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点、发展路径与参与主体论文_魏延鹏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点、发展路径与参与主体论文_魏延鹏

成都市双流区规划建设局 成都市双流区 610200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战略构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抓好四大战略关键点:明确战略目标,落实总体要求,抓住关键要素,聚焦关键难题。建议遵循战略实施阻力最小的路线图,踏准“机制创新、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育”四大路径,明确参与主体的角色定位,激发其活力,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关键词: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关键点;发展路径;参与主体

1、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点

1.1 明确土地承包期限

明确土地承包期限是乡村振兴的基础。第2 轮土地承包最迟将于 2028 年到期。而农业投资周期长、回报慢,如果承包期限不明确,部分农业企业不敢加大投资,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 30 年”这一利好政策如给广大农民和农业投资人吃了“定心丸”。有力提振了农村地区及农业产业公司的投资热情,使其放心地甩开膀子加油干,更有底气加大投入,扩大生产,改善农田设施条件,做好长远规划,对中国农业的专业化,规模化提升意义重大。

1.2明确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方式

制定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方式,通过土地制度吸引社会资金向农村地区,尤其是资源条件优越的农村区域流动。集体建设用地可以说是乡村地区最大的财富,是启动乡村振兴的引擎。

双流区作为新一线城市—成都的腹地,其乡村区域是乡村产业的最为活跃的区域,也是乡村振兴的前言阵地。目前正在研究制定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办法,该办法主要为双流区乡村区域的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提供法定依据,是让乡村产业喷井式发展的触媒。

1.3 明确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当前,传统的农业理念,经营方式和种养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进入新时代的农业被赋予了生态、休闲、养生、文化传承等更多功能和期待,通过渗透融合可以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 ,”农村产业要兴旺必须延长农业产业链,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通过鼓励农民就业创业,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深加工;深化农业多功能拓展,发展多种形式的农家乐 ,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通过多种形式的三产融合让农村成为人们向往的创业乐土,同时,要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开展代耕代种代收、大田托管、统防统治、烘干储藏等市场化和专业化服务,解决普通农户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办起来不合算的事情,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以 “农业园区+乡村产业”的模式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双流区在不同区域打造多个田园综合体,以田园综合体为核心,带动周边地区的乡村产业发展。目前双流区在黄龙溪镇和金桥镇各打造一处田园综合体,其中位于黄龙溪镇的为农业创意产业博览园,园区将打造成集创意农业、农事体验、农业科普、田园生活体验以及循环农业生产于一体的农业综合体。在稻田、牧场、茶园、森林、花海等主要体验片区的主题农业体验和项目策划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提取适宜互动休闲体验的活动项目,最终呈现出一个精彩纷呈的农业创意主题休闲综合体。

2、踏准四大战略路径

2.1文化振兴提振乡村振兴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内涵所在,乡村文化振兴,要体现浓郁的地方特色,从乡土社会的特征中找出乡土社会的合理价值,对乡村区域除传统的农耕文化外,还应挖掘传统文化记忆,同时还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双流区乡村区域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包括彭镇槐轩文化、黄甲蚕丛文化、黄龙溪码头文化等乡村文化。在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将会围绕乡村区域的文化发展产业,使产业发展更具有活力和内涵。

2.2产业发展路径助力农振兴

首先,要因地制宜确定乡村的产业发展策略。依据乡村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其他比较优势,确定自己的主导产业,形成能够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并符合市场需要的产业结构,着重发展特色产业。其次,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要充分挖掘和拓展农业的多维功能,促进农业产业链条延伸,丰富农村产业增值环节 ;促进农业与其他产业尤其是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农村新兴服务业,为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提供更加坚实的农村产业支撑。再次,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2.3科技创新路径高效振乡村

乡村振兴落实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完全利用一切适宜的科学技术成果。发挥科技引领作用,可以实现农村发展的弯道超车效应,迅速提高乡村发展水平,缩小城乡差距。首先,整合公共力量,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资金投入,整合各方面科技创新资源,完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农业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依靠科技创新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新活力。其次,整合民间力量,促进私人资本扩大对农村科技开发、推广和应用的投入,在农村环境保护、农村治理、农村产业发展、农村生活便利化等各个领域扩大现代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并切实提高应用效率和效果。再次,促进互联网技术、智能化技术、物联网技术等现代技术与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的密切融合,让农民充分享受现代科技成果,并运用这些成果实现乡村振兴,进一步引导农民积极参与现代科技的创新创造活动,实现乡村升级发展。

2.4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必经之路

乡村生态振兴,要落实生态发展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要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实现绿色发展。其次要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不断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留住绿水青山,就是留住金山银山,禁止乱砍滥伐,保护乡村乡韵,留住乡村特色,是当下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

双流区通过编制《双流区绿隔区暨村镇体系规划》对乡村区域的水系、道路、田园、林地进行梳理,划定需要保护的生态区域、重点保护、重点打造的区域。

3、人才储备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第一,总设计师是乡村振兴的舵手。

乡村振兴的总设计师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亲力领导这一战略在全国的实施。他是乡村振兴事业的舵手,导城乡融合平等发展的理念,把握全国乡村振绳,踊跃参与乡村振兴伟业,按照总设计师指明的方向,积极作出各自的贡献,分阶段、分步骤、有序稳妥地推动乡村实现振兴。乡村规划师制度作为成都市乡村规划管理的创举,乡村规划师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承担起村民、镇政府、规划局的桥梁。乡村规划师是乡村振兴的实施主力军。

第二,村民是具体乡村振兴的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和建设者。

在未来各地落实中央关于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中,务必发挥村民的主动性,激活村民的活力和潜力,采取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式制定具体村庄的振兴规划和方案,使村民积极为乡村勾勒发展蓝图献计献策、参与乡村的有效治理、把良好乡风融入自身习惯和日常行为、为乡村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发展贡献自身力量。振兴家乡的村民是具体乡村振兴事业的主要建设者和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振兴乡村要满足他们的需要,更要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建设美好家园。

第三,村干部是掌控和推进具体乡村振兴事务的领头人。

一个单位发展得好不好,主要取决于领头人是否心甘情愿干、能不能够花心思灵巧高效干。乡村振兴同样离不开这样的领头人。要通过遴选和培训打造一批能够掌控和推进具体乡村振兴事务的村干部队伍。他们是乡村振兴的先锋队,他们具有秉承乡村优良文化传统的定力,心甘情愿为村民谋发展、为乡村求振兴,他们具有现代文化知识和科技素养,积极思考、学习和运用利于乡村振兴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技术。中国要有一大群这样的先锋分子,中国乡村振兴的战略任务就能够顺利完成。

结语

当然,参与乡村振兴的参与者还有其他很多群体,如为具体乡村落实振兴给予产品和服务的个体与企业,购买和消费具体乡村产品和服务的个体与企业,他们经过市场机制,与正在奋力进行振兴规划和业已落实振兴目标的乡村密切联系了起来,主观上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客观上他们推进了乡村的振兴进程,并支撑乡村振兴格局奠定后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李强.关键是人的城市化—— —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J].求是,2015,(3).

论文作者:魏延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8

标签:;  ;  ;  ;  ;  ;  ;  ;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点、发展路径与参与主体论文_魏延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