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的词类标注:“各”字词性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词类论文,字词论文,词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导言
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词性,是某词在词类归属上的语法性质。众所周知,汉语的词在语法上难以定性归类。但是,由于实际应用的需要,特别是由于中文信息处理的需要,近年来出版的许多词典,除了一些特别难以认定词类之所属的词,基本上都标出了词性。这是一件好事。万事开头难,有了开头,就会有发展,就会对词类研究有所促进。但是,就目前情况说,还不能给读者造成一个印象,以为汉语的词类问题已经解决或者基本解决了。以影响最大的《现代汉语词典》来讲,较为全面地标出词性的开始于2005年出版的第5版。不过,此前的《现代汉语词典》,对于个别词,也有涉及词性的迹象。比方,我书架上商务印书馆1973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试用本,对于“各”这个词,便已经作了这样的解释:各①指示词。a)表示不止一个:世界~国|本省~地|~位来宾。b)表示不止一个并且彼此不同:~样的服装都备齐了|~人回~人的家。②副词,表示不止一人或一物同做某事或同有某种属性:左右两侧~有一门|三种办法~有优点,也~有缺点|两个人~奔前程|双方~执一词(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1973:335)。过了将近3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订本,仅仅减少个别例子和变动个别用词:各①指示词。a)表示不止一个:世界~国|~位来宾。b)表示不止一个并且彼此不同:~种原料都备齐了|~人回~人的家。②副词,表示不止一人或一物同做某事或同有某种属性:左右两侧~有一门|三种办法~有优点,也~有缺点|两个人~奔前程|双方~执一词(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2002:427)。从试用本到增订本,都出现“指示词”和“副词”的解释,但不能算是标明词性,因为,在用于教学的全国通用的现代汉语词类系统中,没有“指示词”和“副词”这两个对举并列的类,只能让读者从语义角度比较模糊地理解或揣测这两个概念。到了2005年,《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出版。这一版的重要特点之一,是“给词标注词类”,即标明了词性。对于“各”,其解释是:各①[代]指示代词。a)表示不止一个:世界~国|~位来宾。b)表示不止一个并且彼此不同:~种原料都备齐了|~人回~人的家。②副词,表示不止一人或一物同做某事或同有某种属性:双方~执一词|左右两侧~有一门|三种办法~有优点,也~有缺点|两个人~奔前程。③[名]姓(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2005:463)。再到2012年,《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又出版了,不过基本上保持第5版的样子,只作了微小的删改:各①[代]指示代词。表示不止一个(指某一范围内的所有个体):~方|~界|~位来宾。②[副]表示不止一人或一物同做某事或同有某种属性:~领风骚|双方~执一词|左右两侧~有一门|三种办法~有优点和缺点。③[名]姓(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2012:442)。跟以往各版相比较,第5版和第6版仅仅是把“指示词”改为“[代]指示代词”,解说和用例基本不变,但是,毕竟正式使用了“代词”和“副词”这两个词类名目;另外,这两版增补了表示姓氏的名词“各”,作为第三义项。由于这两版是标注词类的,因而自然会引发人们认真地从语法的角度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
观察可知,这两版把“各”分别判定为代词和副词,有一个隐性的语法依据,这就是句子中词语排列位序的两种状态:其一,“各”用在体词性词语前边,语序为“各+NP”。其二,“各”用在动词性词语前边,语序为“各+VP”。从举例看,凡是出现在体词语前边的,“各”判为代词;凡是出现在动词前边的,“各”便判为副词。人们要问,这样的词类判别标准,是科学的吗?下面,让我们先分析一下“各”字的指示代词功能角色,接着描述一下“各+NP”和“各+VP”的多样状态,再接着讨论一下把一部分“各”分裂出来独立为副词是否合适。
二“各”字的指代角色
代词跟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包括数词和量词)、副词一样,能进入小句,充当某个成分,都属于成分词。但是,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包括数词和量词)和副词都各自具有语法上的类特征,即通常所说的语法特征或语法特点。比如,碰到一个能受体词性数量词的修饰、不能受副词修饰的词,可以断定为名词;碰到一个能带宾语的词,可以断定为动词;碰到一个能受程度副词的修饰但不能带宾语的词,可以断定为形容词;碰到一个表示数字的词和后边出现一个表示记数单位的词,可以断定为数词和量词;碰到一个只具有修饰动词或形容词的功能的词,可以断定为副词。这些带规律性的特征尽管并非绝对化地普遍适用,但基本上是可以成为标准的。代词则不然。这是一类指代某种思想对象的词,从总体上说,能够成为词类系统中的一个类别,不是主要根据在组合能力上所体现的语法特征来决定的,而是根据其“游移泛代性”来决定的。所谓“游移泛代性”,指的是在任何宽泛的范围内,可以游移地指代需要指代的任何对象。代词所指代的对象,相当于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和副词所指对象的总和。如果说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和副词是横向排列的分类,那么,代词便是从指代角度跟名动形副等形成纵向排列的一个特殊类型(邢福义1987:200-201)。
凡是代词,都在句中扮演实施指代功能的角色。当然,跟典型的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相比较,“各”是一个特殊的指示代词。这是因为,它不是属于“三身”系统的人称代词,不是用于求代的疑问代词,而在指示代词中,又不包括在近指、远指系统的“这、那”词群之中。不过,不管如何特殊,在任何情况下,它都具有“游移泛代性”。比如:“梅西和罗本各进一球”与“郑智、陈涛和李金羽各进一球”,“各”游移指代了“梅西和罗本”与“郑智、陈涛和李金羽”;“各教授纷纷发言”与“各班干部纷纷发言”,“各”游移指代了“教授”与“班干部”;“张三说一通,李四说一通,各不相让”,“各”游移指代了“张三、李四”等等人物。总之,在游移泛代的功能角色上,“各”跟“我、你、谁、什么、这、那”等等具有一致性。看个实际用例:
上例表明,“各—各”同“你—你”、“我—我”等值,都起着指代作用,而两个“各”和两个“你”、两个“我”中的第一个,都是用在动词前边的!
三 关于“各+NP”和“各+VP”
(一)“各+NP”
NP指量词、数量词、名词、名词短语等体词语。就组配情况说,主要有以下三种。
1“各量”组配。即“各+量词”。形成指量结构。例如:
2)位,我先告辞了!(莫言《红树林》)
3)集中优势兵力,个击破。(柳建伟《突出重围》)
“各量”独用,为数不多,一般就是“各位”和“各个”。“各位”后边可以补出名词,“各个”后边一般不能补出名词。
2“各名”组配。即“各+名词语”,形成定名结构。例如:
4)县教育科派人到村动员。(赵树理《三里湾》)
5)这是新从别省转学来的秦风君,常有文字在中国杂志发表,是研究艺术的。(苏雪林《棘心》)
上例“各村”和“各杂志”是“各+名词”。又如:
6)大军区这回都要来人观摩了。(柳建伟《突出重围》)
7)里昂私立学校都有她的课。(苏雪林《棘心》)
上例“各大军区”和“各私立学校”是“各+名词短语”。
3“各量名”组配。即“各+量+名词语”。这是一种二重定名结构,层次为“各量|名”,“各”处在第二层次之上。例如:
8)通知到个班。(柳建伟《突出重围》)
9)位长官只管吩咐。(陈世旭《将军镇》)
上例的“各+量+名词语”中,量词用了“个”和“位”。也常见用其他量词的。例如:
10)打架本来就是人类生存的本能,是满足类欲望的原始手段。(陆文夫《人之窝》)
11)路援兵虽有五万,可是归弟指挥的只剩下两万人了。(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
12)刘云看着桌子上的处方笺和化验单,脑袋里一片空白。(皮皮《比如女人》)
上例量词用了“类、路、种”。
(二)“各+VP”
有两种结构情况。全面了解,对准确判定“各”的词性至关重要。
1情况一:VP中无“各”。
即“各”的后边出现一个VP,这个VP不管多长,其中都未包含另一个“各”。例如:
13)形式不同,方法异。(陆文夫《人之窝》)
14)服饰态度不同。(鲁迅《论照相之类》)
15)这些人缺乏政治领导,没有明确的战斗方向,又是怀野心。(刘流《烈火金刚》)
16)左右屁股切了七十五刀。(莫言《檀香刑》)
以上四例,“各”后边VP的音节分别为一、二、三、六。音节更多的也有,不再列举。
2情况二:VP中又有“各”。这时,一个“各”字出现在动词语前边,另一个“各”字包含在动词语里头。大体说,可以罗列为四个格式。
A.各+[动+各的名]。这一格式中,第二个“各”作动宾结构中宾语部分的定语,一般带“的”。例如:
17)往后咱走的道儿,分道扬镳。(冯骥才《一百个人的十年》)
18)这些人没有打发走,县政府又请他去开会,别的同志又都忙的工作。(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
也有不带“的”的:
19)就位,不要慌乱!(莫言《檀香刑》)
20)他们像往常一样,互相亲了对方,就回家去了。(路遥《人生》)
B.各+[动+各的]。这一格式中,第二个“各”带“的”形成“的”字结构,作宾语。例如,例17)、18),减去“各的名”中的名词,便成为这一格式:往后咱各走各的|别的同志又都各忙各的。只要在减去名词以后意思仍然明确的,都可以采用这一格式。例如:
C.各+[动+各]。这一格式中,第二个“各”单独用在动词后边,作宾语。如例21),减去“各的”中的“的”,便成为这一格式:你们喝酒,我们吃菜,各管各。只要在减去“各的”中“的”字以后意思仍然明确的,都可以采用这一格式。例如:
D.各+[介+各的名+动]。这一格式中,第二个“各”被包含在动词语里的介词结构之内。例如:
28)住的地方隔开了,按的民族习惯过,互相都蛮好。(《人民日报》1992年9月25日)
上例“按各的民族习惯过”是第一个“各”后边的动词语,其中包含带有第二个“各”的介词结构“按各的民族习惯”。同类的例子:
上例的第二个“各”,分别包含在“以”字介词结构、“把”字介词结构、“被”字介词结构之内。
四 关于“各”字副词说
“各”字的指示对象,由其游移泛代功能所规约。在游移的种种不同语境中,“各”游移指代甲乙丙等等的不同人或事物,具有不定性;但是,在同一语境中,不管用于句中哪个位置,“各”之所指是具有确定性的。
“各+NP”和“各+VP”只是“各”字出现的简单化模式,实际语言运用中二者往往不是孤立使用的。上文所举“各+VP”中的VP又包含“各”,已经说明了这一点。不仅如此,如果再深入观察较为复杂的语言事实,便会对“各”字的使用得到更为全面的认识,从而知道简单化地把动词前边的“各”判定为副词是一种仓促结论。因为,同一语境中不同位置上的“各”是相互制约、相互融通、不可分割的。只要其中一个“各”是指示代词,那么,受到它的管控,跟它呼应使用的另一个“各”便不可能是副词。下面,从由后控前、由前控后、前后夹控三个侧面,验析《现代汉语词典》所用的例句。
(一)由后控前。即:如果后“各”肯定是指示代词,那么,前“各”不可能不是指示代词。从论证上说,这是使用“据后证前”的逻辑方法。上文所举“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打的”,很能说明问题。
《现代汉语词典》各版本,包括从试用本到第6版,讲副词“各”时共用五个例子。其中一个是:“三种办法各有优点,也各有缺点。”这里,《词典》只让读者看到动词“有”前边用“各”的现象。要是名词“优点、缺点”的前边也出现“各”字呢?怎么解释?例如:三种办法的优点,也的缺点。|三种办法的优点和缺点。
同类现象,俯拾皆是。比如动词为“有”的例子:
32)赵刺猬赖和尚的战斗队。(刘震云《故乡天下黄花》)(→赵刺猬赖和尚各有战斗队)
33)旅游者的爱好和追求。(《人民日报》1983年10月14日)(→旅游者各有爱好和追求)
前一例,后“各”带“的”作一个名词的定语;后一例,后“各”带“的”作一个名词性联合短语的定语。显而易见:首先,其中的“各”在不同语境中游移指代了“赵刺猬赖和尚”和“旅游者”。其次,每个例子中的前“各”与后“各”所指相同,后“各”只能是指示代词,前“各”怎么可能是副词?
事实上,“各+[动+各的名]”中的“动”多种多样,不限于“有”。从后“各”的使用情况看,有三种。
其一,“各的”用不用皆可,比如上举几个例子。又如:
其二,“各的”必须用,不能去掉。例如:
其三,“各的”不能一口咬定必须用,但如果不用,起码使原意有所变异或模糊。例如:
不管情况如何,后“各”具有强制性,在词性上起着规约前“各”的作用,这是无法否认的。
还须注意上文已经提到的现象,“各+[动+各的名]”有的可以说成“各+[动+各的]”,有的甚至可以说成“各+[动+各]”。例如:
上例分别是“各+动+各的N·各+动+各的·各+动+各”。仅以“各顾各”(各+动+各)来说,显然是个“主动宾”结构,怎么能说前后两个“各”分别是副词和指示代词?
(二)由前控后。即:如果前“各”肯定是指示代词,那么后“各”不可能不是指示代词。从论证上说,这是使用“据前证后”的逻辑方法。让我们再观察《现代汉语词典》各版本把“各”标注为副词的另外四个例子。
1“左右两侧各有一门”
这里,《词典》只让读者看到动词“有”前边用“各”的现象。要是“左右两侧”的前边也出现包含“各”字的体词结构,便会引发新的认识。例如:“各陈列厅左右两侧各有一门,进出较为方便。”其中,前“各”指代的是“每个陈列厅的左右两侧”,后“各”指代的也是“每个陈列厅的左右两侧”。前者肯定是指示代词,后者不可能是另外一类词。同类现象:
前一例,前“各”指每门学科,受其管控,后“各”也指每门学科;后一例,前“各”指县以上级别的每个党委的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受其管控,后“各”所指也是这些部门。
2各奔前程
跟上例一样,这类例子可以出现前“各”。例如:
上例都用了“各奔前程”,而前例的前“各”和后“各”都指代与会的每个国家的代表,后例的前“各”和后“各”都指代与欧共体单独联系的每个国家。这两例,前“各”肯定是指示代词,这决定了后“各”不可能不是指示代词。
3双方各执一词
同样,这类例子可以出现前“各”。例如:
50)“大哥大”对人体究竟有没有危害,各国研究人员各执一词,争论不休。(《人民日报》1993年5月2日)
上例用了“各执一词”。此例的前“各”和后“各”分别指代相同对象,皆指每个国家的研究人员。既然如此,前“各”和后“各”不应标出两种词性。类似的例子:
上例分别用了“各执一端”和“各执一法”,由于都出现了肯定是代词的前“各”(各种……/各级……),那么,“各执一端”和“各执一法”中的“各”便受到了规约,不可能变性为副词。
4各领风骚
同样,这类例子可以出现前“各”。例如:
上例都用了“各领风骚”,但都出现了前“各”(“各地的风味小吃”“隋、唐、宋、元、明、清各代建筑”)。前“各”和后“各”分别指代相同对象,它们不可能一为指示代词、一为副词。
(三)前后夹控。即由前控后和由后控前同时显现,上下文先后出现前“各”、中“各”和后“各”,所指对象相同,相互印证。前“各”和后“各”肯定是指示代词,那么,中“各”不可能不是指示代词。从论证上说,这是同时使用“据前证后”和“据后证前”的逻辑方法。
上面提到,《现代汉语词典》认定“三种办法各有优点”中的“各”是副词。这个“各”,不仅可以出现后“各”或前“各”,而且可以同时出现后“各”和前“各”。比如:“各种办法各有各的优点。”这就形成可以“前后夹控”的规约局面,从而可以强化不应把中“各”判为副词的认识。在实际语言运用中,“前后夹控”的现象并不罕见。例如:
这两例都是“前管控”,但是,如果说成“各套课本各有各的特色”和“各家更是各有各的绝招”,便是“前后夹控”了。再看下例:
前一例,一个小句里出现“各家……各有各的精彩”;中间一例,等于说“供销各方各打各的小九九”;后一例,等于说“各企业各生产各的”。由于“各N各V各的(N)”中的“各”所指相同,形式上的前后夹控显然表明了中“各”不可能是副词。
五 副词说不能成立之佐证
除了“由后控前”、“由前控后”和“前后夹控”,还有其他佐证,也证明不宜把动词前边的“各”判为副词。略说两个方面。
(一)现代作品中若干可变换说法
1用“各人”相当于用“各”。“各人”不是副词。例如:
2用“各自”相当于用“各”。“各自”不是副词。例如:
3用“自己”相当于用“各”。“自己”不是副词。例如:
4用“其”相当于用“各(的)”。“其”不是副词。例如:
5用“所”相当于用“各(的)”。“所”有指代作用,用在动词前边,一起组成名词结构,不是副词。例如:
(二)近代白话和文言作品中有关现象的印证
1近代白话作品
下面是“由前控后”的例子:
下面是“由后控前”的例子:
下面是可以作为可变换性佐证的例子:
下面是“由前控后”的例子:
下面是“由后控前”的例子:
下面是可以变换求证的例子:
六 结语
词类划分有特定的标准。各家所据语法系统不同,分类结果会有所差异,但是,无论如何,贯彻标准的过程中都必须遵守同一律。
汉语词类系统中,就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词而言,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副词的划分,是根据词的语法特点,而代词的立类,具有特殊性,根据的是其“游移泛代性”,不同的代词,可以分别起到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副词的作用。比如,“这么、那么”是作用上相当于副词的指示代词,但词典上不宜标注为副词。
在给词定性归类的过程中,必须注意词的“语义关系”的参照。只有形式相同而语义全然不同的词,才可以而且应该分成两个及以上语法类。比如,“这条路很直”和“他冷得直哆嗦”,前后两个“直”语义完全不同,自然应该分别判定为形容词和副词;又如,“千万条路你千万莫回头”(《中华民谣》歌词),前边的“千万”跟量词“条”结合使用,表数量,后边的“千万”是“务必”的意思,表语气,自然应该分别判定为数词和副词。相反,凡是语义完全相同的一个词,不得分成两个语法类。比如,“漂亮的办法”和“漂亮地完成了任务”中的“漂亮”语义未变,都是形容词,不能分别判定为形容词和副词。
关于“各”,本文主要作了两个方面的论证。一方面,本文通过事实的分析,指出在不同位置上的“各”,所指对象可以同一,语法上的指代功能不变,因而应该认定都是代词;另一方面,本文用较多的篇幅,描述“由后控前”、“由前控后”和“前后夹控”等情况,指出两个及以上“各”字在人句后的排列配置中相互管控,相互规约,表明了它们都是代词。此外,本文还结合从上古到近代白话的用法,描述了“各”的可变换形式是代词,而不是副词。
本文主要应用了一条选言直言推理的逻辑公式:“各”要么全是代词,要么全是副词。它肯定不会全是副词(“各有各的优势”中,第二个“各”带“的”作定语,绝对不可能是副词;“我们以后各管各”中,第二个“各”作宾语,绝对不可能是副词)。因此,它全是代词。(这样,“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各打各的”,两个“你”、两个“我”和两个“各”都是代词,就合情合理了!)
本文的标题,用“词典的词类标注”打头,是想表示笔者的一点想法和期盼:词典在标注词类之后,类似的情况肯定不仅仅限于“各”。希望借《现代汉语词典》一再推出新版本的东风,众多学者更多地关注语言事实,让词类问题的研究更加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