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小企业改革中的四个关键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企业论文,关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十四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小企业改革的步子逐渐加快。全国典型有山东诸
城等地。我省也有朔州、榆次、绛县先行一步。国有小企业改革的形式出现了公
司制、股份制、承包租赁、兼并、破产等。每种形式的利弊得失、操作程序都已
经逐渐摸索出来。事实说明,国有小企业的改革,确实给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
但是,在一些地方,国有小企业改革的步子还迈得不大,甚至存在这样那样
一些阻力。在已经开始改革的地方,也存在一些问题。笔者认为,当前国有小企
业改革需要抓住四个关键问题。
首先是对“抓大放小”要取得共识。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是产权制度改革。
但国家对大企业和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思路不同。对国有大型企业的改革是理
顺国有经济内部的产权关系,一般不改变国有性质。对小型企业的改革,一般是
搞民营,包括国有民营、集体经营、民有民营。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有的可以实行承包经营、租赁经营、有的可
以改组为股份合作制,也可以出售给集体和个人”。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抓
大放小”。全国二、三十万个国有小型企业,绝大多数适合于民营,民营小企业
更适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国有小企业改革能不能推进,“抓大放小”的共识是
关键所在。
第二是选好模式。各地改革中出现的形式多种多样,究竟应该选择哪种形式
,需要从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本企业现在的实际情况出发,经过认真论证,
选出适合自己企业的形式。就本企业来讲,要考虑企业的规模、资产的密集程度
、技术水平、职工对改革的认识、以及哪种形式最适合本企业生产力的发展。
目前各地改革中主要选择的是股份合作制。股份合作制是将企业资产经过评
估,根据存量资产和职工人数,将产权部分出售给本企业的职工,或者全部出售
给本企业职工,实现企业职工既联合劳动、按劳分配,又联合投资、按资分配、
共负盈亏。
股份合作制的优点是:①通过购买股资,劳动者成为企业的投资主体和产权
主体,劳动者与企业资产之间形成了直接的利益纽带,过去那种经营状况好坏职
工不去过问的状况可以得到根本好转;②有助于从制度上实现政企分开,并强化
对企业资产的约束机制和实现对经营管理者的监督职能。
愿意承包、租赁企业的集体和个人都有,尤其是那些产品尚有优势的企业,
更有人愿意经营。但经营者的目的、条件、实力差异很大。所以,承包、租赁的
关键是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资产评估,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二是选好经营者。
经营者应该是有事业心的能人,并且:①有资金和财产,在承包、租赁时可以抵
押;承包、租赁后能够进行投资。②有一定的办企业经验,不是瞎折腾。③有长
期经营思想,不是来捞点油水就要跑掉。
山西榆次市在小企业改革中将国有榆次市化肥厂租赁给乡镇企业榆次市复合
肥厂的探索是成功的。复合肥厂是城郊最富有的乡镇所属企业,正在雄心勃勃的
向前发展。他们瞄准自己的同行进行租赁、投资,可说是有一定的远见卓识。他
们租赁了化肥厂后,立即拿出300万元进行大修和更新设备,又拿出钱来改善
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因而取得了职工的信任,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投产半
年,盈利超过了化肥厂办厂十八年的利润总和。
第三是认真进行资产评估。小企业改革不是卸包袱,而是国有经济退出这个
领域,从而使广大社会成员成为这些小企业的财产主体,进一步办好小型企业。
因此,必须认真进行资产评估,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为空壳企业。资产评估的步骤
大致是:第一步,企业组织力量对自己的资产进行认真细致的清点、登记。清点
登记时,要做好广大职工的思想工作,作到不藏不瞒,不遗不漏。第二步,请审
计部门和会计事务所进行清产核资和资产评估。资产评估是一项具体细致,政策
性很强的工作,一定要保证不受任何干扰,使评估结果符合实际,既不使国有资
产低估,造成国家损失,又有利于调动起新的财产主体和经营者的积极性。第三
步,清产核资和资产评估结果,要经过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审核确认。
第四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传统,是一切经济工作
取得胜利的保证之一。企业改革,既是对多年形成的思维定势的改变,又是牵动
每个企业职工利益格局的变化,必然会产生这样那样的思想问题和阻力。因此,
思想政治工作要贯彻每个企业改革的始终。要给职工群众讲清楚:
1、形势。让群众了解企业改革,“抓大放小”是党的战略部署。传统的计
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包得太多,管得太死,限制了企业的竞争能力,不利于企业的
发展。因此,改革势在必行。
2、核心。让群众了解,小企业改革的核心是产权制度改革,是要使广大社
会成员成为小型企业的财产主体,承担起把这些企业搞好搞活的责任。民营企业
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的差别就在于有利于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变
不动为动,他动为自动,被动为主动。
3、企业改革的成功范例。通过介绍范例,一方面使广大群众找出适合自己
企业改革的形式;另一方面,也可以鼓舞改革必胜的信心。
(作者单位:山西贸易学校)
责任编辑:刘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