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关系的理论分析_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论文

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关系的理论分析_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论文

关于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相互关系的理论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本主义论文,相互关系论文,当代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战后50多年来,在新科技革命、全球化浪潮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下,资本主义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方面都发生了一系列的新变化。这些变化 对东西方政治力量的对比以及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列宁曾 经指出:“马克思的全部理论,就是运用最彻底、最完整、最周密、内容最丰富的发展 论去考察现代资本主义。自然,他也就要运用这个理论去考察资本主义的即将到来的崩 溃和未来共产主义的未来的发展。”[1](P186)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 法,从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上,对当代资本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的相互关系 进行科学的分析,才能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理论,坚定我 们的社会主义信念。

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对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在19世纪,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几乎每十年就发生一次,而20世纪30年代发生的 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大危机,更使资本主义遭到致命的打击。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次经 济大危机,正是对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历史命运预言的验证。当时,苏联的社会主义工 业化大踏步前进,整个国民经济欣欣向荣,而美国及整个西方世界则是一片凄凉,哀鸿 遍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极其鲜明地展现在世界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人士的面前。 美国工人阶级的革命倾向上升,知识分子的政治态度纷纷向左转。正是在这种背景下, 罗斯福入主白宫后急如星火地推行一系列政府干预经济的抢救措施,并对工人阶级和其 他劳动人民的要求作出了一定的让步。这就是具有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色彩的罗斯福“新 政”。美国资产阶级中的一部分人曾经对罗斯福发生过误会,以为他在搞社会主义。他 们后来才察觉到罗斯福“新政”是为了挽救资本主义,抵制社会主义。如果罗斯福继续 走前政府的老路,不搞“新政”,“美国势必步拉美七国的后尘,政府将为大萧条中的 难民所推翻”[2](P41~97)。美国经济学家瑟罗也作过这样的回顾:“当1941年12月8 日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实际上地球上只剩下美、英两个资本主义国家了,而英 国已濒临军事失败的边缘。世界上所有其他国家,要么是法西斯国家,要么是共产主义 国家,或者是第三世界的封建殖民地。20世纪20年代的金融危机和30年代的大萧条把资 本主义制度带上灭绝的边缘。如今看来好似势不可挡的资本主义制度当时只要再错几步 就会消亡”[3](P5)。正是这场史无前例的大危机,逼迫资产阶级反思和改进其社会经 济发展模式以及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弊病。

作为这种反思和改进的结果,西方国家采纳了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经济理论作为自由放 任市场经济理论的补充,即采用“看得见的手”,不仅维持资本再生产的一般外部条件 ,而且对国民经济的各部门和社会生产、再生产的各环节,进行广泛的调节和干预,如 实行指导性的计划,对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进行宏观调控;采用税收、信贷、补贴或直 接投资等手段,对某些经济部门或企业进行调控;通过双边或多边的经济政策,进行国 际化的经济调节,以转嫁国内的经济困难。特别是当经济危机到来时,国家就增加投资 和消费,并通过财政、税收和金融政策,刺激社会需求,以弥补私人投资与消费的不足 ,从而减缓经济危机对生产力的破坏程度。正是这一系列的调节措施使资本主义国家经 济波动的幅度降低了,经济危机的破坏程度也减轻了。

战后,西方发达国家普遍推行凯恩斯主义,不仅对国民经济进行强有力的调节和干预 ,而且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和保障体系。受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 制约,西方民主国家内部出现了一种意识形态的共识,使社会民主主义的理论和政策一 度处于优势地位。这些共识包括:(1)由于大萧条的影响,一代经济学家失去了对市场 “自发能力”的信念,认为国家应该在市场运作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2)国家的作用 除了纠正市场失灵之外,还应致力于实行“社会正义”、“社会平等”,提供必要的社 会福利;(3)承认劳工组织的作用。

从根源上讲,资本主义的这些调整和改良不是完全自觉和自愿的。因为受资本主义的 本质规律所决定,资产阶级无法改变其剥削、压迫工人阶级,榨取剩余价值的本性,这 就必然导致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这种矛盾和斗争,如果得 不到缓解,将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并最终会危及资产阶级的统治基础。再加之社会主义 国家的出现,使资本主义面临着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一方面,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 使资本主义受到威胁,它不主动进行调整和改良就难以生存下去;另一方面,马克思主 义的某些理论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些做法,也为资本主义进行调整和改良提供了借鉴。 特别是在经受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沉重打击之后,资本主义元气大伤,资本主义 世界面临的形势异常严峻;战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社会主义阵营,资本主义和社会主 义的对抗日益加剧,资本主义国家不得不对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改良,以适应与社 会主义激烈竞争的需要。

西方一些有识之士也不讳言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学习和借鉴。有的西方人士认为, 资本主义在当代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马克思对它的批判。即使到苏东剧变、社 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之时,美国主流媒体也承认,《资本论》的“幽灵继续在徘徊,马 克思不容忽视”;一些在马克思的著作里可以查到的观点仍然在像美国、加拿大和西欧 这样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当前关于经济和社会问题的辩论中发生回响;“最重要的是,马 克思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提出的指责,作为一位批评家,他是令人生畏的”;“一般地 说,马克思的观点仍然发挥着重大影响。差不多可以肯定,直到下个世纪,情况仍将是 这样”[4]。美国政要布热津斯基甚至明确提出“共产主义精髓的间接传播”,对于西 方世界“对付经济和社会弊端的倾向日益流行”,起了重要作用。[5](P107~108)离开 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对资本主义的深刻批判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对资本主义的强有力的制 约,我们就不能全面地解释当代资本主义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因和奥秘。

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为人类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着更加充分的前提条 件

资本主义的“历史任务和存在理由”,就在于“发展社会劳动生产力”[6](P288~289 )。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未来社会主义新社会创造着绝对必需 的实际前提。在当今西方发达国家,占统治地位的物质技术基础是以工业化和信息化为 核心的社会大生产,具有历史上最发达、最复杂的生产组织,其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水 平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其经济结构更加现代化和“高级化”。据有关人士分析,美国 经济从1991~2000年的稳定增长,就与新科技革命和信息产业的发展紧密相关。目前美 国的高科技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已占30%,其中信息产业已占15%,因而有人甚至把信 息产业界定为“第四产业”。新科技革命及其成果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经济 发展水平,而且使人们的生产能力、生产方式及其在生产中的地位发生了质的飞跃,日 益为更高级的社会主义自主联合劳动和对整个社会的计划调节奠定物质技术基础。马克 思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所提出的有关未来社会的生产方式的一系列基本特征和历 史条件,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已经初见端倪。

当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为社会主义生产组织形式和社会主义“新人”的形成 创造条件。马克思所构想的社会主义经济形态是以西方先进资本主义国家为历史背景, 以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充分发展为历史前提的。他明确地说:只有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 条件下,才能“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 的体系。”[7](P104)当代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越来越完善,世界市场进一步 拓展,人的依赖关系进一步被打破了,人们日益摆脱各种自然血缘关系和超经济的统治 服从关系,不断扩大对自然界和社会联系的普遍占有,为社会主义所必需的人的自由全 面发展创造条件。此外,经济全球化所造成的世界性生产体系、金融体系、知识体系和 管理体制,也为在世界范围内有效配置资源,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准备物质技 术基础。

当代资本主义内部还出现了一系列“新社会因素”,提供了解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 冲突的“线索”。1871年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写道:“工人阶级不是要实现什么 理想,而只是要解放那些由旧的正在崩溃的资产阶级社会本身孕育着的新社会因素。” [8](P60)事实也证明,当代资本主义在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具体形式以及国家管理 体制进行调整的同时,也在产生合作经济、社会保障和福利、职工参与管理、社会主义 思想道德的萌芽等一系列促使“旧的生产方式解体的各种要素”。目前,西方发达国家 合作社的总数达64万个,其产值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例,如丹麦的合作社在国内生 产总值中占24%,法国和荷兰都超过10%,美国也达到5%左右。[9](P245)这种由劳动者 集体所有和共同管理的合作经济对于社会主义运动的意义,“不论给予多么高的估价都 不算过分的。因为它用事实证明:大规模的生产,并且是按照现代科学要求进行的生产 ,在没有利用雇佣工人阶级劳动的雇主阶级参加的条件下是能够进行的”。[10](P605 ~606)资本主义内部出现的新社会因素不仅表现在所有制方面,也表现在分配制度方面 。战后西方发达国家逐渐建立了种类繁多、覆盖面广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最低工资限 额、低收入补贴、失业救济、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教育补贴等等。《共产党宣言》提 出的实行高额累进税,对所有儿童实行公共的和免费的教育等措施,在西方某些发达国 家已基本变为现实。西欧各国还普遍实行“共同决定制度”,允许职工参与企业管理, 以保障工人在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权利。在德国,职工超过1000人以上的公司监事会必 须有1/2的工人代表,这些代表在监事会中与资方协商解决公司的一切重大问题。同时 ,企业中还成立职工委员会,维护工人的权益。在西方国家,虽然各种资产阶级的思想 文化占据统治地位,但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思想文化也在不同程度地得到发育和 传播。在加拿大和西北欧国家,助人为乐、尊老爱幼、扶危解困、拾金不昧、文明礼貌 等美德受到称颂,诚实守信、勤奋工作、自愿奉献的精神也得到提倡。在美国,有75% 的居民把团结互助、帮助他人的愿望,共同幸福的价值取向与自我实现的动机和职业成 就放到了同样重要的位置上。[11](P15)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中包含的社会主义新因 素,并且正确吸取这些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是当代资本主义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 。

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促使资本主义生产越来越 社会化,相继产生股份公司、垄断组织和国有化等新的经济组织形式。恩格斯在《反杜 林论》中认为:无论转化为股份公司,还是转化为国家财产,都没有消除生产力的资本 属性。“生产力归国家所有不是冲突的解决,但是它包含着解决冲突的形式上的手段, 解决冲突的线索。”[12](P629)在恩格斯写作本书一百多年后的今天,西方发达国家的 股份公司、垄断组织的规模越来越大,国有经济和跨国公司也有大幅度的增长。例如, 在20世纪70年代末或80年代初,西方发达国家的非金融国营企业净产值占国内净产值的 比重,大多达到10%左右。20世纪80年代以后,虽然西方国家大肆搞私有化,但国有经 济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战后西方垄断资本集团更加强大, 跨部门、跨行业的超级企业集团和巨型跨国公司加速发展。目前,全球跨国母公司已多 达6万多家,他们控制的国外分公司有70多万家。这些跨国公司控制着世界生产的40%、 国际贸易的50~60%,国际技术贸易的70%、对外直接投资的90%以上。这表明当代资本 主义的生产社会化在更大的范围内和更高的程度上有了显著的发展,并逐渐形成了全球 规模的生产和销售体系。

早在20世纪初,列宁就明确提出:垄断是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13](P7 0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最充分的物质准备,是社会主义的前阶”[14]( P266)。在他看来,战争异常地加速了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变,从而 使人类异常迅速地接近了社会主义,历史的辩证法就是如此。社会主义已经在现代资本 主义的一切窗口中出现,在这个最新资本主义基础上每前进一步的每项重大措施中,社 会主义已经直接地、实际地显现出来了。[15](P266~267)战后,资本主义进入了国家 垄断和跨国垄断的新阶段,它们为社会主义所作的物质准备,更加充分、更加完备了。 其社会生产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合作社、社会福利等新社会因素的产生,在某种 意义上为社会主义奠定“新的生产方式的物质基础”,为社会主义最终取代资本主义准 备着越来越充分的前提条件。

当然,我们肯定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发展为社会主义准备前提条件,决不意味着资本主 义可以通过这些前提条件“和平长入”社会主义。一般说来,资本主义社会虽然为社会 主义准备一些历史条件和“新的社会因素”,而且这些条件和因素今后还可能逐渐积累 和增加,但受资本主义制度的制约,这些条件和因素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不能导致资 本主义自动地、和平地长入社会主义。列宁在《论合作社》一文中提醒人们:不进行争 取国家政权的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资本主义中的新社会因素就不能突破资本主义的“ 外壳”,社会主义也就不能实现。他认为,自罗伯特·欧文以来所有的旧日合作社工作 者的计划,之所以都是幻想,是因为他们没有估计到阶级斗争、工人阶级夺取政权、推 翻剥削者阶级的统治这样的根本问题,而梦想用社会主义来和平改造现代社会。因此, 有理由把这种“合作”社会主义看作彻头彻尾的幻想,把以为只要实行居民合作化就能 使阶级敌人变为阶级朋友、使阶级战争变为阶级和平的梦想,看作浪漫主义的,甚至庸 俗的东西。[16](P772)只有通过社会革命,把合作社、股份公司、大银行、大垄断组织 、国有企业和一切国家计划和管理机构,“从资本主义那里夺取过来”,掌握在人民手 中,才能真正建立起社会主义新社会。至于这种社会革命采取什么形式,资本主义转向 社会主义走什么道路,只能根据未来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阶级力量的对比和工人阶级 进行斗争的实际情况作出回答。

三、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对社会主义构成的压力和挑战

近半个世纪以来,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生产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 入和生活水平等主要指标都有大幅度的增长。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欧洲各国国内生产 总值年均增长5.5%,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4.4%,工业生产上升更快,年增长率为7.1% 。欧共体在世界总产量中的比重大幅度上升,达到苏联的两倍。尤其是前联邦德国迅速 崛起,它的国民生产总值从1952年的320亿美元增长到70年代末的6000亿美元,人均国 民收入从1949年的320美元增长到1979年的10837美元,远远高于前民主德国。日本在六 七十年代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以高于10%的年均增长率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 强国,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到1980年就相当于苏联的两倍。[17](P517~535)美国在五 六十年代工业年均增长率也达到4%,后来虽然有所下降,但一直保持着世界第一强国的 优势地位。[18](P104)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社会发展指标,无论是住房、通讯、交通等物质生活条 件,还是健康、教育、治安等社会发展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改善,并居于世界前列。根 据世界银行《2000/2001世界发展报告》提供的资料,美国、日本、英国、瑞典、德国 等西方国家大多属于高收入国家的行列,其城市化水平都在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之上 ,城市人口占其总人口的2/3以上,几乎没有文盲,平均预期寿命男性超过74岁,女性 超过80岁,婴儿死亡率不到10%。如果用莫里斯(M.D.Morris)1975年提出的物质生活质 量指数(Physical Quality of Life Index,简称PQLI,该指数由识字率、平均预期寿 命和婴儿死亡率三个指标构成)衡量,那么,美国、日本、英国、瑞典、德国等国家的

PQLI指数分别为97.43、100、98.29、100和97.43,而世界平均水平只有76.69,低收入 国家只有65.46。这种较高的社会发展程度,对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稳定发挥了 重要作用,同时也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社会保证。

与西方发达国家咄咄逼人的发展态势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由于体制上的 弊病和领导上的失误,在经历了战后初期的高速发展之后,相继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动乱 和停滞现象。以苏联为例,其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的年均增长率在50年代以后明显下 降,1951~1955年分别为10.8%和11.5%,1956~1960年分别为9.1%和9.2%,1961~1965 年均下降为6.5%,以后除1966~1970年有所上升外,都没有达到1961~1965年的增长率 。[19](P345)从1984年开始,苏美竞争的速度优势转向了美国。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 面,战后社会主义国家虽然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仍有很 大的差距。到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日本、前西德等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大多在 2万美元以上,而社会主义国家最高的也不过六七千美元,低的只有几百美元。社会主 义国家经济发展缓慢,政治不够民主,大大影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减弱了社会 主义的吸引力。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兴起,西方垄断资产阶级不仅加强对国内 外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剥削和统治,导致世界范围内的贫富悬殊和两极分化,而 且侵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权,破坏社会主义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在经济全 球化进程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以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为借口,肆意削减工人 的工资与福利,减免资产者的税收,压制国内的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另一 方面,他们凭借雄厚的经济和技术实力及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垄断地位,制定国际经济活 动的“游戏规则”并强加于人,加强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盘剥与掠夺。对不遵从者,动辄 施以经济制裁,甚至进行野蛮的军事打击。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可以说是国际垄断资产阶级大肆推行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化战略的结果。

当今世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体系既互相并存,又互相斗争。只要社会主义还 只是在少数国家取得胜利,帝国主义包围社会主义的态势仍然存在;只要社会主义国家 在科技、经济等方面还相对落后,世界资本主义还保持优势,帝国主义对社会主义国家 实施“和平演变”的战略就不会改变。更为复杂的是,在经济全球化和扩大对外开放的 条件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不得不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增加经济、文化交 流和人员往来,这就在客观上也为“和平演变”提供了某些便利条件。在当前及今后一 段较长的时期内,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和挑战,同时也赢得了进一 步发展的机遇。随着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实践的发展,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21世纪迟 早会走出低谷,出现高涨。我们只有及时地、坚定地进行改革,建立适合新的国际环境 和国内条件的社会主义新体制,才能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 神文明,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与活力;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政策,既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又始终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放在首位,极力维护国 家主权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在参与国际竞争和全球化的进程中始终立于不败之 地。

标签:;  ;  ;  ;  ;  ;  ;  ;  ;  ;  ;  ;  ;  ;  ;  

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关系的理论分析_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