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它是否真正“公平”是最大的挑战_公允价值论文

公允价值:它是否真正“公平”是最大的挑战_公允价值论文

公允价值:能否真正quot;公允quot;是最大挑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公允论文,价值论文,quot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日前,财政部起草并公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x号——公允价值计量(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规范了公允价值的定义,明确了公允价值计量的方法和级次,并对公允价值计量相关信息的披露做出具体要求。财政部表示,主要对三个重点问题征求意见,即:关于计量单元;关于非金融资产的最高效和最佳方式使用假定;关于持续或非持续的公允价值计量。《征求意见稿》的颁布,明确公允价值相关执行细节,旨在推行公允价值的运用。但业界专家并不看好公允价值在我国的推行,并表示,我国大范围内推行公允价值不具备条件,也不具备可行性。

《征求意见稿》指出,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非金融资产,应当考虑市场参与者通过直接将该资产用于最佳用途的方式产生经济利益的能力,或者通过将该资产出售给能够使其用于最佳用途的其他市场参与者的方式产生经济利益的能力。“最佳用途”,是指市场参与者实现一项非金融资产或其所属的一组资产和负债的价值最大化时该非金融资产的用途。对此,业内专家认为,“最佳用途”作为确定非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基础还是比较合适的,尽管实际执行起来因涉及适用计量方法和估值技术的选择等问题而存在一定的难度,但并不能因此而否定了它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最佳用途”原则的采用,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保持趋同的结果,符合我国国情和国际惯例。“‘最佳用途’是体现基于市场基础的公允价值基本特征的重要形式。也就是说,即使报告主体打算按照另一种方式去使用资产,‘最佳用途’也是从市场参与者的视角来确定的。企业要像市场参与者那样思考,以市场参与者对被计量对象风险、收益等参数的估计为依据来估计公允价值。无论出于竞争还是其他方面的考虑,作为一种市场基础的计量尺度,计量的都是按照假定的市场参与者的‘最佳用途’公允价值,而不是仅仅基于报告主体对资产使用决定的价值。”但是,关于“最佳用途”的定位,多数专家表示十分担忧:“用‘最佳用途’来衡量公允价值是为了保证资产在计量日的客观公正,是对出售资产和购买资产各方最为公平合理的价值,实际上是最为恰当和适合的价值计量。本人对其中的‘效益最高’不敢苟同。因为,资产用途效益最高是资产使用者对资产使用的本质所决定的,这只是对资产使用的美好愿望,虽人皆有之,但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都不可能实现‘效益最高’与方式方法最佳的统一,而且容易让人对‘最佳用途’产生追求效益最高的曲解。所以,取名为‘最恰当用途’较为恰切,实际上‘最恰当’也包含了效益最高的含义,但更强调了最为合适的用途。”

标签:;  

公允价值:它是否真正“公平”是最大的挑战_公允价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