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字化电气信息采集技术对继电自动保护可靠性的影响论文_赵彦凯

浅谈数字化电气信息采集技术对继电自动保护可靠性的影响论文_赵彦凯

江阴市华明电力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 江阴 214400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电子科技发展的势头愈发迅猛,数字化信息采集技术也逐步发展完善。现如今,各大企业和工厂都主张采用数字化信息采集技术进行信息采集,以便时刻监测企业生产流程和动态,随时调整生产经营决策,帮助企业的效益稳定增长。在继电自动保护方面同样可以采用数字化的信息采集系统和自动保护系统,通过实时的数据采集和分析来实现继电系统的自动保护,减少人力成本,提高安全性。

关键词:数字化信息采集 继电自动保护

不可否认的,电子信息采集技术的发展使得各行业的数据记录和运作监测变得更加简单便捷,同样的,在继电保护方面,数字化电气信息采集技术也表现出了它相比于常规的继电保护措施的优势,比如高效快速、专项可靠、安全稳定等。本文主要论述了数字化电气信息采集系统的优势以及它作为新型继电保护模式将如何应用于实际的生产生活中。

一、数字化电气信息采集系统与常规系统的比对优势

相对于常规的信息采集系统,数字化电气信息采集系统多采用有源式电子互感器,采用数字积分器进行原始信号恢复。相比较于模拟积分器,数字积分器更稳定,有更高精度的测量和采集系统,但同时他零点漂移和初值选取的问题也亟待解决,但总体来说,数字积分器的稳定性、准确性和安全性相对更好,有着模拟信号器无法超越的优势。

数字化电器信息采集系统的核心——有源式电子互感器,他有着明显优于电流互感器的安全性,虽然他的测量精度稍低于电流式互感器,测量时间偏长,但其优良的安全属性是对生产生活最大的保障。他将多个互感器连接以形成合并单元,利用电容分压或者是阻容分压来实现其信息采集的功能,可同时完成对12路电子互感器的数据汇集功能,高效而稳定,通过对汇集来的电子互感器的数据进行检测和校验来完成继电保护功能,真正实现电子技术和继电保护的结合,是现在系统运行的关键,是未来继电保护的技术基石,更是其未来发展的大方向。

二、数字化电气信息采集技术对继电保护可靠性的影响

1.电子式互感器

现在国内的继电保护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可以说是进入了发展瓶颈,主要使用的是有源电子互感器。虽然有源电子互感器会受到材料和工艺的影响,会因电源和磁场影响其稳定性、因测量和计算产生精度偏差,但是他可以对数据的有效性进行有力的保障,同时提高数据接收效率,并且具备自检测和重采样功能。当检测到采样数据不合格或者与实际标准偏差较大时,使用者也可以通过重新采样来调整具体的采样频率,以便于获得更精确有效的数据,免除了人工采样的复杂过程。但电子互感器的信息采集会有短暂的采集延时,这些延时会导致同时采集的数据信号会经过不同时长反馈到互感器,让其难以做出正确的自检和数据筛选,必须经过重新设定的重采样,发射同步信号给各个电子互感器,来完成数字化电气信息的采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数字传输方式

和传统的继电保护方式对比起来,数字化电气信息采集技术有着明显的优势,因为他可以完美的解决在传输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因外部基础设施故障而导致的系统错误,只要互联网不存在故障,那么信息的采集和传输就能够很好的完成,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外界环境和工程设施的要求,降低了因操作不当而引起数据丢失和错误的几率。氮气相对于传统的继电保护方式也有他的劣势,因为数字化电气信息采集依赖的是互联网和高精度高工效的电子计算机,所以从本质上讲,这其实是一种对电子科技的创新应用,所以在技术层面上,数字化电气信息采集明显比传统的继电保护模式更难被掌握,所以在推广和使用时,对从事相关工作技术人员的文化水平的要求提高了,变相的提高了公司内部对员工的的培训支出。同时, 由于技术水平的提高,如何将电子信息技术和原有的技术进行结合、改良和升级也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难题。如果不能将两者科学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必然对整体系统的稳定性造成极大的影响,这对继电保护功能无疑是巨大的损害。

3.数据验证模式

不可否认的是,数字化电气信息采集技术在数据验证模式方面有很大的缺陷。原先的系统在向保护装置传输验证码时,如果互感器工作正常,则保护器一定会收到验证码,并以此为标准,准确地判定互感器通道的工作状态,但是数字化电气信息采集技术容易受外界磁场的干扰,在磁场干扰下,就算互感器的通道正常工作,保护器仍有可能收不到验证码,这就导致保护器工作异常,使得人工检查工作变得繁琐,因此还需要技术突破和器械改进来确保验证码的正确发送,使得验证码重新成为可以放心信赖的数据验证模式。

4.配置冗余的因素

在执行配电保护的过程中,如果想要提高继电保护的安全性,则应该设置多重判断标准,当满足其一或其中某些条件时,保护器运作,继电保护自动启动;如果想要提高继电保护的可依赖性,则应该提高单独某个条件的判定准确度,比如降低该条件收到环境影响的概率,提高该条件的判定标准以排除相似情况错误引发保护系统运作的可能等等。但是安全性和可依赖性的同时提升现在仍是技术人员攻关的难题之一,因为两者对审查标准的需求方向完全是相反的。在技术突破之前,这就需要技术人员的仔细判定和分类设置,在提高可依赖性方面,将不同指令设置不同的判定优先级;在提高安全性方面,认真考虑和抉择各条命令纸剪的逻辑关系,多采用一些较宽容的判定方式,提高错误捕捉率。

5.数据同步技术

在原有的继电保护系统中,数据的同步是通过电流互感器来解决差动保护误动作问题的。他依靠电网、变压器和母线同时作用,避开非周期分量和短路电流的影响,避免出现电流互感器的高度饱和来避免误动作的发生。而数字化电气信息采集方式则变得更加简单便捷,只需要保证母线和各端电流采集的高度同时性,保障信息数据的同步,即可保证数字化电气信息采集的理想差动保护效果。这种差动保护方式首先进一步提高了继电保护的安全性,其次他的实时采集系统其实也是对其差动保护效果的保障,甚至可以通过调节信息源采集时间的方式进一步提高信息采集的同步性来保障差动保护效果的顺利实现,可以说,数字化电气信息采集的差动保护模式现在已经成为了最安全最有效地差动保护模式。

三、结束语

虽然现在数字化电气信息采集技术还不够成熟,还有诸如传输不够稳定、在信号传输时需要考虑外界因素、数据传输会有一定延迟、需要保障数据同步性等一系列亟待改进的问题,但是相对于原有的继电保护系统,使用数字化电气信息采集技术的继电自动保护系统无疑从安全性、稳定性、即时性、同步性和科学合理性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该技术的广泛使用代表了我国相关电子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这必然是鼓舞人心的。数字化电气信息采集技术作为目前国内较为先进的继电自动保护技术之一具有不可否认的先进性和可靠性,他的出现是对相关人员对于电网智能化和数字化发展做出努力的一大肯定,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是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延伸、具有极强实用性的科技成果。在实际的生产中,应该逐步的提高数字化电气信息采集技术的使用频次,让相关人员熟悉数字化系统的操作,提升相关专业素养,在使用中发现问题并研究和改进,将其对电气自动化的战略意义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张军艳,李丽娟.数字化电气信息采集在继电保护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3):7. DOI:10.3969/j.issn.1673-9957.2016.03.006.

[2]吕宏伟.电力系统继电器保护与维护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7):142-142. DOI:10.3969/j.issn.1673-1328.2014.27.133.

[3]何瑞文,谢琼香,蔡泽祥.数字化电气信息采集对继电保护可靠性的影响[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13,(2):68-73. DOI:10.3969/j.issn.1007-7162.2013. 02.013.

[4]张金生.继电器保护故障分析与处理工作探析[J].现代信息科技,2017,(3):50-51.

[5]唐聪.数字化电气信息采集在继电保护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投资,2016,(15):142-143. DOI:10.3969/j.issn.1673-5811.2016.15.118.

论文作者:赵彦凯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3

标签:;  ;  ;  ;  ;  ;  ;  ;  

浅谈数字化电气信息采集技术对继电自动保护可靠性的影响论文_赵彦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