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群
长沙市中心医院 湖南长沙 410011
【摘 要】目的:试论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500例急诊危重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抢救治疗,观察组采用全程护理进行抢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成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成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现代的临床研究治疗危重患者时,对其使用抢救模式进行全程护理,可以增强患者的满意度和抢救成功率,对于医疗护理的风险也起到降低作用,具有临床价值意义,可以大力推广。
【关键词】全程护理;急诊危重患者;应用效果探讨
在我国现代的临床研究治疗中,急症危重患者具有重、危、急三种特点,因此,为了最大限度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对急症危重患者的抢救应当及时有效。随着现代临床医疗技术地不断发展,对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护理模式也在不断发展和健全。为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应积极弥补过去护理中的不足,不断改进护理理念和护理模式。现代临床研究治疗中最具有效果的全程护理模式应该是具有人性化的。本文为探讨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将我院收治的500急诊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于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500例急诊危重患者,经过一系列的诊断治疗,均符合相关的标准。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0例,其中观察组女性122例,男性128例,患者年龄在21岁-76岁,平均年龄为48.3±2.3岁。对照组女性112例,男性138例,患者年龄在21岁-75岁,平均年龄为48.2±2.4岁。两组患者中有151例为心血管系统疾病,有126例为脑血管系统疾病,有118例为呼吸系统疾病,79例为创伤,26例为其他。两组患者年龄和病程以及病理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具有对比性。
1.2治疗方法
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抢救治疗,观察组采用全程护理进行抢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成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进行分析。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急诊流程进行急救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专门针对患者进行抢救治疗的全程护理,护理的主要内容如下。首先要建立120信息网络,联系120指挥系统,追踪救护车的动态,120指挥系统可以将急救现场的患者信息和车辆的动态使用媒体工具传播回医院,医院的急诊室就可以依据此些数据信息进行早期的准备和预前的方案。尤其是救护车的时间和行程。若有需要应及时与各医生取得联系,并提前准备好各项抢救物品和仪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医院急诊室分诊的工作人员要选择有着多年护理工作经验的人员进行护理工作,护理人员在接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将推车、氧气、抢救床等准备好,并通过SOAPIE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将其分为I类与Ⅱ类;I类患者属于危急患者,患者的生命活动特征不稳定,如果救治不及时,就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就会产生致命性创伤、严重呼吸困难、大出血、心脏呼吸骤停、产生休克等症状[1]。Ⅱ类患者属于重症危及患者,存在内部危险特征,患者的病情起伏不定,变化过于急剧,护理人员要进行严密的观察和紧急的处理,对于患者可能出现的外科危重急腹症、严重骨折、高热现象、严重创伤要做出及时的应对政策。护理人员为保持患者呼吸畅通,可给予吸氧,密切监测和记录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各项救治物品和用药由专人给予。及时的做好相关的急救记录。给予患者吸氧时,切忌导管扭曲;抢救室配备便盆、毛巾、洗漱盘等,护理人员的全部操作均于无菌条件下进行,为避免感染的发生,应常规消毒患者的手部。在对患者的整个抢救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全程陪同患者。若患者有需求,及时为提供呼吸机、氧气瓶等抢救物品。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适当的沟通,告知其即将转入的病房,以及病情状况、需要准备的物品和各项仪器设备。身着绿衣的护理人员在患者转运过程中,应当全程陪同[2]。
1.3评价标准
本次研究有两个评价标准。第一为抢救的成功效率,此标准采用急救抢救脱险标准,在临床的抢救过程中,患者的生命体征处于平稳状态,可以安全的转移到其他的科室进行治疗。第二是患者的满意度,此标准采用的是视觉模拟评分法,对于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资料采用SPSS12.0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其中计量数据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记录方式采用( ±s),计数数据资料采用卡方进行检验。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成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和表2.
表1所有患者抢救成功率对比结果( ±s)
组别 例数(n)抢救成功率(%)
观察组250 246
对照组250 223
P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 所有患者的满意度对比结果( ±s)
组别 例数(n)患者的满意度(%)
观察组250 94.85±4.03
对照组250 85.93±5.07
PP<0.05
3讨论
现代医院的临床研究治疗中,急诊室的危重患者病情起伏不定,变化过于急剧,护理人员要进行严密的观察和紧急的处理,对于患者可能出现的外科危重急腹症、严重骨折、高热现象、严重创伤要做出及时的应对政策。在进行抢救的过程中一定要全力以赴、快速敏捷、分秒必争,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懈怠,抢救过程中的每一个失误都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极大的威胁。
本次研究,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9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和护理人员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现代的临床研究治疗危重病人时,对其使用抢救模式时进行全程护理,可以增强患者的满意度和抢救成功率,对于医疗护理的风险也起到降低作用,具有临床价值意义,可以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军.急诊危重患者护理风险识别与管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29(12):7167—7168.
[2]王丽云.模式化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运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2,23(4):2942-2945.
论文作者:陈伟群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3
标签:患者论文; 危重论文; 急诊论文; 满意度论文; 对照组论文; 全程论文; 成功率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