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德育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与方法_课程资源论文

浅析小学德育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与方法_课程资源论文

浅析小学品德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和方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品德论文,资源开发论文,途径论文,课程论文,小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课程资源的开发是品德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改革顺利推进的基本保障,是增强课程的适应性,实现课程整体优化的有效途径。尽管我们的教师已经逐步认识到品德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有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远离学生生活,缺乏针对性;(2)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注重外在形式,缺乏有效性;(3)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存在着随意性,缺乏适切性,等等。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利用品德课程资源呢?下面,本人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以教学目标为标准,捕捉课程资源

新颁布的品德课程标准将课程目标分列为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共同存在于生活中,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提升的关系。与此同时,课程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也给予了教师再创造、再设计的自主权,提倡回归生活、关注儿童。这就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了很大的不同,造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把握不住教学目标。因此,加强教师目标意识,把握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就显得非常重要。

如《我能行》一课的教学目标是以在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胆怯的事情为话题,帮助学生探寻使自己走出胆怯的方法,体验“我能行”的快乐,培养学生有勇气尝试富于挑战性活动的精神。教师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从学生身边的生活资源入手,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在“面对胆怯,愿意挑战”这一环节,老师向学生发出挑战:将战胜胆怯的秘诀作为礼物送给大家,条件是让一位同学站在小台子上大声将“秘诀”展示出来。面对数以百计的听课老师,当众站在会场中心的小台子上大声发言,这对于孩子来说的确是一件富有挑战性的事情。但是在老师的鼓励、启发、引导之下,男生、女生,胆大的、胆小的,活泼的、内向的同学都纷纷勇敢尝试,从中树立了信心,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在“个人方法——尝试挑战”“我能行”两个活动中,老师抓住许多孩子不敢独自睡觉这个共同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一起出主意,寻找克服胆怯心理的方法;再根据卡片上同学的名字,找对子帮助同学解决困难,使学生知道在遇到问题时,能与他人合作,想办法解决问题,探寻让自己走出胆怯的方法,体验“我能行”的快乐。在这些指向性明确的活动中,老师自始至终围绕目标进行点拨,深入挖掘学生已有生活经验,重视活动过程中学生的体验、感悟,抓住契机进行教育,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从而提升他们的生活能力,知道怎样做到“我能行”。

正是由于教师有效捕捉和利用了学生生活中的课程资源,帮助学生在生活场景中不断调整自身去适应变化的世界,从而能在现实生活中扮演一个积极、理智的角色。

二、以学生生活为起点,筛选课程资源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所以儿童的生活是品德课程的基础。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就要求课程内容要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起点,筛选出符合儿童需要的课程素材,从而激活我们的品德课堂。

如教学《夏天来了》,教师从教室里的电扇开始转了为话题,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变化感受夏天,学生从荷花开了、天气热了……进而观察身边的生活现象:冰棒摊多了;凉面上市了;穿裙子、戴遮阳帽了;空调开了;用花露水了;小狗吐舌头了;停电越来越多了……通过这样的交流展开,丰富了学生的观察视野,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生活细节展开观察,从而对季节的变化、对生活的感受也随之加深并养成了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

从这个案例我们再次深刻体会到,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目的不是单纯地展示生活场景,不能只停留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上,教学要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引导生活。这样的课程资源才能丰富教学内容,体现出时效性、生活性、趣味性、可参与性、可接受性,促进学生的发展,丰富和深化学生的生活经验。

三、以教学活动为途径,优化课程资源

儿童生性好动,喜爱活动是儿童的天性。活动不仅是儿童认识的源泉,也是儿童发展的基础。陶行知先生曾经举例:“我们从小孩子说起,他起初必定是烫了手才知道火是热的,冰了手才知道雪是冷的,吃过糖才知道糖是甜的,碰过石头才知道石头是硬的……”

因此,教师应设计学生喜爱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验。例如在教学《春节逛花市》,有一教师设计了听春天的风雨声,感受春天的宜人气候;摸春天的花朵,感受春天花朵的多姿多彩;玩春天的树叶,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读春天的儿歌,抒发对美丽春天的感受。

在这个案例中,老师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对春天认知的不完整、五条理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加深学生对春天各种特征的理解,感悟到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这种以体验感受为主的欣赏活动,注重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打破了传统教学在时空方面的限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儿童对活动越是感兴趣,热情就越高,活动感知就越有深度和广度。因此,在对教学活动这一类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要根据学生的新奇、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暂的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活动形式。除了欣赏活动外,课堂教学活动形式还有:游戏活动、制作活动、实践活动、表演活动等。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灵活地选用、整合、设计学生喜爱的活动形式,因为学生在活动中是学习信息的加工者,是意义构建的主体,这样的活动形式才能使我们的品德课堂变得快乐而有效。

四、以现代媒体为手段,激活课程资源

伴随课程改革的脚步声,现代教育技术悄然走进了课堂,它以其强大表现力、交互性、较好的受控性和直观性赢得了广大教师的青睐。

例如在教学《祖国妈妈的生日》时,教师搜集了大量反映奥运健儿在赛前刻苦训练和奥运会上升起国旗的激动场面的图片。学生在第一组镜头中看见了运动员们一个个鱼跃扑救,一张张疲惫的脸,一次次受伤后的坚强,一回回在赛场上的不放弃;在第二组镜头中刘翔高举着国旗跃上领奖台,罗雪娟凝望国旗流泪,刑慧娜身披国旗在场上飞奔……来自世界的观众起立鼓掌。前后两种情境的设置,唤起了学生原有的记忆,在动情的《为了谁》的主题背景音乐中,激起了同学们强大的反思:他们为了谁?为了谁?学生在强烈的震撼中燃起强烈的求知火花。

这时,老师不失时机地捧出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让孩子们逐个传递,并再次奏响了背景音乐——《为了谁》,孩子们小心地传递着国旗,内心经历着丰富的情感体验:有的郑重地将国旗传递给下一个同学,有的紧紧地把国旗搂在怀里,有的轻轻地抚摸国旗,有的深情地把小脸贴在国旗上,还有的情不自禁地亲吻起国旗,对祖国的爱尽在不言中。正是以现代媒体为手段,以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的形象反映客观事物,图、文、声并茂的三维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极大地满足了学生视听感官的需求,充分刺激了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如同催化剂唤起学生内心真实的感受,从而激发起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国旗、尊敬国旗的强烈情感。

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品德课程改革的一个新课题,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比如如何提高教师课程资源开发和有效利用的能力;如何建立一定的评价和管理方式,加强课程资源利用的适应性和有效性等等。可见,品德课程资源是一个不断发展和丰富的资源,也是一个需要不断深入研究的课题。

标签:;  ;  

浅析小学德育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与方法_课程资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