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Chinese Medical Journal(论文文献综述)
谷晓阳,赵奕辰[1](2021)在《李涛医学年谱》文中提出
周阳,张振伟,郭瑞,张媛,霍永丰,朱瑶,李君,陈新石,吕相征[2](2020)在《《中华医学杂志》2016年载文特征及被引情况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2016年《中华医学杂志》的载文特征和被引情况。方法通过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检索2016年发表在《中华医学杂志》的所有文献信息,通过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获得上述文献于2017年1月—2018年12月被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引用的相关数据。主要分析指标包括2016年载文被引率、篇均被引频次、单篇论文被引情况、高被引作者、被引作者的地区和高产机构分布等。结果 2016年《中华医学杂志》主要22个栏目共载文962篇(共3 940页,篇均4.09页);共刊载28个重点号专题。总被引2 077次,篇均被引2.16次,零被引论文占比为33.47%(322篇);单篇论文最高被引频次为66次;标准与规范、流行病学调查、新技术新方法、临床研究、述评等栏目篇均被引频次较高;肿瘤、神经内科/精神科、影像/超声/放射、呼吸内科和骨科等学科的载文量较多[40.43%(389篇)],神经外科、呼吸内科、预防医学以及胃肠外科4个学科的文章篇均被引频次较高(均≥2.75次/篇)。共有50.21%的文章获得基金资助(483/962),有基金资助的文章的被引率(68.12%)略高于无基金资助的文章(64.93%)。共有23篇文章被引≥10次,16名第一作者被引≥10次,26名通信作者被引≥10次,所发表文章的总被引频次超过15次的有10家单位。被引论文的第一作者分布在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北京、上海、江苏、天津的发文数和总被引频次均较高。2017—2018年,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有490种期刊引用了本刊发表的论文共计2 077次。结论《中华医学杂志》指南、共识类文章被引频次较高,编辑部应适时调整栏目设置,加强重点号选题策划及优秀论文的组稿和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杂志的影响力。
徐霞[3](2020)在《《中华健康杂志》与民国医学知识的传播与建构(1939—1949)》文中研究表明民国以来,西医传播事业有了很大发展,接受过西医教育的中国知识精英逐渐取代传教士,成为医学传播的主力。医学报刊的宗教色彩明显减弱,文化与教育功能更趋鲜明。1939年8月15日,由中华医学会主办的《中华健康杂志》正式刊行,公共卫生委员会主席黄子方担任该杂志主编。《中华健康杂志》作为近代通俗性医学刊物的典型代表,不仅是这一时期医疗社会状况的历史见证者,同时也是西医传播历程中的长期践行者,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目前学界对《中华健康杂志》尚未进行细致研究,本文以《中华健康杂志》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该杂志的创办始末及人员变动情况,全面把握其刊行状况。同时围绕杂志内容展开分析,探究这一西医科普类杂志的传播方式及特点。本文重点关注杂志中的群体表达,剖析医师作为知识中介者在传播过程中的构建面向,考察民众作为知识接收者的医疗看法与疾病认知,同时思考《中华健康杂志》的社会意义,展现医师群体在战争与经济困难的大环境之下所做出的改变与调适。本文对《中华健康杂志》的研究表明:该杂志的栏目设计与知识呈现,实际上是一系列包括专业与通俗、教育与乐趣、普及与利益等诸多因素之间相互协调、补充的结果,医学知识的专业化与通俗化贯穿杂志发展的始终。在战乱的情势下,预防医学得到重点提倡,医师群体依据社会状况进行调整,提出了健康而又经济的生活方式,为民众提供了切实有效的健康指导。另外,医师作为杂志文章的创作主体,在进行医学知识传播的基础上,也试图借助杂志这一宣传平台为自身“正名”,他们一方面着意强调西医的“科学性”特征,为其学科正当性辅以证明,同时从自身角度出发辨析医患纠纷、维护医护人员的合法权利,为塑造现代化的病人而努力。此外,杂志也并没有隐去民众的声音,一系列读者栏目的开设,为民众提供了反馈渠道与发声平台,医患双方相辅相成,最终展现并丰富了民国医学社会化进程的时代内涵。
李春亭[4](2018)在《抗日战争时期云南公共卫生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抗日战争加快了云南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步伐。抗战期间,云南医疗卫生机构不断扩充,并逐渐覆盖到边远和民族地区,现代医学教育的发展,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加之医学院校和卫生人才内迁,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结构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卫生法规的颁布和实施,不同等级的卫生院有了固定的经费投入,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得到一定保障。防疫是抗战时期云南公共卫生的首要任务,制度建设和环境卫生则是其主要内容。通过构建省县两级卫生组织体系,提高传染病防治水平,宣传卫生知识,开展空袭救护医疗,为抗战提供医疗卫生方面的支持。国际组织发扬人道主义精神、社会各界捐款捐药、民众积极参与,在战争时期形成保护人民生命安全的合力。妇幼卫生和学校卫生,取得了难能可贵的进步。卫生政策和法规在实施中,充满了问题和矛盾,经济发展水平低、经费短缺、卫生人才紧缺、政策协调性差、贪污腐化使很多想法无法落到实处,公共卫生建设成效与预期目标相差甚远。当时,国家权力意图借助卫生,规范人们的日常生活,效果并不理想。新式的报纸和期刊,在互动中传播了卫生观念。即使西医借助知识和权力,占据了卫生行政与医疗技术的话语权和主导权,却无法改变中医在医疗市场中的主体地位。社会上层和知识精英的医疗选择日趋多元,底层民众的健康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14年抗日战争期间,云南公共卫生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绝不是让人满意的。当前边疆民族地区的卫生健康事业,要坚持健康优先原则,改善医疗卫生设施,培养卫生人才,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优化健康教育,重视调查研究。要在健康扶贫中深化“健康中国”建设,不断提高健康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
张凯[5](2016)在《基于百度指数的科技期刊影响力大数据分析——以《中华医学杂志》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索大数据环境下期刊的影响力及其研究方法。【方法】拟提出一种如何利用(百度)大型网络计算节点进行大数据研究的方法,以及如何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期刊读者大数据调查,并以《中华医学杂志》为研究对象,借助百度指数平台,进行大数据分析和挖掘。【结果】五年来该杂志的关注度下降了三分之一。关注者以男性为主,主要是医学专业的学者,他们关注期刊等级和投稿。其关注热度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步减少。建议该杂志上"知网",以扩大其影响力。【结论】百度指数可以作为科技期刊影响力分析的指标。
韦所苏,韦挥德,黄晓红,谭毅,杨光和,刘京虹,吕文娟,韦颖,蓝斯琪,刘慧,吴腾燕[6](2015)在《1998–2014年《中华医学杂志》发表的Meta分析文献质量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评价《中华医学杂志》发表的Meta分析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方法计算机检索及手工检索1998年1月至2014年10月《中华医学杂志》公开发表的Meta分析文献,采用Meta分析方法学质量评价工具(AMSTAR)量表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Meta分析优先报告条目(PRISMA)量表进行报告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文献74篇。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分为3~10(中位数7)分,高质量者10篇(13.5%),中等质量者61篇(82.4%),低质量者3篇(4.1%),各年AMSTAR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205,P=0.423);其中"是否提供了纳入和排除的研究文献清单"、"是否说明相关利益冲突"、"发表情况是否已考虑在纳入标准中,如灰色文献"及"是否评估了发表偏倚的可能性"符合率较低。报告质量评分为5.5~26(中位数20)分,≤15分有9篇(12.2%),15.5~21分有39篇(52.7%),21.5~27分有26篇(35.1%),各年PRISMA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01,P=0.000),2010年得分最高。其中结构式摘要、引言目的,方法中的方案和注册、资料提取、资料条目、单个研究存在的偏倚、研究间偏倚、补充分析,结果中的研究筛选、研究内部偏倚风险、研究间偏倚、补充分析,讨论中的研究局限性、结论、资金支持等报告不够全面。结论《中华医学杂志》发表的Meta分析文献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总体较高,可为临床决策提供良好的证据,但仍需按照Meta分析的写作要求不断提高。
高润霖,陈新石[7](2015)在《传承百年精华 再创辉煌未来》文中提出
汪谋岳[8](2013)在《《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11年发表的文章类型比较》文中认为对2011年《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和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文章类型进行了比较,发现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相比,《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发表的论着偏多(分别占72.4%和15.0%),而发表的述评(分别占2.6%和6.6%)、综述(分别占2.3%和4.7%)、进展类文章(分别占2.1%和14.4%)、读者来信(分别占1.1%和46.5%)偏少。提示作为综合性医学期刊,《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今后需要对发表的文章类型做一定调整,以进一步提高杂志质量和影响力。
杜云祥,潘云涛,陈锐,马峥,王颖,郝继英,杨春华,刘伟,刘桂玲,刘娜,王天津,黄思敏[9](2013)在《《中华医学杂志》编辑排版格式的历史演变和规范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以解放军医学图书馆馆藏的《中华医学杂志》为统计源,从1915年创刊至2010年的版式设计,包括出版版式、封面设置、版权格式、栏目设置、索引编排、页眉和广告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事实证明,《中华医学杂志》的发展反映了我国医学科学发展的进程,见证了近代我国医学科学发展的历史,不愧为我国着名的科技期刊;《中华医学杂志》编辑部非常重视期刊的编排格式,在我国科技期刊标准化、规范化中贡献很大并起着的重要引领作用;科技期刊的发展与国家强盛、稳定和科技发达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杜云祥,潘云涛,陈锐,马峥,王颖,郝继英,杨春华,刘伟,刘桂玲,刘娜,王天津,黄思敏[10](2012)在《《中华医学杂志》论着栏目论文编排格式的规范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抽样统计《中华医学杂志》1915年创刊至2010年论着栏目论文的编排格式,从题目、作者、摘要、关键词、图表、参考文献着录和基金论文等方面进行分析的结果显示,《中华医学杂志》论着栏目论文各项指标的着录格式从创刊起就比较规范,论着栏目论文代表了我国医学科学技术领域各阶段的最新研究成果,编排格式引领了我国医学科技期刊排版格式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二、Chinese Medical Journal(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hinese Medical Journal(论文提纲范文)
(3)《中华健康杂志》与民国医学知识的传播与建构(1939—194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 选题缘起及意义 |
2 学术史回顾 |
2.1 医学史研究 |
2.2 近代医学观念研究 |
2.3 近代医疗卫生社团、杂志研究 |
2.4 关于《中华健康杂志》的研究 |
3 资料使用情况 |
4 创新之处与研究方法 |
4.1 创新之处 |
4.2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中华健康杂志》概况 |
1.1 《中华健康杂志》的创办背景及缘起 |
1.1.1 西医群体与近代医学知识的传播 |
1.1.2 医学社团与专业医刊的发展 |
1.1.3 中华医学会与《中华健康杂志》的创办 |
1.2 《中华健康杂志》的创刊与宗旨 |
1.3 《中华健康杂志》的发行概况 |
1.3.1 酝酿与发展:初创时期的《中华健康杂志》 |
1.3.2 责任与担当:沦陷时期的《中华健康杂志》 |
1.3.3 复兴与坚持:战后的《中华健康杂志》 |
1.4 《中华健康杂志》编撰群体介绍 |
1.4.1 杂志主编群体介绍 |
1.4.2 杂志作者群分析 |
1.5 《中华健康杂志》的经费来源 |
1.6 出版环境对杂志定价的影响 |
第二章 《中华健康杂志》的营销策略与编辑特色 |
2.1 杂志的营销与设计风格 |
2.1.1 杂志的宣传营销手段 |
2.1.2 封面的设计与变化 |
2.1.3 杂志广告的刊登情况 |
2.2 杂志传播的内容特征 |
2.2.1 医学知识的通俗化传达 |
2.2.2 医学内容的专业化保持 |
2.3 杂志中的故事文本探析 |
2.3.1 多样化的故事形态 |
2.3.2 故事中作者的价值倾向 |
第三章 《中华健康杂志》的健康关怀 |
3.1 聚焦热点:为社会“开药方” |
3.1.1 备受关注的传染病防治 |
3.1.2 妇婴健康的着重强调 |
3.1.3 工人疾病与社会保障 |
3.2 立足实际:经济视域下的健康生活建构 |
3.2.1 预防医学:社会生活中的经济考量 |
3.2.2 困难条件下的营养问题 |
第四章 《中华健康杂志》中的“医患”表达 |
4.1 文化的中介者:医师的塑造与表达 |
4.1.1 “伪科学”的中医与“科学”的西医 |
4.1.2 塑造“合格”的病人 |
4.1.3 维护神圣的医护形象 |
4.2 文化的接收者:杂志读者的反馈与建议 |
4.2.1 《中华健康杂志》的读者特征 |
4.2.2 读者栏里的社会镜像 |
4.3 何为“健康”:医患群体共同的“健康”塑造 |
4.3.1 医师的专业化建构 |
4.3.2 病患的经验性传达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4)抗日战争时期云南公共卫生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意义 |
(一) 选题缘起 |
(二) 学术与现实价值 |
二、学术史回顾 |
(一) 国外医疗史研究概况 |
(二) 国内医疗史研究概况 |
(三) 抗战时期云南公共卫生研究概况 |
三、概念与论域界定 |
(一) 公共卫生 |
(二) 研究的时空断限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 资料概况 |
(二) 研究思路 |
(三) 研究框架 |
第一章 因势而动:抗战时期云南公共卫生建设的因应 |
第一节 近代公共卫生建设的时代背景 |
一、自知者“明”:中国人眼里的“不卫生”状况 |
二、旁观者“清”:西方人记述的“不卫生”形象 |
三、医疗与救国的想象 |
第二节 20世纪初至抗战前云南卫生概观 |
一、“积弱”的边疆云南 |
二、“瘴气”的区域影响 |
三、疫病的传统应对 |
第三节 近代云南公共卫生事业的开端 |
一、清末民初云南医疗卫生的革新 |
二、民初至抗战前云南公共卫生的发展 |
三、民初至抗战前云南公共卫生的特点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规模粗具:现代公共卫生体系的构建 |
第一节 公共卫生组织体系的形成 |
一、卫生行政体系的变革 |
二、公共卫生人才的培训 |
三、现代医学教育体系的构建 |
第二节 地方公共卫生的运作 |
一、经费保障 |
二、业务开展 |
第三节 卫生法规的制定与实施 |
一、卫生法规的制定 |
二、卫生法规的实施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救死扶伤:疫病防控与空袭救护 |
第一节 疫病防控 |
一、疫病的流行:抗战时期云南传染病的流布 |
二、官方的措施:构建防疫体系 |
三、民间的应对:以1942年呈贡县霍乱防治为例 |
第二节 空袭救护与毒气防御 |
一、空袭救护 |
二、毒气防御 |
第三节 战时卫生资源的整合 |
一、由外而内:国家卫生的在场 |
二、人道主义:国际力量的援助 |
三、无问西东:社会资源的整合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日新月异:公共卫生服务的深入 |
第一节 清洁:公共空间的卫生治理 |
一、城市公共空间的更新 |
二、基层环境卫生的改善 |
第二节 保健:妇婴卫生 |
一、新法接生 |
二、儿童保健 |
第三节 教养:学校卫生 |
一、卫生教育 |
二、环境卫生 |
三、预防传染 |
四、健康检查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阐释转化:卫生知识、医疗行为与卫生治理 |
第一节 卫生知识的大众化 |
一、卫生的动员 |
二、卫生知识的灌输 |
三、卫生知识的互动 |
四、卫生的消费——以报刊医药卫生广告为中心 |
第二节 日常疾病及其医疗 |
一、昆明及其周边地区的疾病与医疗 |
二、边区的疾病与医疗 |
三、中西医之争下的医疗选择 |
第三节 边疆卫生治理模式的探索:以边疆开发方案为中心 |
一、扑灭“瘴疠” |
二、改良环境卫生 |
三、发展医疗卫生设施 |
四、发展社会生产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回顾展望:抗战时期云南公共卫生建设的成效与启发 |
第一节 抗战时期云南公共卫生建设的面临的困难 |
一、经济发展滞后 |
二、局势动荡 |
三、工作经费匮乏 |
四、贪污腐化严重 |
五、卫生观念滞后 |
第二节 抗战时期云南公共卫生建设的成绩 |
一、为抗战提供医疗卫生支持 |
二、加快了云南公共卫生建设 |
三、奠定战后云南医疗卫生发展的基础 |
四、促进云南边疆开发建设 |
第三节 抗战时期云南公共卫生建设的局限 |
一、政策协调性差 |
二、制度难以落实 |
三、公共卫生事业发展不充分 |
四、公共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 |
第四节 边疆民族地区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启示 |
一、坚持健康优先原则 |
二、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
三、注重政策衔接 |
四、培养卫生人才 |
五、优化健康教育 |
六、深化研究与评估 |
本章小结 |
结语 |
附录 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附录5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5)基于百度指数的科技期刊影响力大数据分析——以《中华医学杂志》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外现状及问题 |
2 研究方法构建与设计 |
2.1 研究方法构建 |
2.2 网络大数据调查与百度指数 |
3《中华医学杂志》的大数据分析 |
3.1 词汇热度变化分析 |
3.2 搜索热度排名分析 |
3.3 搜索区域热图及排名分析 |
3.4 词汇热图及相关性分析 |
3.5 关键词热度比较分析 |
4 结论与讨论 |
4.1 百度指数与期刊社会影响力关系讨论 |
4.2 建议 |
4.3 不足与展望 |
(8)《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11年发表的文章类型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9)《中华医学杂志》编辑排版格式的历史演变和规范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2.1 出版版式 |
2.2 封面设置 |
2.2.1 刊名要目型 |
2.2.2 刊名目录型 |
2.2.3 刊名整版型 |
2.2.4 刊名广告型 |
2.3 版权格式 |
2.4 栏目设置 |
2.5 索引编排 |
2.6 页眉设置 |
2.6.1 单双页页眉不同 |
2.6.2 论文首页页眉不同 |
2.6.3 单双页页眉相同 |
2.7 广告 |
3 讨论 |
3.1 《中华医学杂志》不愧为我国着名的科技期刊 |
3.2 《中华医学杂志》引领了我国科技期刊排版格式的规范化 |
3.3 科技期刊的发展与国家强盛、稳定和科技发达程度密切相关 |
4 建议 |
四、Chinese Medical Journal(论文参考文献)
- [1]李涛医学年谱[J]. 谷晓阳,赵奕辰. 中华医史杂志, 2021(02)
- [2]《中华医学杂志》2016年载文特征及被引情况分析[J]. 周阳,张振伟,郭瑞,张媛,霍永丰,朱瑶,李君,陈新石,吕相征. 中华医学杂志, 2020(48)
- [3]《中华健康杂志》与民国医学知识的传播与建构(1939—1949)[D]. 徐霞. 河北大学, 2020(08)
- [4]抗日战争时期云南公共卫生建设研究[D]. 李春亭. 云南大学, 2018(09)
- [5]基于百度指数的科技期刊影响力大数据分析——以《中华医学杂志》为例[J]. 张凯.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6(07)
- [6]1998–2014年《中华医学杂志》发表的Meta分析文献质量评价[J]. 韦所苏,韦挥德,黄晓红,谭毅,杨光和,刘京虹,吕文娟,韦颖,蓝斯琪,刘慧,吴腾燕. 中华医学杂志, 2015(08)
- [7]传承百年精华 再创辉煌未来[J]. 高润霖,陈新石. 中华医学杂志, 2015(01)
- [8]《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11年发表的文章类型比较[J]. 汪谋岳.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3(06)
- [9]《中华医学杂志》编辑排版格式的历史演变和规范化研究[J]. 杜云祥,潘云涛,陈锐,马峥,王颖,郝继英,杨春华,刘伟,刘桂玲,刘娜,王天津,黄思敏.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3(02)
- [10]《中华医学杂志》论着栏目论文编排格式的规范化研究[J]. 杜云祥,潘云涛,陈锐,马峥,王颖,郝继英,杨春华,刘伟,刘桂玲,刘娜,王天津,黄思敏.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