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疗效观察论文_张小东

(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江苏南京 211500)

【摘要】目的:观察急性胰腺炎患者,使用鼻饲大黄后其腹痛腹胀等症状缓解情况及血白细胞、淀粉酶恢复情况。方法:采集我院消化科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2年间急性胰腺炎患者45例,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禁食、PPI抑酸、抗感染、解痉、胃肠减压、静脉营养支持(后期改为肠内营养);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使用大黄经胃肠减压管鼻饲。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腹痛、腹胀等症状较对照组提前缓解,并发肠梗阻者更少,血白细胞、CRP及淀粉酶恢复时间缩短。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使用大黄治疗后可明显改善症状,减少并发症,使血白细胞及淀粉酶尽早恢复症状。

【关键词】大黄;急性胰腺炎

【中图分类号】R65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5-0176-01

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胆石症、酗酒、高脂血症、ERCP术后等)导致胰酶在胰腺内异常激活,并作用于胰腺本身组织后产生的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部分患者可并发其他器官组织的损伤及功能障碍。我国急性胰腺炎病因以胆道系统疾病为主,占50%以上。轻度急性胰腺炎(MAP)常呈自限性,预后良好,患者无明显器官功能衰竭;重度急性胰腺炎(SAP)病情危重,存在持续性器官功能衰竭,伴有胰腺坏死,消化酶及坏死组织液随血液、淋巴液影响全身,可导致多器官的组织损伤及功能衰竭(MODS),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严重,病死率高(10%~20%)。大黄主要成分为蒽醌类化合物,含量约为3~5%,大黄对多种胰酶的分泌及其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而且可以降低Oddi括约肌张力,起到松弛作用,进而降低胰管内压力;同时可增强胃肠道平滑肌的运动,促进肠蠕动,缓解和改善由低钾血症及炎性反应导致的麻痹性肠梗阻;另急性胰腺炎并发细菌感染,常见为肠道杆菌异位,而大黄则可以促进肠道蠕动,促进内毒素排泄,减少毒素吸收,抑制细菌移位,可使腹痛、腹胀及全身炎性反应症状减轻。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我院消化科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45名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2名,其中男性13名,女性9名;观察组23名,其中男性14名,女性9名。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胰腺炎入院诊断,血白细胞、淀粉酶及腹部CT均有不同程度异常改变。主要症状为腹痛及腹胀,部分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呕吐及肛门停止排气。将两组患者的年龄、导致本次急性胰腺炎的病因、是否伴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等资料进行对比,均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禁食禁饮、胃肠减压、奥曲肽持续静脉泵入维持、质子泵抑制剂(泮托拉唑或奥美拉唑静滴)治疗、解痉(阿托品或消旋山莨菪碱静滴)、抗感染、静脉营养治疗。后期腹痛等症状明显缓解,血白细胞及淀粉酶基本恢复正常后逐步开放进食,并予以肠道益生菌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大黄15g以温水稀释,经胃肠减压管鼻饲,鼻饲完成后停止胃肠减压2小时后再予以恢复,每日2次。藉此观察两组患者在腹痛缓解时间,肠梗阻发生几率两类事件上的发生几率,明确大黄在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效果。

2.结果

经治疗,收集患者治疗信息统计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腹痛缓解时间明显缩短,能更快缓解腹痛症状。而肠梗阻的发生几率亦较对照组为低,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祥见表。

3.讨论

3.1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饮食结构较以前发生变化,其中油炸等高脂肪类食物明显增多,同时我国的饮食文化中酒精的参与越来越多,大量的脂肪摄入与酒精摄入,使得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及逐年增加,患者年龄逐渐年轻化。

3.2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胰腺炎其初始原因常为胰胆管出口疾患(胆总管结石、胰头占位)及短时间内胰液大量分泌,导致胰液排出不畅,多种消化酶于胰腺内激活,自体消化,进而引发一系列局部及全身炎性反应。在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多种因子的共同作用会导致胰腺腺泡的损伤,并导致胰酶及炎性因子的释放,炎性递质及细胞因子的相互作用导致胰腺血管通透性增加,进而对胰腺及其周围组织造成损害[1]。传统医学中目前最常用的单方为大黄、丹参。其中大黄的主要作用是松弛胆道口括约肌,减轻胰管的压力;抑制胰蛋白酶、脂肪酶的分泌;抑制肠道菌群的移位,促进内毒素的排泄;促进胃肠动力,改善及消除肠道麻木状态等作用[2]。其可针对病因治疗(松弛Oddi括约肌),亦能针对病理生理变化治疗(抑制消化酶的分泌,抑制肠道菌群移位,促胃肠动力)。

3.3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急腹症,其病情凶险,并发症甚多,并非单纯胰腺本身产生病理变化,故治疗需综合多方面进行。既往常用之抑酸、抑制胰酶、抗感染、液体复苏等治疗,而忽视了肠道菌群移位及肠功能紊乱的问题。尤其在其疾病早期,禁食之下,场内营养的缺失,肠粘膜屏障可受损,更亦导致肠源性感染的发生。故在使用肠道活菌制剂的同时,使用大黄,更能有效的减少其并发症,而缩短治疗时间。本次研究大黄使用方法为鼻饲,在部分情况下,亦可使用灌肠的方法。有研究提示大黄灌肠可以有效促进患者肠功能的恢复,相比于硫酸镁灌肠,大黄灌肠对患者胀气的缓解效果更优,其原因可能与大黄中的活性成分促进大肠粘膜细胞的粘液分泌有关[3]。

3.4 另外急性胰腺炎治疗费用常常较高,而大黄为常见中药,价格低廉,作用显著,使用方法简单,副作用少,患者更易于接受。

 

【参考文献】

[1]郑吉敏,张建,高俊茶.BISAP评分联合C反应蛋白对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早期评估价值[J].中华医学杂志,2015,95(12):925-928.

[2]周秉舵,徐亭亭,王宏伟,等.试述急性胰腺炎的中医治疗[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1):99-101.

[3]曾秋红,叶启文,田华,等.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使用大黄或硫酸镁灌肠的效果对比[J].中国临床研究,2016,29(4):507-509.

论文作者:张小东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

标签:;  ;  ;  ;  ;  ;  ;  ;  

大黄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疗效观察论文_张小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