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心脏介入手术围术期的应用评价论文_李萍,王敏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 重庆 404000)

【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心脏介入手术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依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将2015年1月-2017年5月于我院诊治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心脏介入手术患者50例分组为: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用常规护理+循证护理;详细记录两组患者各项实验数据,并将所获相关数据作对比分析,探讨循证护理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心脏介入手术围术期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常规护理+循证护理)临床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常规护理)临床护理效果,患者各项临床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心脏介入手术围术期选择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关键词】循证护理;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脏介入手术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9-0297-02

临床上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时多选择心脏介入手术,但此术式风险很高,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诸多,并对患者的远、近期预后有着极大的影响。此次依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将所选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50例患者分为两组进行实验,现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依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将所选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5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25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8:7;年龄最小者为19岁、最大者为65岁,平均年龄为(43.17±10.62)岁。观察组25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4:11;年龄最小者为21岁、最大者为63岁,平均年龄为(42.05±10.3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对照组方法 本组用常规护理,予以患者术前备皮,并于静脉通道建立后依医嘱作抗凝,再为患者作简单的术前宣教;术后叮嘱患者务必卧床休息,若患者使用股动脉血管闭合器,则叮嘱患者仰卧6小时,未使用股动脉血管闭合器患者叮嘱其仰卧24小时;高度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及时给予患者作心理疏导,依患者病情予以其相应的健康指导。

1.2.2观察组方法 本组用常规护理+循证护理[1],所用常规护理与对照组相同;循证护理具体内容为:(1)成立AMI急救团队。院方要据实际情况成立AMI急救团队,团队人员经急诊科、心血管内科、介入室、检验科组成,该团队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并时刻准备着手术;(2)术前护理。患者被送至急诊科后,医生要先仔细询问患者的病情及其病史,待病情确认后通知护士配合相关工作,共同对患者的病情作诊断及评估,患者有介入手术指征时护士要即刻予以患者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类药物,为患者作各项术前准备工作,并及时通知介入室准备为患者作手术。医生要为患者及其家属耐心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并告知各注意事项,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家属办理入院手续后将患者送至介入室开始手术,待患者手术完成并各项体征稳定后送到心血管内科;(3)术后护理。待患者意识清醒后,护理人员应选择适宜的时间与患者沟通交流,为患者作心理疏导,及时缓解/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使其积极配合临床各项治疗与护理工作。并指导患者作床上排尿排便,依患者病情改善情况指导患者下床活动,引导并指导患者适当变换体位,防止患者出现尿潴留或卧床不适的不良情况。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常规生理指标变化情况,并将所获相关数据作对比分析;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将所获并发症发生率作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作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以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常规生理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前常规生理指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后常规生理指标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常规生理指标变化情况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常规生理指标变化情况比较(x-±s)

3.讨论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黄金治疗时间为产生症状1小时内,有研究结果显示:尽早恢复此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梗死动脉前向血流[2],充分挽救患者即将死亡的心肌,并挽救患者的生命。但患者围术期各项指标都会影响临床治疗效果,选择手术治疗时要对患者具体情况作全面评估,将所获相关数据作临床治疗依据[3]。

循证护理强调护理人员于计划护理活动中审慎、明确、明智地将科学研究结论、临床经验、患者愿望充分结合,获得相关证据以作临床护理决策依据,确保患者得到科学全面的优质护理,提高临床治疗效果[4]。实验中将所选患者5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用常规护理+循证护理,实验结果显示:经常规护理+循证护理后患者心率、呼吸频率、收缩压、舒张压等常规生理指标良好,仅有8.0%的患者出现了并发症。

据上述可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心脏介入手术围术期选择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曾军梅.心脏介入术后并发迷走神经反射的循证分析及护理探讨[J].重庆医学,2014(12):1530-1531.

[2]杨乙荣.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康复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7):102-104.

[3]冯启凡,李镇,胡龙,等.早期系统康复训练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患者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2016,37(3):242-245.

[4]王红雷,董平栓,尚喜燕,等.急诊PCI中监测血管饱和度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和预后的影响[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14,31(4):247-250.

论文作者:李萍,王敏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3

标签:;  ;  ;  ;  ;  ;  ;  ;  

循证护理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心脏介入手术围术期的应用评价论文_李萍,王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