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兴宁市龙北中心小学 514500
一、留守儿童不良心理主要表现
1.寂寞无聊心理。父母的外出使孩子在家里感到空落、感到寂寞、感到无助,进而产生了心理骚动和抑郁等问题。
2.盲目反抗和逆反心理。一个人信任一个人有个过程,儿童更是如此。留守儿童因为缺乏保护而总觉得别人会欺负他,一点小事就会计较当真,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是敌意,对老师、临时监护人的管教有比较强的逆反心理。调查显示,54%的留守儿童和他们的临时监护人有矛盾,其中15%经常有;53%的留守儿童表示学习上遇到困难感到无助;39%的留守儿童表示曾经受到同学的欺负,而内心感到不满。
3.性格柔弱内向。留守儿童年龄幼小就离开父母,父母关爱严重缺失,尽管有些是爷爷奶奶或亲朋监管,但毕竟是与父母亲疏不同,遇到一些麻烦,身边无父母就会感觉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内向。在调查中发现,有21.1%的外出务工父母一个星期左右和孩子联系一次,34.1%的一个月联系一次或很少联系,3%的父母多年不打电话甚至不知去向;很多父母半年以上回家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这种长期的父母分离,感觉不到父母的关爱和温暖,导致孩子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
4.自卑心理障碍。据调查,仅有15%的孩子能够自觉学习,大多数孩子需要在督促下学习,可是46%的孩子在家里学习无人辅导,学习上的债越来越深,失去了学习信心;还有不少孩子爷爷奶奶管不了,上网成瘾,放弃了学习。
5.嫉妒不平衡心理。留守儿童当看到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同学各方面的条件比自己好时,就感到心里不满,要么是埋怨自己,要么是嫉妒别人,甚至找茬子发泄于他人。
6.产生怨恨父母的心理。问卷显示有8%的孩子不理解父母,认为家里穷,父母没有能耐,才外出打工,由此产生了怨恨情绪。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父母,和父母产生了情感隔膜,甚至怨恨父母无情。
留守儿童不良心理成因分析及所产生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正在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亲情缺失、父爱缺失、母爱缺失、家庭温暖缺失、家庭教育缺失、学校安全缺失和家庭监管缺位是产生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政府、家庭和学校联手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措施。
二、农村留守儿童不良心理的成因
对于孩子们所产生的心理问题,年龄越小,问题越突出,女孩子比男孩突出。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呢?
1.监护的“盲区”。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43.5%,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还要干农活维持生活,无时间照顾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无精力照顾孩子;加之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隔代教育显然力不从心。
2.社会环境存在“雷区”。对于环境适应能力较差、自制力较弱的孩子来说,加强安全防护工作至关重要。由于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教育衔接上的“真空”,学校不可能事无巨细,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防护的意识和能力,使犯罪分子有了可乘之机,以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在全国各地,留守儿童溺水、触电、打斗的等意外伤亡事件屡见不鲜,逃学与社会不三不四的人鬼混的、偷盗的、外出不归的甚至被拐卖、被侵犯的恶性案件也时时见诸报端。
3.家庭和学校教育存在“误区”。父母由于长期在外,无法照顾孩子而产生负疚感,大多采取“物质(金钱)+放任”的方式来补偿,偶尔打电话联系大多只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而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法制教育关注较少,致使子女好逸恶劳、奢侈浪费、摆阔气,产生了“拜金主义”等思想。据调查,部分留守儿童厌学,缺乏进取心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求上进,成绩普遍较差。又由于监护人的特殊性,只要孩子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其行为一般不过问,因而缺失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迟到、旷课、逃学、迷恋“网吧”等,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人混在一起,而学校在监管上却无能为力。同时由于农村学校受我国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起步晚,没有专业的老师,经验缺乏,还在探索之中。
三、针对留守儿童不良心理的表现、成因可采取的对策
1.家庭应做到:
(1)慎重选择。
(2)定期“温馨对话”。
(3)寻找“代理”,“代理妈妈”既可以辅导孩子学习,又能够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2.学校应研究:
(1)实行留守学生的普查登记。
(2)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
(3)加强法制教育。
(4)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5)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6)注重培训。
(7)化整为零。
(8)建立“1+1”关爱体系。
(9)教育关心相结合。
(10)培养健康的心态。
论文作者:凌子华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12月总第1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2
标签:儿童论文; 孩子论文; 父母论文; 缺失论文; 学校论文; 心理论文; 家庭论文; 《教育学》2017年12月总第1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