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中医伤科医院 湖南株洲 412000
摘要:瑞芬太尼是新型超短效阿片类药物,该药具有相对分布容积较小,作用较迅速,维持时间短、镇痛作用强、半衰期短等特点,且无呼吸抑制作用。而丙泊酚是一种新型短效静脉全麻药,起效快,作用时间短,血药浓度下降快,病人恢复平稳迅速,但其镇痛作用弱。本文探讨了这两种药物在手术时间较短的腹腔镜下手术的联合应用效果,从血压、呼吸、苏醒时间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发现对比芬太尼对照组,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应用,在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及麻醉效果等方面都显著优于对照组。因此,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值得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进行推广[1]。
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提高,以及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在腹腔镜下进行创口小的胆囊切除术已经成为胆道外科的常规方法。因为这种手术的操作时间相对较短。患者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因此,手术过程中对麻醉的要求相对高。丙泊酚为短效静脉麻醉药物,具有起效快、苏醒迅速等优点,但是镇痛效果欠佳。我们收集了本院从2014年4月到2015年1月在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中应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进行全凭静脉麻醉,从血压、呼吸、苏醒时间等方面进行评价,已经获得了不错的临床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选择2014.04~2015.01 期间在我院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的70例患者,所有患者无心血管、呼吸系统疾病史。经检测肝、肾功能正常,且无过敏史。根据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均为I-II级。70例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在对照组的35例患者中,其中男性20例,女性15例,最大年龄65岁,最小年龄20岁,平均年龄(46.3±12.5)岁,体重为46 kg~83kg,平均体重(58.4±6.4)kg;观察组的35例患者中,其中男性22例,女性13例,最大年龄66岁,最小年龄18岁,平均(47.2±10.8)岁,体重为40kg一86kg,平均(57.5±8.3)kg。两组患者在性别比例、年龄、体重以及ASA分级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麻醉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麻醉前常规禁食禁饮12小时。进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通道,术前30 min肌内注射阿托品0.5 mg,药物诱导后气管插管,其中对照组患者术中采用咪达唑仑0.02mg/kg,芬太尼2ug/ kg,异丙酚2~2.5mg/kg及维库溴胺0.1mg/kg快速诱导后,经口明视插管,维持采用1:1的氧气:笑气和异氟醚(维持呼吸浓度0.8—1.2MAC)吸入麻醉。手术结束前15min停止吸入异氟醚,手术结束前5min停止输注丙泊酚。观察组:患者术中采用咪达唑仑0.02mg/kg,瑞芬太尼1 ug/kg,异丙酚2—2.5mg/kg,维库溴胺0.lmg/kg诱导经口明视插管后,维持采用瑞芬太尼靶浓度4~8ng/mL+异丙酚4~8mg(/kg.h)。手术结束前5min停止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输注;两组患者术中均采用CO2气腹,腹内压控制在12~14mmHg,待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时,给予新斯的明拮抗体内残留肌松药,分钟通气量满意、吸入空气5min,SPO2>95%,保护反射活跃时拔除气管插管导管[1-4]。
1.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以及手术后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及麻醉效果。
1.4 麻醉效果评级标准:采用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I级:麻醉诱导平稳,插管顺利且并无损伤。长期维持深浅适度,为手术提供了良好条件。麻醉结束,苏醒平稳,没有苏醒过早或延迟现象出现,且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II级:麻醉诱导稍有呛咳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维持期有血流动力学改变。配合手术欠理想,麻醉结束略有燥动,血压和呼吸不平稳,难以防止的轻度并发症。III级:麻醉诱导不平稳,应激反应强烈,配合手术欠理想,麻醉结束,患者燥动,呛咳,呼吸恢复欠佳,产生严重并发症。
1.5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采用prism6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数据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见表1。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基本稳定,未出现III级评分情况。但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血液动力学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更加稳定,两组在MAP、HR、SpO2和PetCO2指标上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及麻醉效果数据(见表二)来看,观察组患者在拔管时间及苏醒时间上均短于对照组患者,且麻醉效果(I级和II级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瑞芬太尼是新型超短效阿片类药物,在其化学结构中具有甲酯键,因此,它极容易被组织及血液中的假性胆碱酯酶水解而代谢分解。由于该药相对分布容积较小,作用迅速,因而常作为超短效阿片类药物使用。瑞芬太尼在体内的消除也基本不受性别、年龄、体质等因素的影响。瑞芬太尼还具有起效快、维持时间短、镇痛作用强、半衰期短等各种特点。给药方式可采用静脉连续滴注法,且时量半衰期基本保持不变,没有蓄积作用。停止滴注后,患者能在数分钟内恢复,并且无呼吸抑制发生。瑞芬太尼的这些特点非常适用于手术时间较短的腹腔镜下手术使用[5,6]。丙泊酚是一种新型短效静脉全麻药,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血药浓度下降快等特点。患者用药后恢复平稳、迅速。丙泊酚在诱导、维持以及静脉复合麻醉中广泛使用。但其镇痛作用弱。因此,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可以利用两者间的协同作用,减少各自用量,因此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是全凭静脉麻醉理想的搭配方法[7],同事,也能弥补阿片类药物镇痛效能强而镇静作用不足的弱点。两者联合使用有助于保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并减少瑞芬太尼的用量。从我们的研究结果来看,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进行静脉麻醉,观察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比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进行手术麻醉的对照组患者相对更加平稳,且观察组患者在拔管时间及苏醒时间上均短于对照组患者。麻醉效果也显著优于对照组。因此,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推广提供了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纵艳丽,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用[J],2014,牡丹江医学院学报,35(4),106-108
[2]蔡星三.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中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1,17(16):57—58.
[3]广继华.瑞芬太尼一异丙酚靶控输注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的临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3):2596— 2598.
[4]杨家驹,邓新波,陶建平,等.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观察[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0,10(4):79—82.
[5]杨庆.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09,13(6):670—671.
[6]李红波,严蕾,张溶等.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学,2013,14(7):60—61 65.
[7]张祥钰,董帅.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的诱导和术后苏醒过程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2):90—92.
论文作者:邝红为,黎玉国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9
标签:芬太尼论文; 患者论文; 胆囊论文; 静脉论文; 对照组论文; 动力学论文; 时间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