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平度市人民医院 266700
【摘 要】目的:探索急诊护理流程干预对脑梗死患者溶栓救治效果及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在2018年2月18日至2019年2月18日期间选择120例脑梗死患者为试验对象,运用奇偶数分组方式,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急诊护理流程干预、护理干预,各60例。结果:观察组Barthel评分(75.18±4.39)分、NIHSS评分(7.16±1.54)分、等待治疗时间(2.84±1.39)min、分诊时间(0.26±0.13)min、总抢救时间(18.69±3.66)min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实施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流程干预效果显著。
【关键词】急诊护理流程干预;脑梗死;溶栓;康复
脑梗死常发生在中老年人群,具有病残率高、病发率高、预后差、进展快等特点,通过早期溶栓治疗,能够有效减轻神经功能损害,恢复缺血性半暗带区脑组织血氧供应,重建血管通络,有效疏通脑血管,获取满意效果,若规范护理流程,能够确保在时间窗内顺利开展溶栓治疗,提高整体医疗质量,减少护理的延迟及资源浪费,促使护理工作井然有序进行,降低治疗风险性[1]。而本文在面对脑梗死患者时,进行了不同护理流程干预,如下文所述。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120例脑梗死患者为试验对象,采用奇偶数分组方式,分为两组,此次试验均在2018年2月18日至2019年2月18日期间完成。入选标准:(1)患者存在局灶神经功能缺损体征和症状,且神经系统体征持续存在60分钟以上;(2)患者愿意配合随访调查;(3)患者经脑CT、MRI检查,确诊为脑梗死。排除标准:(1)排除存在严重颅内高压,且无法控制患者;(2)排除脑肿瘤患者;(3)排除器官功能严重衰歇患者;(4)排除近期存在出血倾向或出血史患者。
观察组平均年龄(61.78±5.49)岁,就诊距离发病时间(5.33±1.24)小时;性别:男性23例,女性37例;梗死部位:11例位于椎基底动脉,18例位于大脑中动脉,31例位于大脑前动脉。对照组平均年龄(61.52±5.78)岁,就诊距离发病时间(5.21±1.56)小时;性别:男性24例,女性36例;梗死部位:10例位于椎基底动脉,17例位于大脑中动脉,33例位于大脑前动脉。两组资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溶栓方法:给予0.9mg/kg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先将总量的10%静脉推注,后将剩余溶液融入1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并口服100mg阿司匹林,连续使用21天。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采用急诊护理流程干预,主要措施:(1)成立护理小组:由2名责任护士、2名急诊护理人员、1名神经内科医生组成,对小组成员进行专业化培训,包括护理流程方法、护理方法、溶栓方法及注意事项等,根据患者病情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流程图;(2)建立时间跟踪表:在患者进入急诊后,全程由小组人员负责跟踪,且记录患者各个环节的病情变化和生命体征,建立电子档案;(3)建立急诊流程:由小组人员负责预检、评估、检查、转运、救治等流程;(4)开启绿色通道:护理人员在接诊到患者后,3分钟内进行初步评估,开启绿色通道模式,采取先抢救再挂号原则,启动溶栓救治应急流程,快速将患者送入急诊室抢救,与相应科室取得联系,通知值班医生,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嘱咐家属办好相应入院手续;(5)建立急救单元:患者在进入急诊室后,立即连接心电监护仪,检查各项生化指标,建立静脉通道,协助医生完成各项抢救工作,且将所有化验单盖绿色通道章,以便在最短时间内获取报告,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出相应的溶栓治疗方案;(6)溶栓时护理:密切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呼吸、血压、呼吸,做好记录;(7)溶栓后护理: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及饮食,做好日常护理,做好健康宣教工作。
1.3观察指标
对比Barthel评分[2]、NIHSS评分[3]、等待治疗时间、分诊时间、总抢救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22.0软件统计学处理,数据值存在差异时,用P<0.05表示。
2 结果
观察组等待治疗、分诊、总抢救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表1:对比急救效率
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2所示:
表2:对比评分值
3 讨论
脑梗死主要是因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的疾病症,目前主要以静脉溶栓治疗,其能够有效促使闭塞脑血管再通,挽救患者生命,但随着研究深入,可发现不同护理模式,可影响患者临床结局。传统护理较为片面化,无法在患者治疗时提供专业化指导,相比之下急诊护理流程干预更能够保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和科学性,促使护理人员在同一时间内进行多部位、多项目的有序操作,从而缩短患者救治时间,在短时间内得到最佳护理服务。有研究表明,溶栓治疗成功关键在于时间窗,一旦错过此阶段,可产生严重后果,甚至属于不可逆型,而通过规范急救流程,能够有效连接急诊各个环节,促使护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为患者溶栓赢取宝贵时间,提高护理效果。
总而言之,急诊护理流程干预能够最大限度上满足患者救治需求,更利于患者预后和康复,用于脑梗死患者中效果显著,有效缩短急救时间。
参考文献:
[1]刘玉环.探究脑梗死介入溶栓治疗患者中急诊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J].临床研究,2018,26(12):185-186.
[2]李艳萍.急诊护理路径对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安徽医药,2014,23(7):1395-1396,1397.
[3]杨琼,王普清.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13):1834-1836.
论文作者:荆燕,刘朝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2月下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4
标签:患者论文; 急诊论文; 流程论文; 溶栓论文; 时间论文; 脑梗死论文; 动脉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2月下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