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文化教育在消费中的地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化教育论文,试论论文,地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马克思早就把生产力划分为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在谈到货币作用时指出:“货币不但不会使任何社会形式瓦解,反而是社会形式发展的条件和发展一切生产力即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的主动轮。”从这个观点引申开去,将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出发点,直接体现生产目的消费力分为物质消费力和精神消费力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因为相应的生产必然要产生相应的消费。所谓物质消费力,当指消费者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而消费物质消费品的能力;所谓精神消费力,当指消费者为了满足自身的精神文化需要而消费精神文化消费品的能力。
在消费领域中,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社会需要体系。但它们又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不能混为一谈。在经济不断发展,收入不断增加,人们的物质需要不断得到满足的情况下,精神文化消费日渐成为时尚,而它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也日益为人们所认识。在诸多精神文化的消费中,文化教育又倍受青睐,国家在教育上加大了投入,“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希望小学如烂漫的春花开遍神州大地;个人在教育上也不惜血本,用在个人提高、子女教育上的费用逐年增加。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喜人的局面,是人们比以往更深刻地认识到,无论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还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无论是发展消费力还是发展生产力,都需要发展文化教育,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互为条件,互相促进。文化教育是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条件,也是发展消费力的极重要条件。从发展生产力的意义讲,小平同志早就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果从发展消费力的角度上去认识,文化教育的首要地位是不容动摇的,也就是说,在消费活动中,头等重要的消费应该是文化教育。
我们将文化教育作为第一消费力来考虑,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认识:
第一,文化教育是提高劳动力素质,提高生产力的极重要因素
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发展个人生产力,社会生产力是个人生产力的集合。而要发展个人的生产力,则需要教育来达到目的。劳动力素质和劳动者的劳动能力须通过消费力的提高(物质生活消费和精神文化消费)来获得,因为,“教育会产生劳动能力”。可见,文化教育通过提高个人的生产力而使全社会的生产力有了进步,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教育可以说是提高生产力的唯一途径。
生产力的发展,可以转化为消费力。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一方面发展了消费资料,为发展消费力打下了牢固的基础;一方面增加了劳动者的收入,提高了消费力。事实表明,在正常情况下,劳动者的收入应和所受教育的程度成正比的。美国、日本早就有资料证明了这一点,在我国,早期脑体倒挂现象也逐渐消失。前不久北京公布了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北京地区的就业者,学历越高,收入也越高。现在,劳动者因其受到良好的教育而获得了较强的劳动能力,这种较强的劳动能力又使其获得了较高的收入,较高的收入又意味着较高的消费能力。于是,从生产到消费,形成了一个渐次上升的良性循环。而且,劳动者因其良好的教育,还可以得到一些无形收入,如因了解必要的保健知识而节省某些医疗支出,因掌握市场知识和商品知识而减少盲目购物带来的浪费,因自己能辅导子女学习而节约一大笔家教费用等。总之,在消费活动中,谁肯将文化教育作为消费力之首,谁就可以因其良好的素质而在生产活动中得以大展身手,从而获得更高的消费力。
第二,文化教育有助于提高消费者的消费层次
我们知道,文化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首要因素。劳动者本身又是消费者,劳动者的素质提高了,几乎等同于消费者素质的提高,因此而使社会的消费层次得以提高。
马斯洛的消费需要的五个层次中,生理的需要、安全与保障的需要属基本需要,为低层次的需要;而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则属于较高层次的需要。要满足较高层次的消费需要,要进行较高层次的消费活动,前提条件是消费者要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文化艺术修养。马克思讲,一个人“要多方面享受,他必须有享受的能力。因此,他必须是具有高度文明的人。”如果愿意欣赏艺术,你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一些发达国家的微电脑普及率远远高于我国,一方面说明这些国家在微电脑生产领域居领先地位,一方面说明这些国家的消费者因其所受的教育使他们达到了大量消费微电脑这种高科技产品的消费层次。同是中国公民,同样的收入水平,对精神消费品的支出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北京市民可以花掉十元、上百元去听一场音乐会,贵州的公民却不情愿掏几毛钱为孩子买几支蜡笔,原因就在于受教育的程度不同,导致了在消费层次上的差异。这就告诉我们,消费领域的拓展,消费层次的提高,有赖于消费者文化水平的提高。我们发展消费力,提倡文明消费,最要紧的是抓文化教育,这是提高全社会消费质量的关键所在。
第三,文化教育可以促进合理消费,提高消费效益
在我国目前的消费中,还有相当多的不合理、甚至是愚昧的消费。比如婚礼消费,随着人的收入的增加,婚礼的费用也愈来愈高。70年代几百块钱就可以操办一场婚礼,90年代则须花掉几万、十几万甚至更多。再比如前几年屡禁不止的修墓之风,有些地方的人们简直是蜂拥而上,大把大把地甩钱,为父母、为自己、为儿孙修起了座座豪华的阴宅。更有甚者,手里有了余钱之后,参与吸毒、赌博、嫖娼等违法活动。凡此种种无不告诉我们,一些人有了钱不知怎么花。之所以如此,答案只有一个:文化水平低。由于文化水平低,缺乏现代消费观念和消费知识,才使相当一部分消费者进入了一个辛辛苦苦赚、糊里糊涂花的怪圈。如此循环,既无益于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无益于社会的长治久安。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文化教育,提高消费者的科学文化水平,除此之外别无二法。
综上所述,可见文化教育是扩大消费需要,提高消费层次,促进消费合理化,发展消费力的极为重要的条件。没有文化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就不可能有生产力的发展,就不可能有消费力的发展,就很难开拓消费新领域,满足消费需要。只有通过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提高消费者本身的文明程度,才能使物质利益的最终实现取得最好的消费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更好地、更完善地体现生活的目的和价值,让个人才能的发展真正变成一种生产力的发展并以此全面推动消费力发展。总之,一个国家的消费水平和其生产力水平、劳动者以及消费者素质密切相关,因此,国家进一步重视并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消费者个人重视精神消费力主要即文化教育消费的投入,乃是我们提高消费层次、拓宽消费领域、促进全社会文明消费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