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清配合穴位敷贴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肠炎清配合穴位敷贴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王东红[1]2017年在《肠炎清配合穴位敷贴治疗溃疡性结肠炎270例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肠炎清配合穴位敷贴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27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135例与观察组135例,对照组单纯给予肠炎清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肠炎清联合穴位敷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1疗程后的临床疗效,观察组135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然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中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实施肠炎清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具有显着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张喜云[2]2017年在《肠炎清配合穴位敷贴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指出目的观察肠炎清配合穴位敷贴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1月至12月期间诊治的3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治疗方式的不同将纳入病例分为实验组(20例)与对照组(16例),实验组患者给予肠炎清配合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结肠炎丸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0.0%明显优于对照组62.5%(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3.889,P=0.048)。结论肠炎清配合穴位敷贴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且安全性好。

邵兰君, 郝微微, 温红珠, 刘玉婷, 历娜娜[3]2016年在《传统敷贴疗法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运用》文中指出目的:溃疡性结肠炎因其病程缠绵难愈,伴随着不断上升的发病率,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西医药虽然有效,但毒副作用相对较大。探索安全有效,毒副作用小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敷贴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不断被挖掘。方法:总结UC有关敷贴治疗的现状。结论:作为UC治疗过程中的辅助治疗方法,中药敷贴有望在临床治疗减少口服用药,减低复发率方面作出巨大的贡献。

康宜兵, 刘丰, 罗云坚[4]2008年在《肠炎清配合穴位敷贴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5例的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肠炎清配合穴位敷贴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45例分为肠炎清加穴位敷贴组、肠炎清组、对照组,3组临床疗效、肠镜下疗效进行对照,并随访6个月。结果肠炎清加穴位敷贴组有效率达93.33%,肠炎清组有效率73.33%,对照组有效率53.33%。结论肠炎清组、肠炎清加穴位敷贴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肠炎清加穴位敷贴组与肠炎清组对照,临床症状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刘丰, 张北平, 罗云坚[5]2005年在《肠炎清配合穴位敷贴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0例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肠炎清配合穴位敷贴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30例。A组给予肠炎清胶囊(由大黄、牡丹皮、黄连、薏苡仁、白花蛇舌草、木香、乌药、黄芪等组成)治疗;B组在服用肠炎清胶囊的同时予天灸膏敷贴穴位治疗;C组给予固肠止泻丸治疗。3组均以治疗6周为1疗程。结果:总有效率A、B、C3组分别为73.33%、86.67%、53.33%,A、B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0.05)。治疗后主要症状体征的改善B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0.05);而腹痛、腹泻、腹胀的改善B组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0.05)。肠镜疗效总有效率A、B、C3组分别为67.67%、80.00%、46.67%,A、B组与C组、A组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0.05)。结论:肠炎清口服配合天灸膏穴位敷贴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康宜兵[6]2001年在《肠炎清配合穴位敷贴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简称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炎症性疾病,在慢性腹泻专科中较为常见。病变主要影响结肠粘膜,且以溃疡为主,多累及远端结肠,但可向近端扩展,以至遍及整个结肠。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泻、大便带血、脓和粘液及腹痛。现代医学对UC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阐明,未能建立理想的动物模型及治疗效果不够理想成为溃疡性结肠炎是难点和重点。对活动期UC治疗的有效西药多年来基本上还是氨基水杨酸类和皮质类固醇激素。尽管上述两类治疗UC的经典药物在疾病初期可较快控制症状,临床缓解率高,且新制剂全身副反应相对减少,但因其停药后易复发,长期用药副反应增多,部分顽固性患者疗效并不理想。因此,寻找更为理想有效,副反应少的药物成为重点。 本病在中医学属“肠风”、“泄泻”、“肠澼”、“滞下”、“痢疾”等范畴。因所下之物如涕如脓,粘滑垢腻,排出时辟辟有声,故《素问·通评虚实论篇》称“肠澼;因其泻下不爽,粘滞重坠,《局方发挥》称之为“滞下”。这些病名都是从一个侧面描述了本病的特点。1997年10月由国家中医管理局医政司提出,把UC归为“大瘕泻”范畴。 我们认为:本病的中医证候特点是湿热内蕴,久病入络气虚血瘀。病理基础以脾虚为本,湿热、肝郁、瘀血为标。治疗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为原则。急则采用清热化湿、解毒活血等治法,平时以健脾益气补肾为主。据此,自1996年以来,选用清热祛湿,行气活血,益气之药物组成协定处方“肠炎清” 内服,取得良好疗效,且复发率低。肠炎清胶囊是由大黄、牡丹皮、黄连、薏苡仁、白花蛇舌草、木香、乌药、黄芪组成。外用天灸膏由生白芥子、细辛、延胡、甘遂组成,敷贴于既定穴位(大肠俞、脾俞、肾俞)上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本研究观察了内外合治UC15例,总有效率达93.33%,同时与肠炎清组15例(总有效率73.33%)及结肠炎丸组15例(总有效率53.33%)作对照,结果内外合治组明显优于结肠炎丸组,与内治组疗效的差异无 导师:余绍源 罗云坚 黄穗平显着性意义。通过临床应用健脾益气、清热化湿、解毒活血法治疗UC,观察了肠镜、血象、肝功能、免疫学指标的变化从古代文献、现代实验与临床研究等方面论证了UC的病因病机;从经络角度和现代敷贴法原理控讨了天灸膏的外治作用。

陈昌飞[7]2010年在《溃结宁膏穴位敷贴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及对血清IFN-r 含量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观察溃结宁膏穴位敷贴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及血清IFN-r含量的变化。方法:临床选取60例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随机将所观察病例分成二组,即治疗组(溃结宁膏组)、对照组(SASP组),每组各30例。分别给予穴位敷贴和药物内服,治疗周期为60天。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的临床综合疗效、粘膜病变疗效、粘膜病理疗效、中医证候疗效、血清IFN-r的含量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溃结宁膏穴位敷贴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综合疗效与SASP对照组相当(P>0.05);在粘膜病理疗效、粘膜病变改善方面,溃结宁膏组与SASP组疗效相当(P>0.05);治疗组对中医症候的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对形寒肢冷、腰酸、膝软、腹胀四项单项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FN-r含量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治疗组比对照组使血清IFN-r含量下降更大。结论:溃结宁膏穴位敷贴能明显改善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症状及肠道黏膜病变,并能降低促炎因子IFN-r的含量。

余莹[8]2010年在《溃结宁膏穴位敷贴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及对血清IL-4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溃结宁膏穴位敷贴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血清IL-4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脾肾阳虚型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UC)活动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溃结宁穴位敷贴组)及对照组(柳氮磺胺吡啶组)各30例。分别给与溃结宁穴位敷贴及口服柳氮磺胺吡啶治疗60天,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的临床综合疗效、粘膜病变疗效、粘膜病理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不良反应等情况,并用酶联免疫检测法(ELLSA)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IL-4的变化,进行比较研究,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形寒肢冷、腰酸、膝软、腹胀等单项中医症状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临床综合疗效、粘膜病变及粘膜病理疗效相当(P>0.05)。2.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IL-4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IL-4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着(P<0.05)。3.治疗组有1例敷贴部位皮肤损害,对照组有2例出现不良反应,均经适当处理而好转,未影响治疗。结论:溃结宁膏穴位敷贴能提高脾肾阳虚型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中医临床疗效,减轻中医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力。

李勤, 丰芬, 李源, 马婷婷, 安雪梅[9]2013年在《天灸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对近年来天灸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做了简要的概括,显示出天灸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有较好的疗效,进一步提出了这方面研究尚存在的问题。

任彦, 王文荣[10]2015年在《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治疗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对近年来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中医内治的辨证分型治疗、分病期、分病位施治,中医外治的灌肠及栓剂疗法、针刺及温针灸、穴位埋线、穴位敷贴、穴位注射治疗,以及内外合治等方面总结中医治疗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肠炎清配合穴位敷贴治疗溃疡性结肠炎270例疗效观察[J]. 王东红.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

[2]. 肠炎清配合穴位敷贴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 张喜云.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

[3]. 传统敷贴疗法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运用[J]. 邵兰君, 郝微微, 温红珠, 刘玉婷, 历娜娜. 陕西中医. 2016

[4]. 肠炎清配合穴位敷贴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5例的疗效观察[J]. 康宜兵, 刘丰, 罗云坚. 重庆医学. 2008

[5]. 肠炎清配合穴位敷贴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0例疗效观察[J]. 刘丰, 张北平, 罗云坚. 新中医. 2005

[6]. 肠炎清配合穴位敷贴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D]. 康宜兵.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1

[7]. 溃结宁膏穴位敷贴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及对血清IFN-r 含量的影响[D]. 陈昌飞.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0

[8]. 溃结宁膏穴位敷贴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及对血清IL-4的影响[D]. 余莹.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0

[9]. 天灸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研究进展[J]. 李勤, 丰芬, 李源, 马婷婷, 安雪梅. 中医临床研究. 2013

[10].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治疗进展[J]. 任彦, 王文荣. 中医研究. 2015

标签:;  ;  ;  ;  ;  ;  ;  ;  

肠炎清配合穴位敷贴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