病变组颈动脉斑块积分的值与0支病变组相比显著偏高,P<0.05;多支病变组其颈动脉斑块积分的值与1支病变组与0支病变组相比显著偏高,P<0.05。提示冠状动脉发生硬化和颈动脉发生硬化之间存在平行的关系,此结果符合国内外相关报道所得结论。此外,本次研究还显示试验组的ICA内径、CCA内径、ICA-IMT与CCA-IMT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偏高,P<0.05。
综上所述,当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检测时,采取B超的手段对颈动脉进行检查,可有效诊断出冠心病,其临床效果很好,可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周瑞丽,陈剑,郭玉萍.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检测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中的预测价值[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4,12(14):274-275.
[2]孙兵气,邓昭美,张蓉.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3:3644-3645.
[3]张亚慧,谷娜.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血管超声特点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1(3):78-79
[4]高阅春,何继强,姜腾勇,等.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J].中国循环杂志,2012,27(3):178-181.
[5]阉宝红.老年冠心病患者颈动脉B超检查结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5,3(13):53-54.
[6]魏苇.心脏B超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34):70
论文作者:曾娜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6
标签:患者论文; 冠心病论文; 颈动脉论文; 内径论文; 老年论文; 冠状动脉论文; 超声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