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环境与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民营科技论文,环境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的民营科技企业在改革开放的20年间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较强的发展过程,逐渐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民营科技企业健康发展的原因是其外部环境的逐步改变和内在因素的日益完善。文章以为,持续不断的机制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是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主要内在原因。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中国的民营科技企业走过艰辛、痛苦、曲折的道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比较强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推进科技进步的一支重要力量,是造就优秀企业家的摇篮。
是什么力量使民营科技企业快速长大,人们对其看法从藐视、小视到重视。如此大的变化,除了党和政府对发展民营科技企业不断从理论上突破,认识上深化,政策上扶持,外部环境逐步得以改善因素外,同时,企业自身不断坚持机制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是其重要的内在因素。本文就此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机制灵活,推动和发展了生产力
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形式,既束缚着人们的思想,也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毛泽东同志曾在《矛盾论》一文中说过:“当着不变更生产关系,生产力就不能发展的时候,生产关系的变更就起了主要的决定的作用”。变革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发展经济,建设繁荣富强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不正是无数先烈们,几代领导核心和全中国人民所追求的目标吗?
20世纪80年代初,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中国大地上蕴育和涌动着改革、开放的春潮,激荡着人们的思想,冲击着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冲击着陈旧的体制和机制,向着解放生产、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呐喊奔跑。1981年春天中国第一家民办科技企业诞生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批又一批的科技人员从研究院所和其它国有企事业单位走出“高墙大院”,丢掉“铁饭碗”不吃“大锅饭”,创办民营科技企业,将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把科学技术的恩惠洒向人间”。
支撑企业不断发展的是企业的创新精神。兴办民营科技企业是我国科技人员在改革开放中的伟大创举。“民营”是指企业运行和经营机制,而不是指所有制。民营对所有制具有很大的包容性,涵盖了各种所有制,既有国有的(占9%左右)、集体的,又有个体、私营的、合伙的、股份制的、中外合资的(约占76%左右),除了国有国营的、官办的统称之为民营。在这个企业群体中,强化的是经营机制,而不是某种所有制。各种所有制是平等的、共同发展的一种“生态经济”。
民营科技企业始终遵循这样一条基本原则: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企业的经营目标是实现经济效益和利润的最大化。民营科技企业创建时坚持“两不四自”。“两不”即不要国家经费,包括事业费和行政费,不要国家编制,包括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四自”即自愿结合、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最大限度地将产权明晰到自然人;生产要素(包括技术、资金、设备等)可以参与分配。企业享有充分的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战略决策权,随行就市的自主贸易权,择成选用的人事权,同经济效益挂钩的分配权。这种机制将市场、企业和公司每个职员的切实利益捆在一起,不仅最大限度使物质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也充分调动了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做到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这种新型的企业经营机制,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1992年全国民营科技企业有2.5万多家,技工贸总收入为297亿元,利润33亿元,税金12亿元。然而,到了1999年,我国民营科技企业已发展到10多万家,对7.9万多家抽样调查统计结果是:企业长期员工492万人,技工贸总收入首次突破1万亿元,为1.05万亿元;资产总额1.46万亿元,实现利润683亿元,上缴税金559亿元。1999年和1992年相比,企业数量增加了2.16倍,技工贸总收入增长了34.2倍,实现利润增长了19.69倍,上缴税金增长了45.58倍。民营科技企业的技工贸总收入和上交税金,1998年比1997年分别增长38.05%和38.34%;1999年又比1998年分别增长36.33%和51.90%。这种超常规增长速度,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是罕见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已经成为拉动国家和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北京市是我国民营科技企业发展较早较快的地区,1991年技工贸总收入为40.82亿元,到1999年,技工贸总收入已达到1109.08亿元,较1991年增长了近28倍(见表)。
1991~1999年北京市民营科技企业技工贸收入增长情况表
单位:亿元
深圳市的民营科技企业是从80年代后期才开始发展起来的,1990年技工贸总收入为1亿元左右,1991年总收入为2.03亿元,到了1999年总收入达到458.81亿元,是1991年的228倍。
邓小平南巡重要讲话,从理论上阐明了公与私、姓社与姓资、计划与市场问题,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原则,极大地推动了民营科技企业向更大规模、更高目标发展。
1992年之前,民营科技企业技工贸总收入过亿元者甚少。1992年以来,民营科技企业的产业化速度日益加快,一大批有规模经济的公司应运而生。截止1999年底,总收入超过1亿元以上的民营科技企业有1625家,占企业总数的2.04%。其中超过10亿元的有119家,超过20亿元的有45家。有关2000年民营科技企业的统计资料尚未出来,但据有关专家预测各项指标与上一年同期比将以30%的增长率递增。销售总额排名在前4名的分别是:联想为276亿元,华为为222亿元,方正为101亿元,四通为70亿元。一大批成长型的企业不断涌现,特别是一些超大型民营科技企业逐年增加,不仅带动了同行业的发展,而且造就了一批驾驭占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企业家们,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亮点,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目前我国的民营科技企业已经覆盖了我国的大部分行业,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约有11476家,占62.5%;主要从事第三产业的有6454家,占35%,在从事第二产业的企业中,大部分属于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全国5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近2万家高新技术企业中,80%以上是民营科技企业,有的高新区高达90%以上,民营科技企业在我国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示范作用。
二、强化技术创新,提高了产品竞争力
江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这样,对一个企业也同样是这个道理。机制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前题条件和重要保证。科技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智慧源泉。
宋健同志是民营科技企业的勇敢的支持者和有力的领导者,对民营科技企业具有较深的研究和较成熟的理论思考。今年2月24日他在《中国民营科技企业世纪高峰论坛暨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年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讲生产,总是讲两条,一条是生产力,一条是生产关系。民营科技企业之所以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主要是在于这两条。大部分民营科技企业完全面向市场需求,开发科技含量高的产品,采用先进的自动化生产设备,聘用高素质人才,合理配置资源,达到了较高效率和较高效益的目标,从而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科技人员是民营科技企业的主体,坚持不断科技创新,以研究和开发新产品为基础,这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法宝,是推动企业进步的原动力。
民营科技企业大多数是由拥有科技成果的科技人员创办,企业从诞生那天就靠人才和技术起家,十分重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技术创新工作。他们对采用一项科技成果相当慎重,要经过充分论证。一是要技术成熟,具有先进性;二是市场要有潜力,具有扩张性;三是价格要合理,具有竞争性。1999年度投入研究与开发费用为431.39亿元,占全年部收入的4.13%,比上一年增长了27.10%。这个比例虽然是近年来最低点(1993年是11.5%),但却远远高于我国其它任何企业群体。据有关部门对高新区内民营科技企业主营产品的统计调查,大约有68%是自行独立开发研制的,有20%是与国有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大型企业共同开发的,并且逐渐形成了一批驰名中外的名牌产品。为加强持续创新能力,民营科技企业一直保持了较高的研究开发投入。正因为如此,民营科技企业的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相对的竞争性。1999年全年技术性收入为552.17亿元,占总收入0.5%,虽然比例低了些,但在逐年增长,比上一年同期增长31.11%。超过5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1611个,占企业总数的5.8%。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民营科技企业的产品由于科技含量较高在国际市场销售看好。1999年出口创汇为158.64亿美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长38.27%,折算为人民币约为1332亿元,占总收入的12.87%。
全新的“民营”管理机制和营销策略与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先进生产力有机结合,是使民营科技企业得以腾飞的力量所在。
在“民营”创新机制下,一个个“鲜活”的成功事例不断涌现,令世人不得不刮目相看。比如,重庆力帆轰达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就是无数比较成功的企业之一。该公司创建1992年,当时只有员工9人,20万元资产的私营小企业。在董事长尹明善领导下,适应市场的变化,下决心把技术创新放在第一位,将利润全部投入新产品开发,研制出世界首创100毫升立式发动机,目前月销5万台,产品供不应求。2000年产150万台,其中50万台出口,销售收入达27亿元,列全国同行业前茅。展望未来,尹明善说:“今后拟再花8年时间,把力帆发展成为跨国的摩托车业大集团”。
三、科学有效的管理,增加了企业的合力
民营科技企业产权不清晰,管理不规范、不现代化,家族式管理,家庭式作坊,多元化经营等现象,有其自身原因,但主要是有其相当复杂的历史因素。有的企业戴上“红帽子”(假集体所有制),“披洋外衣”(假中外合资)以换取减少政治歧视,享受特殊政策待遇等,却不知给企业后来发展带来许多烦恼和痛苦。
有一位企业家讲:“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是表面的东西,核心是企业的制度创新,而制度创新的核心是经营、管理的创新”。“必须站在全球化和国际化的高度上,拥有全球化的视野,国际化的理念,来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无论是家族式的企业,裙带关系的企业,还是封闭式的企业,都有一个阶段,过了这个阶段以后,企业必须社会化、市场化、国际化。”
民营科技企业的管理,同技术创新,机制创新一样,一般是随企业不同规模、不同时期、不同的社会外部环境,甚至不同区域而有所差别,不能“一刀切”,“一概而论”。初创阶段可能是家族式,合伙式的经营,多为家族管理或原始管理。所有者和经营者一体化,适应了当时的条件,可能会产生最大的利润,最高的效率。但随着企业的不断扩张,外部环境不断改善,企业的管理必须改变,向现代企业制度过渡和转轨。
比如:四通集团公司当时是以四季青的乡镇企业创办的,联想集团公司是从中国科学院计算研究所分离出来的,采取承包、租赁的形式出现的自办企业,按照“民营”的运作机制发展起来。随着企业规模效益迅速扩大提高,潜在的矛盾和问题日益暴露出来,主要是产权、利益分配问题。经过几年研究、探讨,四通采取“搁置历史,着眼未来,冻结存量,明晰增量”的办法。第一步,成立职工持股会,建立财务公司,公司骨干持股;第二步,全体职工以持股形式买下四通公司的产权;第三步,成为上市的社会化了的公众公司。联想集团则采取“切块分割”的办法、“以明晰的增量,稀释存量”。首先成立持股会拥有联想全部产权。将联想65%的产权留给中国科学院计算所,35%的产权再切成三块:35%、20%、45%分别给创业初的核心领导成员、骨干分子、未来的职工。
民营科技企业的业主特别是新生代的企业家们,知识结构和管理水平相对较高,他们不仅重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最新动态,市场应用前景,借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更新换代,同时他们也非常关心和学习现代企业管理知识,使自己的企业管理更趋规范。整合资源,合理配置,向更高层次提升。他们比较注重产业资本、有形资产、无形资产的运作,注重将商品资本、货币资本、知识资本、生产资本联动运作。有一位企业家讲“资本是经济的核心,尤其是现代市场经济。不管科技怎样发展,,经济如何发展,都离不开资本。我举个例子,1999年世界银行的年报显示,在其统计的世界1998年的贸易总额中,商品贸易只占2.5%,而金融衍生产品的贸易占97.5%。你说这个世界生产什么能创造这么大的价值”。“投资一个企业,看一个企业是否具有价值,有多大价值,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是,要看企业的增值潜力,市场价值和预期价值。也就是说,投资一个企业首先要看这个企业的变现能力怎么样,其次要看变现能不能增值,增值潜力有多大”。
前生代的民营科技企业家们艰苦创业精神,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沉痛教训,为今天新生代的企业家们铺平了道路,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使自己的企业更加持续快速地健康发展。
四、先进的企业文化,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
江泽民总书记在“三个代表”论述中指出,中国共产党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可见先进文化同先进生产力、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民营科技企业有自己鲜明的又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在企业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公认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突出了人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
民营科技企业自诞生以来,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初期,经过二十多年的风风雨雨,走出了一条令世人惊叹和瞩目的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发展之路。创造出不同时期、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层次的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比如四通公司初创时的“与狼共舞”,后来的“与巨人同行”,不久前提出“站在巨人肩膀上”;红桃K集团的“只有逗号,没有句号”;重庆力帆轰达的“创新求发展”、“不苦不累,不是力帆人;不乐不富,谁做力帆人?”等等企业文化现象,是企业人性化、人格化的一种无形管理。
在初创阶段,快速积累阶段,规范增长阶段,企业家的思想与理念都会发生重大转变。企业的发展动力也由原始的利益驱动,变为主要是现代企业文化的驱动。这时的民营科技企业家们非常注重企业素质和形象,关心社会公益事业,实施义利兼顾光彩事业,扶贫济困,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如奇正集团公司将藏传文化与科技创新结合起来,吸纳藏医学人才,培养藏族科技人员和管理干部,招收残疾人就业,产生很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走出一条促进西藏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受到联合国社会发展事务部官员们和一些外国专家们的好评。所以民营科技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要注重文化创新。文化创新决定了企业的内在品质和品位,是一种精神力量,可以产生强烈的凝聚力量。
在今年“两会”期间,江总书记对民营企业提出“把自身企业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把个人富裕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结合起来,把遵循市场法则与发扬社会主义道德结合起来”,为民营科技企业倡导积极向上的健康文明的企业文化指明了方向。
民营科技企业现象说明了什么?值得思考和探讨。
企业是发展经济的细胞,必须创造良好的发育成长环境,使其充满旺盛的生命力,蓬勃健康发展,“民营”机制能比较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
全面地准确地贯彻党的基本经济制度,不能只强调发展某种所有制,而排斥或抑制甚至扼杀某种所有制。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关键看是否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和“三个代表”的思想论述。民营企业有其缺点和天生之弱点,要本着“团结、教育、帮助、引导”的方针,促其健康发展。
民营企业是社会主义两个文明的建设力量,是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科技创新、企业创新的勇敢实践者。它的健康发展并没有动摇我国社会主义基本性质,恰恰对巩固人民政权,发展和繁荣经济,保持社会稳定进步等方面,都做出了积极贡献。
民营企业持续多年发展的丰富实践,与某些传统理论和思想发生了碰撞,产生了新的思维火花,为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以及其它企业群体的进一步改革,提供了“鲜活”的经验和教训,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更加完善提供了有益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