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把好血站血液成分制备质量关论文_张雨琪

浅谈如何把好血站血液成分制备质量关论文_张雨琪

宁波市中心血站 浙江省宁波市 315000

摘要:现代医学的发展,推动着临床输血医学的不断进步,血液质量的好与坏直接影响输血效果和患者的安全,而成分输血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已被广泛运用于临床,也成为提高输血安全性、节约血液资源的重要措施之一。鉴于此,文章首先对血液成分的制备进行了简单的概述,分析了血站血液成分制备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血站血液成分制备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血液成分;制备质量;问题;措施

引言

新的《血站技术操作规程》、《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相继颁布实施,对我国血液质量安全进一步提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也对血液质量提出了新的标准要求。血液成分制备是确保血液有效和安全的关键环节。成分制备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血液质量以及临床输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然而,在实际制备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因此探讨如何把好血站血液成分制备质量关的问题尤为重要。

1血液成分的制备

血液即全血,是经过抗凝处理后的血液。一般来说,全血离心处理后主要分为三层,最上边一层为血浆层,主要包含血浆、盐类以及蛋白质成分;中间一层为白膜层,主要包括富含淋巴细胞区、富含血小板区以及富含粒细胞区和富含单核细胞区;最下层是红细胞层,主要包含年轻与正常红细胞两类。按照血液的分布和类型,可以根据需求来分离与制备血液成分。以满足临床中不同的需求,提高临床应用率及满足患者对不同成分血的需求,减少血资源的浪费。通常来说,血液成分的分离方法主要包括两种,分别为自动分离法与手工分离法。自动法指的是在无菌多连袋内放入采集的血样,将其进行离心处理,离心后使用血液分离机将其分成不同成分装入无菌袋中;手工法指的是把离心后的血液放入无菌多连袋中,然后用手工的方法将其成分分离。

2血站血液成分制备中存在的问题

最近几年来,医学与科技都得到了显著的进步与发展,在这种情况下,许多的血液成分制备方法逐渐涌现出来,这些方法的应用不但可以提高血液成分制备的效率,同时还能够取得较好的制备效果。然而,在实际制备的过程中,许多血站工作人员并不能熟练掌握新技术与新方法,尤其是部分新型设备的应用更是加大了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不能够合理应用先进设备来制备血液成分,这不但会致使新型设备浪费,还会对血液成分的制备产生直接的影响,进而影响血液成分制备的效率与质量。另外,个别血站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责任心不强,缺乏努力学习新技术及新设备使用能力的动力,同时也缺乏努力工作的动力,这严重影响到血站血液成分制备工作的顺利开展,也会影响到医院用血及患者的抢救治疗效果,这些问题所带来的后果非常恶劣。而国家为了进一步规范和明确血液成分制备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血站的工作范围及工作内容,并在法律法规中严格限定了血站工作人员的工作,对于血站工作人员的工作提出了更好的要求,也对血站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准则进行了明文约束。

3血站血液成分制备质量控制措施

3.1加强对仪器设备与物料的质量控制

为了对血站血液成分制备质量进行合理的控制,就要从相关仪器设备与物料方面入手。首先,加强对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第一,对各种仪器设备的性能与使用方法进行熟练的掌握,保证仪器的工作状态良好;第二,对各种仪器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第三,定期对各种仪器设备进行维护与保养,以增强仪器设备的使用性能;其次,对物料进行质量控制。第一,对合格、不合格物料应严格有序管理,分区存放;第二,对温度、湿度或其他条件有特殊要求的物料,应按规定条件储存,并有效持续监控;第三,物料应按规定的使用期限存放,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确保物料在有效期内使用;第四,物料使用时,必须检查批号、效期、外观及密闭性;第五,定期盘点库存,避免物料过期或短缺。

3.2构建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根据《血站质量管理规范》中血站质量管理控制和关健岗位人员配备资质要求,制定质量体系管理文件,以《血站质量管理规范》和《血站管理办法》为指导,制定采供血流程、工作实施细则等工作手册,使文件涵盖所有环节的质量要求和相关标准,对血站成分制备工作人员的职责、培训、环境控制、消毒措施、血液的采供、交接和各种仪器的使用维护等均给予详细描述和具体要求。另外,根据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逐步实施血站成分制备质量管理规程、血站成分制备环境卫生与清毒操作规程、血站成分制备成品交接规程、血站成分制备仪器使用和管理规程和血站成分制备品贴签、核对、包装程序,落实质量持续改进措施,抓好抓紧质量常规抽检和月度质量评测工作,做好血站成分制备分目标检测报告,完善实际工作和相关文件的融合。

3.3血液成分制备人员培训

血液制备人员是血液成分制备的主要执行者,其工作效果会对制备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应加强对血液成分制备人员的培训,提高血液成分制备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针对新上岗、再上岗以及在岗人员开展岗位职责与实践技能培训,并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考核,以更好地对其接受程度与业务水平进行评估;其次,开展对从业一年以上人员的培训。对于从业一年以上的人员来说,要对其掌握与使用新技术、新设备的能力进行培训,让全部的上岗操作人员都可以对最新的工作质量标准进行了解,明确上岗责任,训练操作设备,确保成分制备产品临床应用安全。

3.4加强血液成分制备过程管理

首先,离心制备。在离心之前,应认真确认离心机的预温与预运行状态,等到温度达到血液要求的温度时,才可以将血液装入离心杯中。将血袋装入离心杯时,应使血袋标签面与离心半径相垂直,以防血袋破损。并要确保血袋底部与杯底能够充分接触,以免离心杯内“死腔形成”。在离心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要实时监控离心机的运行状况,以防意外的发生。离心时,应对离心温度、离心时间以及离心转速进行严格的控制;其次,信息录入。信息录入是追溯血液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避免血液输血安全隐患发生的重要环节。将血液制成成分血之后,要根据成分血的品种、规格以及血型,对血袋进行核对,然后将采供血的信息录入系统内;最后,记录。血液制备记录应确保对血液制备过程的人员、设备、血液来源、原材料和环境条件等相关信息的追溯,包括血液交接、成分制备过程、常规抽检及质量结果分析、仪器使用、维护校准、成分制备环境监控、医疗废物处理等,记录要求填写及时、内容真实、项目完整、字迹清晰、用词准确、签名齐全。确保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能有效地、真实地反映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

结束语

总的来说,血站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与血液质量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为了保证血液质量,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就要加强对血液成分制备过程的控制,提升血液成分制备的质量。因此,文章展开了对血站血液成分制备的质量控制的研究,希望对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任明臣,李建伟,肖乐宇,蒲维薇.血站血液成分制备的质量控制管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16):86-88.

[2]张翙,苏武锦,农媛.血液成分制备关键控制点的确立和控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6):2202-2203.

[3]武银花.血液成分制备过程的质量控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5):229-230.

[4]程素华.浅谈血站成分制备的质量控制管理[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医学卷,2010,7(01):259-260+262.

论文作者:张雨琪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8

标签:;  ;  ;  ;  ;  ;  ;  ;  

浅谈如何把好血站血液成分制备质量关论文_张雨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