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虹桥第二小学校 150000
摘 要:身为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行为习惯的养成期,对于学生们所表现出来的不良的行为习惯,作为班主任的我最开始也是暴跳如雷,但是当我看到一篇叫《不要忘记我们曾经也是孩子》的文章时,我被里面已为人母亲的主人公表现出来的对孩子行为的理解所启发。
关键词:平等 理智解决 自觉遵守
一、平等对待学弱生
对于同样的事物,由于每个人的接受能力不同,所以接受、理解知识的时间长短也不一。同样,身为小学生的学生们,对于学习内容的接受所呈现的成果也是不同的。我们不能一味地要求所有的同学都表现突出,而应根据他们自身的特点发现优点,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就象父母对待几个子女要一视同仁一样。特别后进生,他们是后天发育不良的孩子,怯懦而更敏感。他们更留心班主任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个微笑,或一声呵斥。但是他们自己,却戴着一付桀骜不驯的面具以图抵挡随时会来的训斥。你说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能有蛇蝎心肠吗?他们已经做好了对老师的不屑一顾、横竖看不上眼的心理准备。“平等”二字对他们已是可望不可求。一次中饭后我随意让一位成绩很差,在班中很少有动静的女生去扫教室,她连连点头,眼神又激动又快乐,仿佛全身的细胞都苏醒了,她得到了老师的吩咐,她要去认真地扫地了。望着洒了水干干净净的教室,我心里也很快乐,今天我又唤起了一个差生的活力,仅仅让她感受到老师看到、想到她了。她和大家都在老师眼里、心里。他们不求比别人多得什么,仅仅希望老师不要把他们当成另类,关心全班同学,也包括他们。
二、理智解决学生间的冲突
处于躁动期的中学生,难免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会有磕磕碰碰,当身为班主任的老师遇到这种情况时,要保持理智,不要与学生硬碰硬,或者认为他们的冲突是不可理喻的,而对他们大吼大叫,强制地教育。记得有一次课间操期间,班长急急忙忙地来办公室找我,说两个男生打在一起了。等我赶到教室,一堆学生正围着两个面红耳赤、撕扯在一起的学生,争吵声、拉架声乱作一团。面对乱哄哄的教室,我本想大发雷霆,但灵机一动,何不让自己给学生来个出其不意呢?学生们见我来了,自动闪出一条缝隙,我不露声色地说:打架了?打吧,动手打架是多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啊?继续,用点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围观的学生不明白我的用意,疑惑地看着我,而两个肇事者倒放开了双手,目光转向我,我却不理他们,表扬起了劝架的同学,跟学生一起扶正乱七八糟的桌子。两个学生沉不住气了:老师,我们错了。我意味深长的笑了,看你们多了不起啊,力气真够大的,这么多人都拉不开,一定要报名参加拔河比赛哦,肯定能给咱班争光。学生这才反应过来,哄堂大笑,两个在气头上的小家伙也笑了。随后,班级的气氛活跃起来,我趁机把两个孩子叫到走廊里,让他们把事情原委说明一下。其实,不过是小事一桩,两个人也都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且当着同学们的面握手言和,保证以后不会再冲动了。
三、 让学生自觉遵守班级规定
《新课程标准》的出现,使我意识到一个问题,既然学习上可以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在德育教育方面为何不可以让学生主动去接受教育、自觉遵守呢?
于是我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方式,想到了“规则”的适用,规则不同于规定,它可以由同学们自己经过协商、集体通过、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因为是大家一起商量决定的的所谓“游戏规则”,所以这是在没有任何人的布置安排下,学生们自己主动要求在学校完成某项规则任务,是一种自主的行动,无须别人的监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欲望。而规定是老师布置的,是一种迫于不完成是不行的,这时学生就会采取消极的,应付的态度,在这个过程中你做任何事效率都是不会高的,这就犹如你在烧一壶开水,如果你是主动的,你就会连续不断地加热,那么你在一个小时左右就可以烧开,反之你就是被动的,是自己不情愿的,你就会烧烧停停,这样就可能需三个小时甚至五个小时才能勉强烧开。德育教育也是这样,学生是自己所制定的“游戏规则”的主人,是为自己努力,老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努力,两个力的方向一致,合力最大,因而德育教育效果就好。果然,试行后,效果比较显著。其实,班级内的规定并没有多大改变,但由于是同学们自己一条条商量确定的,换成了他们自己的语言方式来表述,所以班级内违反规定的同学越来越少了。
教育的人文性是最重要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是教育工作者的法宝,尤其面对中学生,他们还没有很强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对教育规则似乎懂得,其实,他们没有真正地形成自我约束意识。他们往往凭自我的欲望付出行动,如果要他们真正懂得规则,懂得责任,还需要一个不断认识的过程。我想必须教育我们的学生,让他们知道遵守规则就是遵守诚信,知道尊重和遵守规则是一种教养,一种风度,一种文化,一个现代人必需的品格。没有这样一种品格,你将无法在社会上生存。不遵守规则,你失掉的是信誉,这是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
作为一名班主任,更要知道自己身上的责任重大,所以要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反思, 能够将自己处于学生的角度想问题。教师只有正视学生所犯的错误,理智判断,做出正确的举动,才能真正地将处于发展期间的那棵幼苗修枝剪叶,才能不仅为同学们创造一个和谐、健康的班集体,而且能使每个学生的个体得到发展做一个保障。
论文作者:李丽丽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8月总第28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5
标签:学生论文; 老师论文; 规则论文; 是一种论文; 同学们论文; 两个论文; 学生们论文; 《素质教育》2018年8月总第28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