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领华尔街”:艰难险阻走向伟大斗争--对美国“占领华尔街”抗议和示威的分析与思考_占领华尔街论文

“战领华尔街”:艰难险阻走向伟大斗争--对美国“占领华尔街”抗议和示威的分析与思考_占领华尔街论文

“战领华尔街”:大困局催生大抗争——对美国“占领华尔街”抗议示威活动的分析和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华尔街论文,困局论文,美国论文,抗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241(2011)06-0039-04

自2011年9月中旬美国纽约爆发民众“占领华尔街”抗议示威活动以来,抗议活动不仅迅速向全美蔓延,成为上世纪70年代越战以来美国规模最大的社会抗议活动;而且不断向世界扩散,酿成10月初席卷全球70多个国家的抗议浪潮。在当前美国经济持续不振、制度性困境凸显、选举周期将至的背景下,抗议活动正对美政治格局、社会生态和内对外政策产生影响,局势发展值得密切关注和研究。

一、抗议活动经历了一个不受关注到影响大增的过程,在全国重要城市进行联动抗议是其扩大声势的主要途径,利用网络媒体打造“悲情效应”是提升其影响的重要手段。目前,抗议活动声势仍在不断扩大,成为搅动美政坛和社会生活的重大政治事件

主要表现在:一是抗议地域不断蔓延。除纽约外,自9月底以来,华盛顿、波士顿、芝加哥、洛杉矶等50多个城市的金融区都相继爆发了类似示威活动。全美逾百所高校爆发了名为“占领大学”的抗议活动。目前,抗议活动已波及美45个州,并向境外扩散,与世界很多地方的抗议示威活动具有联动效应。二是抗议队伍不断壮大。初期的抗议者主要以失业青年、在校学生和退休工人为主,随着抗议阵营的扩大,参与人员日趋多元,政治背景涵盖自由主义者、社会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环保主义者、独立人士和反全球化人士等,被称为“左翼茶党运动”。需要指出的是,劳工工会、汽车工人联合会等15个工会组织和一些非政府组织加入示威行列,不仅为抗议阵营注入了重要政治力量,而且也使抗议活动的组织性得到加强。三是抗议诉求不断丰富。抗议活动的矛头直指金融业,旨在改变金融寡头控制国家经济和操控国家政治的局面,为此提出了加强金融监管和增加金融交易税等一系列诉求。同时,发展经济、增加就业、保障福利、改革收入分配等也是抗议者的重要诉求。随着抗议群体的扩大,也出现了支持工会运动、规制大公司、进行税制改革、解散美联储、铲除军工复合体、公平贸易、减少国际义务和结束对外战争等诉求。四是活动影响不断扩大。起初,美主流媒体刻意淡化处理示威活动,未做应有报道,但随着抗议声势的不断扩大、网络媒体报道的增多、纽约警察被曝粗暴执法获得民众广泛同情等,美主流媒体转而开始客观报道事态发展,扩大了抗议活动在国内国际的影响。此外,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投资大亨索罗斯、好莱坞著名导演和影星等各界名流也对“占领华尔街”示威活动进行“声援”。五是两党围绕抗议活动的角逐加剧。在抗议活动升级并具有全国影响后,奥巴马和民主党阵营利用抗议者主要诉求与其施政理念接近的优势,立即发表讲话予以肯定,旨在利用和引导抗议活动,拉抬自身政治声势,并以此作为打击共和党的“利器”。据报道,民主党外围组织力图插手抗议活动,并对其提供政策指导。而共和党则对抗议活动持全面否定立场,甚至斥责抗议者为“暴民”,并静观其变,力争掌握未来事态发展的主动权。

值得注意的是,抗议活动短时期内迅速壮大,除了得益于当前的大气候外,还与抗议活动的自身特点密不可分。一是独立性。尽管抗议活动的多数诉求与民主党接近或吻合,主要攻讦共和党,但也有一些矛头对准奥巴马政府。组织者力图让抗议活动超越党派政治,以免受党派操控,并以此争取更广泛阶层的支持;二是松散性。抗议活动不设垂直组织架构,仅有组织者协调活动,活动信息全靠网上发布,人员来去自由;三是开放性。抗议活动对参与者的所有诉求保持开放,包容各方观点,这有利于凝聚人气;四是非暴力性。组织者明确将非暴力静坐抗议作为行动指南,参与者理性自律,在抗议方式、行动地域和广播工具等方面不越过当局和警方设定的“红线”,博得民众的理解和同情。

二、抗议活动的爆发有其复杂的国内国际背景。“9·11”后美国迷失战略方向,导致其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不断并积重难返,是此次抗议活动爆发的深刻时代背景。具体来看,三大矛盾的激化是催生抗议活动的主要因素

首先,民众与金融业矛盾加剧是触发抗议活动的直接诱因。美金融机构的投机行为是引发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主要因素,不仅导致美经济出现几十年不遇的衰退,而且也使低收入者和中产阶级的财富大为缩水。美政府动用纳税人的大量资金挽救金融业,金融大鳄们却依然日进斗金,并在度过难关后进行新一轮投机活动,而低收入者和中产阶级的生活却更趋窘迫。更让民众不满的是,奥巴马当政后推出的旨在加强金融监管的《多德弗兰克法案》,在华尔街的游说和共和党的作梗后大打折扣,法案诸多重要条款的实施面临重重阻力。金融大鳄被民众斥为误国害民的贪婪者,成为抗议者发泄愤怒的主要对象。

其次,贫富差距拉大和阶级矛盾激化是引发抗议活动的基本原因。近10年来,由于美国经济持续低迷、失业率居高不下和当局收入分配调控的不当,使社会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1%的富人占有了23.3%的国家财富,是1928年至上世纪70年代期间的两倍。美国中产阶级在过去10年中收入缩水7%,不少中产家庭因为失业和房地产贬值,沦为贫困群体,使美贫困人口逐年上升,达到创纪录的4,600万,美以15.1%的贫困率高居发达国家之首。目前美失业率依然维持在9.1%的高位,其中44%为长期失业者,许多家庭生活窘迫,仅靠政府的食品票过日子。不仅如此,美政府为减少政赤字还不断削减社会福利开支。弱势民众的挫败感和绝望感上升,怨富仇富心理突出。外媒认为,此次抗议活动是美“民众阶级与资产阶级阶级斗争”激化的必然结果。

第三,两党政治矛盾和恶斗升级是激发抗议活动的重要动因。近10年来,随着贫富差距拉大、移民构成的变化和选举竞争日趋激烈,美国政治极化现象日益发展,两党将争取选民的现实考量凌驾于解决社会问题之上,当局难以大刀阔斧应对日益突出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奥巴马政府的金融监管改革虎头蛇尾,移民改革胎死腹中,加强就业的努力屡遭阻挠,其强力推动的医保改革有遭共和党翻案之虞,“政治空转”现象加剧,导致施政缺失,“制度性困境”空前显露。民众对美国政治的信任度陡减,在现存体制难以解决其诉求的情况下,他们力图通过体制外的抗争以“自下而上”的方式兴利除弊。

此外,“阿拉伯之春”和“欧债骚乱”是刺激美抗议活动的重要外因。今春以来席卷中东北非的民众抗议示威,促使多国政权更替、体制转型和治理改善,显示了街头政治在推动社会变革中的强大力量。与此同时,为表达对当局处理债务危机的不满,英国、希腊等欧洲国家爆发了大规模示威游行甚至骚乱。受到上述事态的启发和鼓舞,“占领华尔街”活动的发起者力图通过大规模社会抗议活动,革除美体制弊端。他们还在组织方式和行动样式等方面仿效“阿拉伯之春”抗议活动。

三、抗议活动尚处于内聚人气、外溢影响的发展阶段。未来发展既受组织者战略选择、斗争策略和抗议者意志的影响,也与美当局如何应对处置和社会大众的态度有关,其前景充满不确定性,结局难以预料

(一)抗议活动能否发展为具有深远意义的社会运动尚待观察。此次行动是上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最大规模的社会抗议活动。同美历史上妇女争取选举权、黑人争取民权和反对越南战争等深远社会运动相比,目前这场社会抗议活动仍处于初级阶段,如要成为推动社会变革和改良的社会运动,这场网络催生的抗议活动显得先天不足,如缺乏清晰政纲和核心目标、缺乏严密的组织形式和魅力非凡的领导人,今后抗议活动组织者如何对待上述问题,将是观察其未来走势的重要看点。

(二)抗议活动不会草草收场,抗争局面将可能长期化。主要依据:一是抗议力量做好了长期抗争的准备。目前,抗议者正加强内聚外联,进一步扩大影响。在抗议活动主战场的纽约,抗议者欲将“占领式”的抗议示威活动持续下去,并为此设立“过冬委员会”进行各种准备。虽然最初组织者计划将抗议活动持续至今年年底,但目前抗议者信心大增、群情激昂,如果当局未能妥善回应抗议者的要求,抗议活动有可能长期持续下去。二是执政当局短期内难以满足抗议者的诉求。奥巴马政府虽然肯定了抗议活动的正当性,但尚未拿出具体举措回应其诉求。鉴于当前美国两党政治极化现实,加之奥巴马依赖华尔街金融大鳄的选举资金,在当前选战将临、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势必难以对金融业重拳出击、自断财路。在提升就业方面奥巴马也难有作为,日前他提出的“推进就业议案”遭到共和党封杀。三是多数民众对抗议活动持同情态度。大多数中产阶层人士在金融危机下走向没落,因而有变革愿望,与这次运动有共同语言。据拉斯穆森民调显示,美民众对“占领华尔街”运动持肯定态度者占33%左右,持否定态度者占27%左右,40%民众尚无立场。

(三)抗议活动将保持总体平和的态势,不大可能发展成上世纪60年代的大规模社会动乱,但不排除出现街头骚乱的可能。一方面,抗议者将坚持“和平、民主、非暴力”原则;另一方面,美各地当局为抗议活动提供了相对宽容的环境。纽约市长布隆姆博格日前称“只要抗议者需要,可以继续抗议下去”;洛杉矶市议会还通过决议“支持占领洛杉矶抗议活动”。这将使警方慎重、温和地处置抗议活动,从而使抗议活动平和进行,总体可控。但随着严寒的到来和抗议诉求迟迟得不到回应,不排除抗议活动升级,进而因零星摩擦演变为大规模街头骚乱的可能。如果发展成暴力化局面,将严重削弱抗议活动的正面意义,这将是奥巴马当局及民主党曾不愿看到的。

四、抗议活动作为一股新的政治力量,对美政治、社会乃至内外政策的影响将会逐渐显露,并会随着抗议活动的发展而变化

一是抗议活动为美国大选注入新的复杂因素。当前,受美经济依然低迷、失业率继续高企的拖累,奥巴马的民意支持率跌至40%的新低,连任前景堪忧。抗议活动虽为奥巴马推卸金融监管和重振经济不力责任提供了机遇,但一些抗议诉求也直指奥巴马,特别是要求奥巴马斩断与华尔街的金钱纽带,使它面临两难处境。奥巴马和民主党如何借势而为,共和党如何反制应变,将成为左右美选情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是将加剧美政治对立。近年来“茶党运动”,作为共和党的外围势力异军突起,为共和党在众院重执牛耳立下汗马功劳。民主党认为此次抗议活动的出现为它提供了类似机遇,也有意借重抗议活动,势必在诸多议题上呼应抗议者的主张,从而带动民主党更加左倾,如同“茶党运动”,使共和党变得更右一样。而这将加剧美国内的政治对立和社会分裂。

三是助长美国内厌华反华情绪,美向中国转嫁矛盾的苗头日益显露。在抗议者的鼓动下,美民怨沸腾,有关中国“人民币汇率”问题被进一步炒热,其他涉华问题也被扭曲放大,中国有可能成为抗议活动的外部焦点。在此背景下,美向中国转嫁矛盾的势头将日益发展。在经济上,在人民币汇率和其他经贸问题上对华强硬势头上升。奥巴马首度严词抨击中国“操纵汇率”。美国会参议院涉人民币汇率议案也已出笼。在军事上,将进一步强化在亚太地区的前沿军事部署,提升与有关国家的军事合作,加强对华的各类抵近侦察活动。在外交上,加强与亚太盟国的政策协调,推动建立针对中国的“公平贸易联盟”,进一步插手南海争端。在政治上,加大利用和支持西藏、新疆等民族分裂势力,加强对华社会渗透和“西化”力度。

五、此次抗议活动暴露了资本主义的深层危机和美国政治经济模式的深层弊端,也反映出全球化时代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新趋势

(一)资本主义遭遇严重危机。此次美国等西方国家爆发的抗议示威活动,从本质上看,是资本主义周期性危机的必然反映,显示了自由市场与公共福利、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严重失衡,成为制约美国等西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而与此同时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自我调节功能却日益弱化,加重了这场危机的严重性。

(二)美国政治模式的制度性痼疾空前暴露。随着美选举竞争的加剧和畸形发展,两党政治严重依赖金融集团、军工集团和石油集团等大财团的财力支持,其上台后的诸多施政措施必然要维护大财团的既得利益,甚至以牺牲大众利益和经济发展为代价,成为美国政治肌体的一大“毒瘤”,妨碍国家政治良性运作和经济健康发展,反映了美国民主政治的虚伪。

(三)美国难以幸免因民生问题而肇始的社会不稳。“阿拉伯之春”爆发后,美曾以居高临下、幸灾乐祸的心态看待事态发展,殊不知美国也步其后尘。从“阿拉伯之春”到“华盛顿之秋”,说明国家无论多么强大,如果忽视社会大众群体的利益,对社会不公听之任之,就有可能引发社会不稳。

(四)全球化时代社会抗议活动显露出“全球联动性”的新趋势。此次美国社会爆发的抗议活动,既受到域外事态的影响和促进,也对外部世界发挥了外溢和示范效应,全球化时代社会抗议活动的“全球联动性”趋势日益显现。其共同特点是:草根平民对精英阶层“误国害民”表达不满;网络交流强化全球青年的心理同步性,新的政治观点迅速国际化并形成共同主题;现代通联极大方便活动策划和组织协调。

标签:;  ;  ;  ;  ;  

“战领华尔街”:艰难险阻走向伟大斗争--对美国“占领华尔街”抗议和示威的分析与思考_占领华尔街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