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金融与中国石油经济安全对策研究_石油论文

石油金融与中国石油经济安全对策研究_石油论文

石油金融化及我国石油经济安全的对策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石油论文,对策研究论文,我国论文,金融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4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951(2002)04-0001-(03)

迄今为止,世界上已经发生了三次石油危机,数次石油战争。危机的爆发打乱了工业国家各个经济部门之间原有的平衡,经济增长速度急剧减慢,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我国作为一个石油消费大国,从1993年起就成为石油净进口国,2000年进口石油更是达到了出人意料的7000万吨,进口石油依存度高达30%以上,国际石油安全态势的恶化势必会对我国的石油工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造成重创。1997年始于东南亚、波及全球的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与之并发的油价暴跌造成我国石油工业全行业亏损。而后在1999和2000年两年间,油价又窜升至10年来的历史新高,达到每桶38美元,使我国国际石油贸易多支付了150亿美元。最近,中东局势的恶化使得油价变化更加扑朔迷离,国际石油经济安全的神经线又一次绷紧。据分析,由于能源工业处于国民经济整个产业链的上游,因能源供应不足所引起的国民经济损失,约为能源本身价值的20~60倍[1];而石油价格每上涨1元,整个国家的工业品生产就会含有7元的价格泡沫,很容易引发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甚至滞涨。因此,石油经济安全理论及对策的研究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一、传统的石油经济安全理论

1.传统安全理论的核心及其局限性

传统的石油安全观是“平衡安全观”,它认为,只有“供需平衡”才是安全,而要“供需平衡”首先必须“储采平衡”。因此,以“储采平衡”保“供需平衡”是传统安全理论的核心。这种观点的局限性在于:

储量不足是由我国的资源赋存特点决定的,是先天性缺陷,迫使人为来改变是不现实的,另一方面我国人口众多,人均相对储量太少,也是一个先天性因素。

“储量安全”实际上又是一种“投资安全”,因为传统观念是要储量就需投资,投资越多、找到储量的机会就越大。但从长远看,不管采用怎样先进的技术,发现新储量的机会并不随投资的扩大而正比例增加,过度的投资反而会加大经营的风险。

“储量不足”是一种需长期才能解决的难题,而国际社会的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引起油价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波动,因此,以“储量”作为我国石油经济安全对策的首要切入点,显然“远水”解不了“近渴”,而且也没有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

供需绝对平衡和储采绝对平衡是不可能的,何况在市场经济下,适度的供需差距正是石油市场保持活力的必要条件,任何绝对平衡反而会使经济失去驱动力。

2.传统安全理论的表现

传统的石油经济安全理论着重于“供需平衡”的分析和“供需矛盾”的解决,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是主张加快国内油气资源开发,立足国内来保障我国石油经济安全[2~3]。这种观点意识到了国际石油市场潜伏的风险,主张通过提高石油自给率来规避国际石油市场的风险,而利用国外资源仅仅是在国内资源供给不足时的一种“补充”。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尤其是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仍然将资源配置的范围局限于国内,显然是放弃了利用资源国比较优势的机会。一方面,短期来看,利用国内资源似乎可以保证石油安全,但长期来看,不留有一些后备资源反而会造成更大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安全与效益不可偏废,如果以安全为由,宁可以高成本开采国内资源,也不愿在可能的条件下利用国际石油市场的廉价石油,非但违背经济规律,而且有悖常理。

二是主张压缩石油需求,尽可能多地利用我国赋存相对丰富的煤炭资源。在我国目前情况下,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将节约放在首位的原则,大力发展石油替代技术和低油耗产品,建立节油节能型经济体系,降低国民经济对石油的依存度,确实意义重大。但是如果以节约为由,抑制必要的石油消费,则我国以石油为基础的下游机械、交通、石化等支柱产业的发展就会受到制约,难以形成规模经济,而且这种做法也违背了市场经济“消费决定生产”的原则。

二、国际石油经济形势的新变化

1.石油金融化

作为一种重要的金融衍生工具,石油期货交易的迅猛发展使得石油价格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脱离了石油商品的供求关系的束缚,而呈现出其独有的价格运动规律。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陈淮的研究,美国那斯达克指数的每次暴跌总是与国际油价的暴涨呈现同步反向变动关系,原因是大量从股市撤出的资金涌入了商品期货交易所。以2000年7 月的国际石油市场为例,当时需求量约7400万桶/日,市场实际供应约7700万桶,供大于求,但油价却暴涨至30多美元/桶,可见供需关系并不能完全左右油价的变化。这种现象的发生不难从纽约商品交易所的石油交易中得到答案,当时纽约石油市场原油只有日产80万桶的生产能力,每天交易额只有10亿美元左右,但国际套头基金投入纽约原油期货的资金却高达4500亿美元,石油价格完全为期货市场的交易(炒作)所左右。

国际套头基金之所以选择石油作为炒作的对象,主要是因为石油生产和消费的价格弹性都很小。一方面,石油生产受到资源赋存和产能建设条件的制约,不可能随着石油价格的波动而快速调整产量;另一方面,石油的不可替代性,使得消费者在石油价格波动时也不能在短时间内找到替代能源,只能被动接受价格波动带来的损失。石油生产者和消费者对油价波动的反应都需要一段时间,这就给了国际套头基金以可乘之机。

2.竞争产权化[4]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面临的最激烈、最危险的竞争不再是产品的竞争,而是产权的争夺。自1998年英国石油公司以560 亿元收购阿莫科开始,仅两年多时间,就形成了埃克森-美孚、壳牌、英国-阿莫科、埃尔夫-道达尔-菲那、雪佛龙-德士古“一霸四超”五个超级石油垄断集团,国际资本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石油领域转移,加紧抢占最重要的石油产地与市场。而中国三大石油公司在海外上市,就时刻面临着国际垄断资本的威胁,如果经营不善,很可能失去控制权。阿莫科公司以10亿元收购中国石油国际配股20%的股份,即是其进军中国石油市场的一个信号。

三、我国石油经济安全对策研究

由于石油经济安全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极端重要性,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就此提出了不少有益的对策建议,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5~6]:一是加大国内石油资源勘探开发力度,提高石油产品自给率;二是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天然气洁净煤等石油替代技术;三是积极参与国际石油资源市场和贸易市场,建立多元供应体系;四是建立和完善战略石油储备体系,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五是大力节约油气,提高石油利用效率。但这些对策大多着重于解决石油实物商品的供需矛盾,主要是应对政治对抗、军事战争及经济制裁等突发危机事件,而对于市场价格涨落给国民经济带来的风险却无能为力。本文将从国际石油经济发展的新动向出发,探讨运用市场化手段抵御市场风险的方法。

1.石油金融互换

目前,我国的外汇储备已达到2000亿美元,是仅次于日本的世界第二大外汇储备国,我国香港的外汇储备位居世界第三,另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资料,至2001年1月份, 在我国境内中资银行的居民外汇储蓄已达749.30亿美元。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特别信用证,但外汇储备绝不是越多越好,国家应考虑外汇储备的边际生产率和增量机会成本来确定适度的外汇储备总量,并根据储备资产安全性、流动性与赢利性之间的替代关系确定合理的外汇储备结构[7]。 由于我国对国际石油市场的依赖性越来越大,目前每年耗费外汇大约150 亿美元,而且呈逐年扩大的趋势,因此将我国的外汇储备与石油这样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资源进行互换经营,不但可以规避外汇市场和石油市场的风险,而且可以获得比单纯持有外汇更高的盈利。

我国的宏观货币政策过去服务于两个方面,一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民经济正常运行,二是保证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实现宏观调控,现在还应当考虑石油金融这一战略性的内容。国家可以成立专业的金融贸易公司,采用金融操作的手段,介入国际石油市场的投机性运作,通过外汇资产与石油期货之间的适时互换,一方面从国际市场的价格波动中捕捉获得比较收益和风险收益的机会,一方面以合理的价格保证对国内石油需求的均衡供给。

2.多元风险采购[8]

战略石油储备是应对突发事件的有力保证,但单靠战略储备,无法应付长时间的国际市场油价波动风险。因此,有必要在建立战略石油储备的同时,建立商业性的多元石油风险采购机制,运用市场手段化解油价波动风险。

从国际市场获得石油有三种形式,一是现货交易;二是期货交易;三是产权分成。现货交易的优点是随时可以获得资源,但价格波动的风险不容低估;期货交易的优点是可以通过期货市场套期保值,锁定价格,甚至盈利,但期货市场常为国际金融资本和投机资本所控制,需要专业的金融机构和较高的交易技巧,风险也不容忽视;产权分成与现货交易和期货交易相比最大的优点是保有了国家资源储量,节约了国家的外汇,有利于减轻油价波动对我国金融安全的威胁,但产权分成需要在海外建立石油基地,一方面受到所在国政治环境、经济政策的制约,另一方面石油勘探开发本身就是一种风险投资,需要专业的勘探开发公司和丰富的国际化运作经验。我们应当因时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各种形式获得石油所需付出的成本和风险,选择最有利的时机和形式从国际市场获取石油资源。

国家应当组织有实力的金融贸易公司进入石油期货市场,充分运用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功能,通过“高抛低吸”来平抑油价,完成风险采购,并在一定程度上锁定远期石油及其制品的价格。用油大户(如民航、石化)可以通过与风险采购企业签订长期的定货合同来锁定成本,部分地屏蔽来自国际石油市场的价格波动风险。

除期货市场外,风险采购企业应积极参与国际资本市场的石油产权交易。通过收购海外石油公司的股份,可以快速获得石油资源、市场、技术及人才。风险采购企业可以比较期货市场和产权市场获得石油的成本和风险,在二者之间进行合理的选择和组合,以取得最大的比较收益。风险采购企业通过产权交易获得的石油资源,可交由中国石油、中国石化这样有技术实力的石油企业进行勘探开发和生产经营,以获得海外“份额油”。

通过多元化的风险采购,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国际市场廉价的石油资源,保留国内优质储量区块作为战略储备,而且用油企业利用风险采购机制可以锁定成本,避免将国际石油市场的价格风险向国民经济的下游转嫁,引发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可能性,从而保障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标签:;  ;  ;  ;  ;  ;  ;  ;  ;  ;  ;  ;  ;  

石油金融与中国石油经济安全对策研究_石油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