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CT/MRI论文_张永康 蔡喜梅 代孔灵 通讯作者

张永康 蔡喜梅 代孔灵 通讯作者(云南省中医医院/ 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 云南 昆明 650021)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CT/MRI 影像对比研究。方法:选取60 例早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患者,并对其均行CT及MRI 检查,分别评价CT 及MRI 图像,并对分级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0 例患者共98 个股骨头坏死,I 期40 个,II 期58 个,早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I、II 期)的CT 及MRI 的确诊率分别约68.2% 及100%。结论:MRI 与CT 相比能更早发现病变。

【关键词】早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电子计算机X 射线断层成像;磁共振成像【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9-0149-01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head,ANFH),好发于青壮年,是由于股骨头部分或完全性缺血导致的骨及骨髓细胞坏死[1],是一种临床比较常见、隐匿发病并难治的骨关节病[2],故对其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对延缓该病的发展直观重要。目前常用的检查方式有CT 及MRI,本文通过观察分析60 例98 个早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CT 及MRI 表现,并进行对照研究,探讨二者在诊断早期ANFH 的临床价值。

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60 例患者,男38 例,女22 例,年龄19-72岁,平均年龄39.6+/-0.7 岁,所有病例均经临床或随访证实为早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均出现患肢疼痛,功能受限。

1.2 检查方法 所有病例均行髋关节CT 及MRI 检查。CT 扫描采用GE-64 排螺旋CT 机,层厚为0.625mm,行髋关节螺旋扫描并行多层面重建。MRI 扫描采用Philip Achiva 1.5T,体部线圈,SE序列T1 加权横断位、矢状位、冠状位,TSE 序列T2 加权横断位、矢状位、冠状位,STIR 序列冠状位成像。两位影像科医生独立观察病变的影像改变并进行分级评价,意见差别大时,经过讨论达成一致。

1.3 病变分级评价标准 参照1992 年国际骨循坏研究会(ARCO)的分期标准[3]:0 期,除病理显示股骨头坏死,其余正常;I 期:CT 检查骨小梁结构稀疏或正常,MRI 可见线状、条带状长T1 长T2 信号应影,Ia<15%,Ib 15%-30%,Ic>30%;II 期,CT 显示股骨头边缘骨质增生,骨小梁上的星芒结构消失,股骨头内密度不均,其内见斑片状骨质硬化及低密度坏死区、局部囊变,MRI 显示T1WI 上呈斑片状、楔形和局部低、等、高的不均匀信号影,CT及MRI 均没有股骨头塌陷,根据受累程度,IIa<15%,IIb 15%-30%,IIc>30%;III 期,软骨下骨折,即“新月征”伴股骨头塌陷;IV 期,股骨头明显塌陷及关节间隙狭窄。I、II 期为出现关节面塌陷,别认为是早期ANFH。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8.0 软件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结果以P<0.05 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病变数量及部位 60 例患者,临床证实98 个早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CT 共检出67 个,I 期13 个,II 期54 个,MRI 共检出98 个,I 期32 个,II 期66 个。

2.2 病变表现 本组早期ANFH 患髋关节,主要是股骨头病变CT 及MRI 表现及分级情况见下表,MRI 对早期ANFH 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98 例早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CT 及MRI 分级情况比较 单位:例(%)

2.3 两种检查方法影像学表现比较CT 示:13 个股骨头表现为骨小梁结构稀疏,呈轻度骨质疏松样改变;54 个股骨头表现为骨小梁的星芒结构消失,股骨头密度不均,其内可见不均匀骨质硬化及骨质囊变坏死,未见明显骨质塌陷,髋关节间隙未见明显变窄。

MRI 示:32 个股骨头前上缘可见斑片状异常信号影,呈等、稍长T1 及长、稍长T2 信号影,呈“双线征”,66 个股骨头可见片状长T1 长T2 骨质坏死区,可见“双线征”,周围骨质内可见片状骨髓水肿。

3 讨论早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病因及机制无明确定论[4],最常见的有激素治疗,创伤及酗酒等,最终导致股骨头部分或是完全血供减少或中断,骨质及骨髓细胞坏死。虽ANFH 的病因多有不同,但其有共同的病理改变:血供中断6-12 小时和4-5 天后,骨髓细胞、骨质细胞、脂肪细胞一次出现坏死,此时骨小梁没有异常改变,故CT 扫描无异常改变,此期局部可出现炎症反应,MRI 检查可出现“双线征”,随着病程的发展,发现MRI 检查时“线样征”及多发生在股骨头前上缘,Glimcher[5] 等认为其原因多是死骨周围肉芽组织向死骨内修复过程中,在重力作用下,骨皮质薄弱区局部骨小梁骨折(即微骨折);随着破骨活动及骨质吸收,CT 可见骨质透亮去,随着死骨吸收及新骨形成,CT 可见原骨小梁的星芒结构消失,并在骨质囊变去周边可见骨质硬化。故对早期ANFH 影像学特征性表现总结如下:CT 特征性改变:股骨头骨质疏松,骨小梁星芒结构消失;MRI 特征性改变:双线征。

综上所述,CT 及MRI 在诊断早期ANFH 存在一定的差异,CT 在诊断股骨头形态及髋关节间隙的改变优于MRI,但对骨小梁的微骨折不如MRI,故,MRI 对早期ANFH 的诊断优于CT。

参考文献[1] 周康荣,陈祖望. 体部磁共振成像[M]. 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319-1320.[2] 罗庆华,蒋君军.MRI、螺旋CT 诊断早期股骨头坏死的应用价值.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30):4594-4595.[3] 汪利合,李慧英,孟东方,等. 髋关节类坏死疾病误诊为股骨头坏死原因分析及鉴别诊断[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3(7):658-663.[4] 唐士军,郑一兵,等.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CT 与MRI诊断对比分析. 中外医疗.2011,8(28):179-181.[5]Glimcher MJ,Kenzora JE.The bioligy of osteonerosis of humanfemoral head and its clinical,II Pathological change in the femoral head asan organ and in the hip joint[J],1979,139(2):283-288.

论文作者:张永康 蔡喜梅 代孔灵 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6

标签:;  ;  ;  ;  ;  ;  ;  ;  

早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CT/MRI论文_张永康 蔡喜梅 代孔灵 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