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植物造景是园林绿化设计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城市园林植物造景不仅可以创造观赏价值,还可以净化空气,改善环境。基于此,文章简单介绍了园林的绿化设计中城市植物造景的造型设计时应该遵循的原则及配置方法。
关键词:绿化设计;植物造景;作用;原则
一、园林植物造景的基本原则
园林植物造景以强化“三力”为主要目的,即景区吸引力、承载力和生命力。既要将生态、游憩、景观这三个要素结合考虑,还要注重公园绿地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价值。因此园林植物造景主要有生态、经济、景观三个基本原则。
1、生态原则
在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景观造景不仅可以创造出优美的视觉环境, 还可以改善必不可少的物质环境。强化植物的可塑性,增加区域环境生态美感是园林植物造景的关键。植物具有涵养水分、吸音除尘、防风固土以及调节温湿度等生态效应,但是不同的植物种类所需生长环境不同。如果所选植物种类无法与当地生态相适应,就不能生长,甚至无法存活。自然也就无法达到造景效果。另一方面,如果设计的植物群落违背自然植物的发展规律,也无法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因此,在选择植物进行植物造景时,首先必须满足植物与当地环境在生态上的统一。
2、经济原则
在植物种植时,应尽可能降低技术和培养成本,用最少的投入获最好的效果。如多用乡土树种、合理使用名贵树种、选用性价比高的树种等。
3、景观原则
一般而言,植物的种植应着重考虑当地的风土人情、造景目的和喜好忌讳。而且植物造景无论是孤植、对植还是行植、群植和篱植,都需要结合具体的景观主题和周围环境特点来选择合适的造景方法。对于公园植物造景,需遵循五点景观原则:淤能够与公园周围建筑形成和谐统一的型式,做到自然美和人工美的相互协调。合理进行植物造景,可以充分体现植物优美的风韵和丰富的色彩,为周围建筑增添美感,并使其衍生出动态的感染力,增加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美。园林中的植物和建筑是园林建设中的重要部分,二者只有进行良好的搭配,才能形成让人视觉震撼的美感。于能够与公园与水体相互结合。盂能够与园林道路相互结合。榆能够充分体现公园的生物多样性。虞能够充分展现公园的艺术性和文化性。
二、园林植物造景的形式
1、自然式
自然式植物造景就是合理选择树体或树形美观的品种,模拟草原、森林、沼泽、农田等景观,结合水体、地形、道路来组织和种植植物景观。一般而言,自然式的植物景观可以体现植物的群体美和个体美,可以营造出宁静、活泼、深远的气氛。
常用方式有群植、孤植、丛植、带植等。其中,群植指的是大量乔灌木一起种植,形成面积较大的树群。该方式多用在公园草坪的边缘。目前, 都市人们崇尚随性、自然生活,因此群植越来越受到公园植物造景的亲睐。如将大量桃树成片种植形成的桃花园,春天来临,群花争艳,美不胜收。
2、规则式
规则式植物造景是指选择树形美观、枝叶茂密、规格一致的树种, 种植成整齐对称的优美图形的方式。最常见的有四种形式,即对植、行植、分层配植以及图案式配植。
对植是将灌木或乔木以相互呼应的方式种植在中轴线两侧,并以主体景物的中轴线为基线获取景观的均衡关系,一般有对称和非对称两种类型。此种形式最为常见,除了城市公园,还有城市街道两侧、建筑物周围等。行植是植物按一定距离成行种植的方式。
当行植线形是圆形时,也可称为环植。行植行距与株距的大小视树的种类和采光需求而定。城市公园中一般中、小乔木为 3 ~ 5m、大灌木2 ~ 3m、小灌木 1 ~ 2m。双行种植株距 30 ~ 50cm。分层配植是根据选用植物高度不同,在空间上形成草、灌、乔三层景观。而图案式配置就是将植物配植成具有一定美观、能够带给人视觉享受的形状。笔者认为,这里的图案不仅指的是单纯由植物构成的几何图形,还包括一些植物和周围环境组成的优美图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混合式
混合式植物造景是自然式和规则式植物造景的交错组合,多以整体为自然式,局部为规则式植物配植。此种形式规划灵活、园林景观丰富多彩,是目前城市公园广泛采用的一种形式。
三、城市园林植物造景的分析
1、水面的植物配置
生态园林中水面常以自然式的湖面或溪流的形式存在,由于水面景观在生态园林中多开阔静谧,且低于人的视线,利用水生植物点缀水面, 不仅可以增加水面的层次,而且能够丰富水面的物种多样性,使寂静的水面得到装饰和衬托,显得生机勃勃。生态园林中适合水面的水生植物主要是浮水植物、漂浮植物以及适宜的挺水植物,如荷花、睡莲、凤眼莲等, 不同的植物材料在水面上将呈现不同的景观效果,使植物在形态与质地等特性上与水面和谐。
2、水体边缘的植物配置
水体边缘是水面和水岸的分界线。淡绿透明的水色是调和各种园林景物色彩的底色,如碧草绿叶、水中蓝天白云,但对绚丽的开花乔灌木及草本花卉或秋色具有衬托作用。
在符合生态效益的基础上,平直的水面通过配置具有各种树形及线条的植物,可丰富线条构图,达到不呆板,表现出起伏变化的林冠线,使边缘生态景观形成疏密、明暗等强烈对比,做到“素则收之,俗则摒之” 的原则,形成透景线,增加整个环境的情趣,如杭州西湖白堤上桃树相间成景,但不拥塞,在间隙中能观赏两边碧波上的游船和对岸的景色。生态园林的水体边缘植物多为适应浅水生长的挺水植物,如菖蒲、慈姑、千屈菜等,这些植物不仅能对水面起到装饰作用,又能实现以水面和水岸的自然过渡,形成优美的生态景观。
3、生态园林的植物与微地形的搭配
微地形是针对地理学中的巨地形和大地形(平原、盆地、丘陵、高原、河谷等)而言,在景观设计中采用人工改造的方式,在用地规模相对较小的区域,为模拟大地形的形态及其起伏错落的韵律而设计出的地形,其地形高低起伏变化不是很大。
对生态园林中微地形进行植物配置,不仅可以丰富生态园林植物的多样性,增加生态园林的景观层次,而且又能够对微地形起保护作用,防止雨水冲刷导致的水土流失等。
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应首先考虑植物的生态习性,考虑生态环境是否满足植物生长要求,如地形的向阳面和背阴面的植物应根据其不同的环境特性进行选择,在地形的顶端由于风大应选择深根性植物,在临近水体边缘的地形上应选择耐湿的植物等等。
其次要考虑植物在配置时是否符合生态美学特征,是否能够对单一的地形线起改变作用,增加层次,对环境起到美化作用。生态园林中的微地形植物选择应根据当地的气候进行选择,除此之外,还应考虑如生长快四季常绿的植物、抗风抗污染生态效益好的植物等,才能产生富有情趣和适应性强的生态景观。
4、生态园林的植物与其他要素的搭配
除了生态园林中植物与水体和地形搭配外,生态园林中还有其他的要素,如小品、道路等,它们的植物搭配在生态园林中同样占有巨大作用。在小品的搭配上,生态园林植物应充分考虑小品的特点,在思想表达上与小品相协调,合理的选择植物种类及其种植形式,产生更具感染力的小品景观,发挥小品在生态园林中的重要作用。
在生态园林的道路配置中,考虑生态园林的道路中多为自然式园路, 所以种植方式多为自然式,并结合生态环境,选择姿态优美自然、体型高大的植物,加上适当的灌木草本植物的层次配置,创造出既满足生态功能又如宛自天开的自然意境景观。
结束语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因而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有关的人员要不断钻研,尽可能的选择植物造景这种贴近自然的景观建立模式,从而使为人们的生活营造更加良好、舒适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王明海, 向永芝. 城市园林植物造景中适地适树的应用与思考[J]. 工业b, 2015(5).
[2]张娟. 浅谈园林植物造景相关问题[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4(6).
论文作者:张书宝,李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3
标签:植物论文; 造景论文; 地形论文; 景观论文; 水面论文; 自然论文; 林中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