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广厦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江苏 淮安 223001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建筑业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人们所居住的房屋逐渐由单层、小层向高层复杂化变化,房屋的建筑结构设计也由简单的砖混结构变的多种多样。建筑结构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居住的质量高低。因此,对房屋建筑进行结构设计的同时,必须及时找出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并及时找好方法解决,以此来保障房屋建筑产品的安全。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常见问题;解决策略
1建筑结构设计概述
在设计原则的指导下,建筑结构设计需要分为几个步骤来进行,通常情况下,我们将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结构方案设计阶段,建筑结构设计需要结合建筑物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比如建筑物的重要性、建筑物所在地域的地理情况、建筑物的抗震情况等等,对建筑物结构形式进行科学的选择;选择了建筑结构形式之后,就需要依据所选结构形式的特征来合理的布置结构受力构件和承重体系。
第二个阶段是计算设计阶段,首先计算荷载量,包括结构内部荷载和建筑物外部荷载等内容,在计算荷载的时候需要严格依据相关的规定来进行,选择准永久值系数;其次,结构构件试算,要严格依据荷载值和构造要求来进行构件试算,要依据具体的情况来合理的选择计算方式,对构件截面进行预算。
2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虽然我国建筑结构设计随着我国建筑工艺技术的发展已经有所提高,但是,在实际设计中,还是有很多地方同现代的社会要求不相符,总是会出现一些小问题,那么本文就对这些常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到问题存在的原因,并进行解决。
2.1结构框架的配筋问题
建筑结构中框架的配筋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框架柱的配筋,其二是框架梁的配筋。受到建筑结构设计量的影响,很多设计人员的工作压力都很大,所以他们在进行配筋率的设计时,并没有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通常都是凭借主管经验,而忽视了相关规定。在高层建筑物种,“水平荷载对结构的倾覆力矩以及由此在竖向构件中所引起的轴力与建筑高度的平方成正比”,所以建筑物顶层所承受的风荷载比较大,同时建筑结构传向边柱的问题比较小,这就出现了偏心力问题,所以需要顶层的配筋率相对要较大一些,但是,在实际设计中,这一问题往往没有被设计人员考虑到,就导致了建筑物结构设计中框架设计中存在着安全隐患,同时,在对结构进行建模时,有些设计人员为了节省时间,对屋面梁的尺寸没有进行具体分析,而是直接复制下层结构梁的尺寸,所以就导致了计算出来的配筋量较小,如此情况,建筑物的层面结构如果受到混凝土收缩力以及湿度的影响时,就会因为配筋率过低而出现裂缝,影响建筑物的质量。
2.2楼板变形度计算问题
这种问题的存在主要是,很多设计者对楼板可能出现的变形度计算的误差较大,准确度不足。在建筑结构设计中,不乏有些设计者投机取巧,在结构相关理念和结构布置措施还没有摸清时就开始进行楼板的变形计算,虽然从数学理论上来说,这种计算编程是正确的,但是,毕竟楼板的变形程度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如果不进行实际的观察分析就进行计算,很容易会出现计算出现误差,这种情况下的所进行的建筑结构设计一定会存在着某些不安全因素,为此,我们要积极更正设计方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抗震设计问题
近些年我国出现的震灾让我们不得不深思我国建筑结构的抗震功能现状,从目前情况来看,虽然我国地震多发区主要在西南地区以及有些山区,但是,随着高层建筑的出现,对建筑结构中抗震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首先,有些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没有根据建筑物所在地的实际抗震度的要求而进行设计,通常是直接照抄照搬当地原有抗震结构设计,所以,设计的规格在很大程度上都没有满足现代抗震需求。其次,所设计的抗震度不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随着地震灾难的发生,我国有些地区对建筑设计的抗震度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有些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直接忽视了新规定的要求,导致一些建筑结构设计在实际上是不符合规定要求的。
3提高建筑结构设计质量的应对策略
为了适应社会公众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要积极解决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高建筑结构设计质量。
3.1合理计算配筋量
对于配筋量过小这一问题来说,可以通过附加箍筋的方式进行改善。附加箍筋通常认为是“主梁箍筋在次梁的截面范围内没有办法进行附加或者箍筋量不足,在次梁两侧补上,像板上洞口附加筋。”,这种附加筋的方式可以进行也可以不进行,在相关的规定中指出了,在梁的上部分或梁的截面高度之内的集中荷载量,需要由横向的附加钢筋来承担,通俗来讲也就是指在梁上柱和水箱下部的垫梁是不需要附加筋的,综合来讲需要加附加筋的情况有以下几种,第一,在梁下集中力处应该增加附加筋,而截面高度之内的是否加附加筋,则需要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而确定,可加也可不加。第二,如果主梁和次梁的截面差距不是很大,同时,次梁的所承担的荷载量会较大时,就应该加附加筋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通过这种增加附加筋的方式能够实现提高建筑物结构承载力的目的,进而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质量。
3.2对楼面进行刚性设计
为了保证在进行程序计算时能够反映出建筑结构的真实受力情况,我们要对楼面采取刚性设计方案,这样就不至于出现大的误差,要想实现刚性楼面的设计,就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就应该尽量不要采用能够导致楼面变形比较大平面,比如说,凹槽的缺口太深、外伸翼块过长、楼层的开洞过大等等方式,都会出现楼板的变形变大。其次,要保证建筑结构的刚性布置以及确保配筋率充足。这是进行刚性楼面设计的基础保证,如果结构平面无法保证刚性楼面的设计要求,这时就可以通过在洞口边加梁、提高边梁或者暗梁的配筋率、采用斜配筋等方式来满足楼面设计需求,这样就能避免楼板变形度计算出现问题。
3.3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
要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首先,在进行建筑物框架设计过程中就要紧密联系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当地的地理、水文等情况作出一个综合的了解,同时更重要的是,在提高建筑物抗震设计能力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建设单位的资本投入,要把建筑质量同建筑工艺技术、企业成本控制等进行综合考虑。其次,要根据国家对建筑物抗震能力的相关规定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比如对于柱的抗震能力来说,就应该根据以下几点进行设计,第一,保证柱的截面尺寸。如果所设计的柱剪应力过大,会导致柱受到脆性剪切力的破坏;而如果轴压力和平均压应力之间的比例太大,柱就会产生一种混凝土压碎现象,所以,为了保证柱的延性,柱截面高和宽都不应该小于300毫米、剪切比要大于2、截面高度和宽度的比例要保持在3以下。第二,钢筋配置问题。柱的纵向钢筋配置最好是要保证对称进行,为了确保柱的延性,其最小的配筋率要根据《抗震规范》中的要求而进行。第三,箍筋的进行。地震作用通常是会反复的,故,为了保证柱的牢固要对其进行箍筋处理,箍筋对于柱有着有效的约束作用,会提高混凝土的压应变能力。通过以上的方式就可以提高设计中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4结语
总之,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筑安全应用的基础。因此,设计人员要从一个个基本的构件算起,做到知其所以然,深刻理解规范和规程的含义,并密切配合其他专业来进行设计。在工作中应事无巨细,善于反思和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建筑结构设计,促进建筑工程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怡.刍议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以及应对策略[J].建筑与文化,2013,2(1):123-125.
论文作者:齐艳军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8
标签:结构设计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物论文; 结构论文; 荷载论文; 截面论文; 楼面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