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澄江街道中心小学 318020
摘 要:在课程改革中课程实施属于关键的环节,但是纵观当前小学数学实践课程,其实践课程的应用却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教师直接性地给出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不善于有效地组织学生实施汇报、教师无法很好地掌控关键环节、教师的评价方面的素养不够等,本研究以此出发提出了如何更好地改进小学数学实践课程开发以及有效地应用。
关键词:实践 课程开发 应用
小学数学实践课程注重对学生实践意识、参与意识、观察、创造等能力的有效培养,在具体的实施过程当中,其不仅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还实现了学生主动质疑、主动探究,另外还有效地完善了小学数学课堂结构,实现了小学数学课程的建设。
一、小学数学实践课程开发的依据
1.要以学生思维结构发展作为开发的依据。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学习主要是通过表象内容,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感性认识,由于感性认识有很多不确定性,所以很难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指导性及持久性,所以数学实践教学不应该仅仅以一定的手段来进行,最终还需要落脚到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思维结构的构建上,故当具体到小学数学实践教学中,还需要注重学生的新知识构建、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
2.要以可操作性作为开发的依据。学生的理想认识是由感性认识发展而来的,所以应该以可操作性来保证实践课程的开发,从而实现学生更好地体会到数学的学习的乐趣,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3.课程的开发应以生活素材作为关键依据。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实践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应该善于对学生生活中有趣的数学元素、学生游戏、玩具等信息当中捕捉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通过这些贴近生活的素材更好地实施教学,进而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构建数学知识体系。
但是教师还需要注意所开发课程的差异性,依据学生的性格、知识、兴趣等存在的不同,制定出差异化的实践教学方案来实施教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小学数学实践课程开发及应用案例
1.课程目标设计。本文选取小学数学中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认识作为课程设计案例,所设计的课程应该注重情感态度、问题解决及数学思考目标,例如教师引进不同投球方式和投球距离为实践案例,数学思考方面设计成通过实践课程学生能合理地进行推理、有条理性地进行思考、可以很清楚地对自己的计算结果和思考过程表述清楚。
2.课程实施。笔者所设计的该节课共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实践活动:
第一课时:在课程实施的时候,在第一课时的时候教师举办了单双手分别投球的游戏,并做好了周密的数据收集设计,要求学生在投球的过程中对单手投球、双手投球的距离进行记录,同时要求学生多次进行投球,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就能对所收集到的数据有所猜想。
第二课时:
(1)引发探究及猜想。教师在该环节通过引导学生通过上一个课时的游戏进行大胆的猜想,教师随机进行猜想的提问,发现有一些同学的猜想并不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利用“其他同学还有不同的猜想吗?”这样的问题培养学生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方法去验证自己的猜想,在该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利用数据去进行表述。这个过程利于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生活价值、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当学生不断地猜想提出了利用条形统计图的方法来表述单手投球、双手投球游戏中的数据的时候,教师继续提问:“为什么不用扇形或者是折线统计图呢?”这时候学生就会举手回答得出了“扇形统计图能反映出的是在整体当中的占比,折线统计无法反映的是数量的增减变化,条形统计图则能够反映出每组具体的投球数据。”因为学生在前面学习中已经掌握了通过表格来计算平均数、数据统计,所以在该节课上直接就提出了利用条形统计图、平均数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增强,促进学生更为全面地认识和理解数学知识,构建了数学学科和体育游戏之间的关联性。(2)主动参与,自主构建。该环节是以小组为单位去实现条形统计图设计的,教师要求学生在15分钟内设计出条形图,在展示的时候还需要解释本组设计的理由。该环节既体现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还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动口来达到学生参与数学实践的目的。在汇报中教师还一点点引导学生将设计的方法、设计的原因、设计中问题的解决、结果验证进行了阐述,这就使得学生能够在动口的时候将活动的思考过程进行展现,进而实现交流收获。(3)做好课上评价及总结。学生在展示完毕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各个组的作品,实现了核心信息的突出。之后教师还采取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评价,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心得以增强。在总结阶段教师利用“在单手、双手投球的游戏中,单手投球距离要远于双手投球距离这一猜测结果正确吗?”从而引出学生的总结。
参考文献
[1]黎灿明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程的现状分析及其有效性的实证研究[D].广州大学,2011。
[2]黄翔 节莉 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应成为数学课堂教学关注的目标[J].课程·教材·教法,2016,(1)。
[3]王猛 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内容设计与开发的实践研究[D].广东北京师范大学,2013。
[4]孔凡哲 切实提高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的评价素养[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6。
论文作者:陈佳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11月总第25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7
标签:学生论文; 课程论文; 数学论文; 教师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条形论文; 课时论文; 《素质教育》2017年11月总第25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