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秋菊
南江县中医医院 四川巴中 636600
摘要:目的:探讨眼科手术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法:分析引起眼科手术感染的危险因素并给予预防措施,规范手术器械清洗和消毒流程、无菌植入物品的使用管理制度、强化手术间环境管理及无菌技术制度、加强眼科手术患者的管理制度及手术人员的管理及培训力度的落实。结果:眼科患者的手术感染控制流程得以完善,提高了医护人员的预防感染意识,确保眼科手术安全进行,降低手术感染率。结论:对眼科手术患者实施完善的防感染措施,能够有效预防眼科患者的感染,降低患者痛苦。
关键词:眼科;手术感染;危险因素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ye surgery infection risk factors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Methods:analysis the cause of eye surgery infection risk factor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standardize surgical instrument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processes,the use of sterile implant items management system,strengthening the operation system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aseptic technique,strengthen eye surgery patients management system and operation personnel management and training the strength of the implementation.Results:the ophthalmic patients of surgical infection control process to improve,improve the nurses consciousness of preventing infection and ensuring the safety of eye surgery,reduces the infection rate of operation.Conclusion:perfect anti-infection measures in patients with eye surgery,can effectively prevent infection of ophthalmic patients and reduce the patients' pain.
Key words:eye;Surgical infection;Risk factors for
前言: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眼科手术的发展方向趋向于精细、无创化,较多的先进医疗设备和产品也更加广泛的应用于眼科手术当中[1]。近几年,预防眼科的手术感染问题已经受到社会成员的普遍关注,因此规范优化眼科手术的感染管理制度,能够降低眼科患者的感染率确保医疗安全。
1 眼科手术感染的危险因素
1.1眼科手术前的危险因素
1.1.1患者因素
某些慢性求具有全身性疾病的患者容易感染,老年患者眼部炎症、泪道阻塞发病率较高,眼睛周围皮肤萎缩严重会影响手术的消毒效果。某些患者的眼窝较深,加之手术消毒的受限性,也易引起患者感染[2]。
1.1.2手术环境及术前器械准备
手术间的无层流净化设备,加之手术间清洁区、污染区的区分不明确;手术间仪器物品不定位的管理;手术前不彻底的清洁工作及消毒工作均是造成眼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的因素。医院的眼科手术较多时,医院会采取快速压力灭菌锅消毒的办法,如果器械清晰不彻底或压力锅使用不当都会影响器械的消毒效果,引起眼科患者的感染[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眼科手术中的常见危险因素
第一,眼科手术中的环境不清洁,工作人员及参观人员的频繁走动会增加手术间的浮游菌。第二,医护人员的无菌技术执行不规范,部分医护人员对眼科手术感染的认知不足,导致其手术前手部消毒不彻底。第三,眼科手术中的高值植入物品管理不够规范。
1.3眼科手术后的危险因素
眼科患者手术后,医护人员未进行及时宣教,会使患者无法正确保护双眼既而引发眼部感染。
2 眼科手术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2.1眼科手术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2.1.1加强患者手术前访视
医护人员需对眼科患者进行术前访视工作,制定科学完善的护理方案。通过对患者术前的宣教活动,使患者明白眼科手术的治疗方式及注意事项,以确保患者正确做好术前准备,做好个人的卫生清洁。
2.1.2建立合理的手术室布局
合理的手术布局能够大大降低眼科手术感染的发生率,眼科手术间应该每天都进行消毒清洁,并使用常规紫外线照射消毒法,连台手术需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湿式打扫,手术完成后要更换床单、枕套,每周对手术室进行周期卫生大扫除,每月对手术室进行空气质量检测,使手术间的菌落数≤200CFU/m3[4]。
2.1.3严格遵守眼科手术器械管理制度
第一,眼科手术的使用器械需定点放置,并由专人负责看管。第二,手术器械进行消毒前要注重器械的清洁过程,器械消毒的前期清洁工作是保证消灭细菌的关键。尤其在医生进行白内障手术期间使用过的超声乳化管道及针头等工具都是需要专人进行前期清洁的重点对象。针对诸多手术使用的管道及较精细的器械时,负责人员必须使用手工清洗办法或者手工清洁后使用机器再对其清洁一遍。手术中带有血渍的手术器械需及时擦拭,手术后采取自来水冲洗方法。第三,医护人员要选择合适的器械消毒办法,针对于能够进行高压灭菌的器械首选高也灭菌办法。对于无法进行高压灭菌的手术器械,例如,电凝线等手术物品需采取环氧乙烷灭菌的方式进行杀菌。
2.2手术中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2.2.1保证手术环境的安静清洁
眼科手术开始后,医护人员关闭手术间前后门,确保手术间的正压状态。限制手术的参观人数,减少手术间工作人员的走动降低手术间浮游菌。手术间里的人员需严格按照手术室的要求更换手术室工作服、鞋子、口罩等,以确保眼科患者拥有一个安静整洁的手术环境。
2.2.2加强无菌技术管理
大量的流行医学资料都显示,医院中的感染绝大多数为直接或间接通过手的接触来传播的。眼科手术的前后给患者滴眼药水或涂眼药膏之前都需规范的洗手,预防感染。眼科手术前,手术人员都需进行规范的手部清洁消毒,术中手术器械、敷料浸湿或有污染应立即更换。
2.2.3建立科学、合理的物品使用制度
针对眼科患者建立完善的护理管理体系及务实的工作作风是有效控制眼科感染、降低医院感染率的重点。医院应成立以科室总护士长、护士长、高值物品库管员、眼科高值物品专科责任人的植入物品管理小组,通过分组管理、层层把关的方式对植入物品的申请、使用、出库、记录与核对严格管理[5]。护士长应定期对高值库检查或抽查,制定高值物品的登记制度及管理制度。
2.3加强眼科手术患者宣教及手术人员的专业知识
做好眼科患者的术后访视工作,医护人员向眼科患者及其家属讲授术后的注意事项,指导患者用药和眼睛的保护工作及定期复查工作,能够有效降低眼科患者的感染,防止并发症的产生。医院应定期组织人员进行感染知识的培训,增强医院医护人员的无菌概念,增强其执行无菌操作意识。
结论:完善眼科手术患者的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感染控制流程,对眼科手术患者实施完善的防感染措施,提高医护人员的预防感染意识,能够有效降低眼科患者眼部感染发生率,降低患者痛苦,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素养和防感染意识。
参考文献:
[1]胡玉纹,陈学波,张亮,等.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01(07):128-129.
[2]吴敬美.骨科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J].齐鲁护理杂志,2014,12(10):89-90.
[3]谢张黄,叶启乐.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2014,30(09):70-72.
[4]王佳,黄荔红,游荔君,等.会阴侧切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控制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02(11):371-373.
[5]冷飞燕.食管癌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19(08):462-464.
论文作者:毛秋菊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7
标签:眼科论文; 手术论文; 患者论文; 因素论文; 医护人员论文; 危险论文; 术前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