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娜 戚玉娟
(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 江苏 连云港 222000)
【摘要】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干预中实施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入院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将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率(82.8%)明显高于对照组65.5%,而实验组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0%)显著低于对照组17.2%,两组差异对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13.8±4.2)d明显短于对照组(19.2±5.9)d,两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帮助患者尽早康复。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舒适护理;应用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0-0243-02
近年来,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高,医疗护理模式也发生了很大改变,传统的护理模式已经很难满足临床护理需求,舒适护理模式是近年来新研发的一种护理模式,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1]。急性脑梗死是一种致残率、病死率比较高的疾病,临床采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也应该及时配合精心的护理服务措施,这样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2]。为了总结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要点,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以及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具体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通过CT检查或者MRI检查确诊。现将116例患者患者按照入院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实验组中男38例,女20例;患者年龄最大79岁,最小47岁,平均(65.2±3.1)岁。对照组中男39例,女19例;患者年龄最大80岁,最小45岁,平均(65.1±3.0)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通过统计学处理并没有很大区别(P>0.05),可比性较高。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观察瞳孔变化、测量体温、吸氧、心电监护、保持绝对卧床休息、监测脉搏等,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1.2.1心理护理。很多患者常常会出现抑郁、焦虑、自卑等一系列不良情绪,护士一定要和多患者交流,而且以温和的态度进行交流,给予患者足够的安全感。而且护士应该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详细讲解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治疗药物不良作用、可能出现的后遗症、疾病转归等情况,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帮助患者尽可能消除自己的担忧情绪。而且,护士应该协同患者家属多安慰、鼓励患者,使患者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及护理。
1.2.2皮肤护理 护士应该定期帮助患者按摩皮肤,这样有利于加快血液循环,积极预防湿疹、褥疮等一系列皮肤问题。同时应该定期协助患者翻身,以防某些部位由于长时间受压出现褥疮,这样也有利于肢体功能尽快恢复。
1.2.3口腔护理 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很容易导致口腔内滋生细菌,每天都应该早晚2次给予1%~3%过氧化氢溶液擦拭口腔,避免出现细菌感染、口腔溃疡等症状。如果患者已经出现口腔溃疡,可以涂抹适量西瓜霜及冰硼散,若患者出现霉菌感染,可以采用制霉菌素甘油,如果患者口唇干裂,可以涂抹适量液状石蜡。
1.2.4饮食护理 若患者处于昏迷状态下,可以暂时禁食一段时间,防止患者呛咳出现肺部感染及窒息。为了确保患者有充足的热量供应,可以进行静脉输液,这样有利于防止由于插管刺激导致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若患者3d后仍然处于昏迷状态,无法经口进食,可以进行鼻饲流食。
1.2.5用药护理 患者给予甘露醇治疗的过程中,一定要密切观察药物反应情况,严格掌握药物使用方法、使用剂量以及使用时机等情况。同时还应该密切观察患者酸碱平衡以及水电解质平衡等情况。
1.2.6康复锻炼护理 临床医务人员应该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计划,包括上肢被动运动以及主动运动,下肢步行平衡训练以及坐位训练等,同时还应该进行语言功能训练。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x-±s)表示计量数据,采用χ2检验两组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两组计量数据,统计学处理软件选用SPSS18.0。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率以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率(82.8%)明显高于对照组65.5%,而实验组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0%)显著低于对照组17.2%,两组差异对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下表。
表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率以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2.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对比
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13.8±4.2)d明显短于对照组(19.2±5.9)d,两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脑梗死的致残率很高,这样会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很大影响,也会大大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加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以往传统的医学护理模式已经很难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舒适护理这种人性化的护理模更加科学、合理,是一种具有创造性、个性化、整体化的护理模式,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的生理、心理需求,提高患者的舒适度[3-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7.3%,而实验组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7.2%,这和以往大多数学者研究报道基本相符[5]。舒适护理实际上也是整体护理的一种延伸,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护理理念,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患者的整体舒适度,使患者身心得到最大满足,增强患者对临床治疗的信心,提高患者的依从度[6]。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程相对较长,而且很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也容易残留后遗症,临床在治疗的过程中,配合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皮肤护理、口腔护理、用药护理以及康复训练等一系列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可针对性的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更加积极的配合护理工作,降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7]。
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帮助患者尽早康复。
【参考文献】
[1]江小琴,武锦彬.积极的康复护理对脑梗塞患者致残率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2,2(5):225-226.
[2]唐芳.咽喉癌全喉全食管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7):31-32.
[3]征桂荣.优质护理服务视域下留置胃管及营养管患者舒适护理模式初探[J].安徽医药,2012,16(8):1204-1205.
[4]王爱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静脉溶栓行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上旬版,2011,27(36):7.
[5]李晓燕.多种形式护理查房在提高新护士业务能力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0,31(10):1434-1435.
[6]罗德青.优质护理服务对脑梗死患者恢复的效果分析及研究[J].吉林医学,2014,15(1):191.
[7]邵华芳,孙余明,王念莲等.脑卒中患者恢复期家庭康复干预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4,4(3):370-372.
论文作者:郑丽娜,戚玉娟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4月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7
标签:患者论文; 实验组论文; 并发症论文; 发生率论文; 两组论文; 对照组论文; 舒适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4月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