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瑜伽教学中如何融入形体训练的分析论文

高校瑜伽教学中如何融入形体训练的分析论文

高校瑜伽教学中如何融入形体训练的分析

□ 刘玖妮(沈阳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辽宁 沈阳 110000)

摘要: 针对高校瑜伽教学中融入形体训练的价值进行分析,突出表现在保持学生瑜伽训练的热情,提升学生瑜伽训练的质量等方面。结合高校瑜伽教学的内容,探究形体训练的实施方式与具体对策,为学生带来全新的瑜伽技能学习体验,更好的呈现高校高校瑜伽教学的意义。

关键词: 高校瑜伽教学 形体训练 高校学生

瑜伽的梵文内涵为“一致”和“统一”,瑜伽运动对人们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等会产生较大影响。随着人们生活理念的转变,瑜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具有修身养性的作用,将人体的姿态良好呈现出来,在高校教学中得到推广。形体训练的核心在于“内化道德情操,外化行为气质。”在高校瑜伽教学中融入形体训练,能够丰富瑜伽教学的内容,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掌握瑜伽基本功,更好的呈现瑜伽魅力。形体训练能够发挥强身健体的作用,且能够使学生在运动训练的过程中陶冶情操,获得一定的审美情趣,对学生瑜伽学习能力的提升能够产生重要影响。文章将结合高校瑜伽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高校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1、高校瑜伽教学中融入形体训练的意义分析

高校瑜伽教学中融入形体训练,能够保持学生瑜伽训练的热情,提升学生瑜伽训练的质量,对高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能够产生重要影响。

1.1、保持学生瑜伽训练的热情

相较于其他体育项目而言,瑜伽是较为新颖的课程,很多学生均初次接触瑜伽课程,其水平具有参差不齐的特征。在学生基本功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学生的瑜伽动作学习效果、理解能力不同。一些学生可能在短时间内难以达到瑜伽运动的要求,一些学生可能在运动中存在着动作笨拙、身体僵硬的问题,使得高校瑜伽教学产生了“事倍功半”的效果。将形体训练课程融入到高校瑜伽教学中,能够提升高校瑜伽课教学的质量,使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形体训练基础,进而在瑜伽运动中则能够更好的参与其中,提升学生的瑜伽运动兴趣,保持学生的瑜伽训练热情。

护生对考核方法的认同,为考核方法改革提供了依据,但本调研仅选取了二年制护生作为研究对象,结果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研究考核对教学效果的检验以及如何充分发挥考试的反馈调节功能,重视考核后信息的分析处理及意见反馈,提出改进措施,指导教学工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无线传感器网络课程是已项目、实例为主线的教学方式,基本理论知识的讲解学习均以视频、课件的形式通过线下学习获得,每个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均围绕项目、实例需求来组织开展,课堂上以小组讨论、答疑解惑解决实际的工程问题或是根据课前的理论知识测试反馈,有针对性的讲解相关知识点。如图2所示,无线传感器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主要由课前视频、课堂教学组织和综合评价三个方面构成。

肿瘤转移是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转移前微环境的形成是肿瘤转移的关键步骤[1]。肿瘤转移研究领域先驱David Lyden教授发现原发肿瘤分泌的细胞因子为肿瘤细胞在转移灶的定植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并提出了转移前微环境的概念,彻底改变了人们对转移级联反应的认识[2]。目前已经可以确定的是,肿瘤细胞的远端转移器官不是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转移扩散发生之前原发性肿瘤主动选择性修饰的“土壤”,以利于播种转移的“种子”[3]。

1.2、提升学生瑜伽训练的质量

瑜伽运动对人体的稳定性、平衡性等要求较高,在形体训练的方式下,能够对人体的肌肉功能远端发挥约束效果,满足瑜伽运动对要求。形体训练方式能够直接影响高校瑜伽教学的质量,且在教师适当播放音乐的方式下,使学生能够在缓慢的音乐中自由的舒展主体。在音乐的辅助下,使学生肢体骨骼、肌肉能够逐步运动,塑造美的体形。

形体训练具有形式多样化的特征,其锻炼的位置较多,可以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运动项目的设计,将基本动作练习与强度训练等成套动作融入其中,对学生实施各个身体关节、韧带以及肌群的运动指导。教师需要坚持循序渐进的思想原则,先为学生实施形体训练,而后指导学生参与瑜伽运动。充分了解学生的运动负荷,合理设计形式训练活动,对学生的体脂、耐力等身体功能状态均能够产生积极影响,使学生的心血管功能状态得以改善。

2、高校瑜伽教学中融入形体训练的路径

2.1、高校瑜伽教学中形体训练的内容

形体训练以舞蹈为基本,而把杆训练为各个阶段均需要设置的重要课程内容。形体训练内容需要坚持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初期重点训练内容为身体素质的基础性形体训练,从把杆、“地面”训练,逐步转变为离开扶把的姿态训练、舞姿组合训练等,而后对高校学生实施专业的的身体素质形体训练,比如包含平衡、转体训练等等。

身体动作的组合训练具体包含弹跳、均衡、转体、波浪与柔韧等四类动作,为瑜伽形体难度动作的主要内容。身体动作组合训练,主要设计于形体训练的后期阶段,为学生掌握初期形体训练技巧、中期形体训练技巧基础上,为学生实施全面的形体训练指导,为学生高难度瑜伽运动技能的掌握奠定良好基础。

在各类身体动作组合训练的方式下,能够增强学生的瑜伽基本动作掌握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全身协调配合的方式下,更好的完成瑜伽动作。在张弛与放松的交换状态下,呈现出各个身体位置的正确形态,保持肢体运动的稳定性。在动作的最大幅度,动作移动以及幅度转变等方式下,保持肢体及肌肉的协调关系。

(1)集中形体训练,而后瑜伽锻炼。

(4)身体动作组合训练。

(3)舞姿组合训练。

舞姿组合训练的内容具体可以使用芭蕾舞的基本舞姿,指导学生塑造形体,发挥舞姿训练的作用。比如可以通过芭蕾舞的单腿屈膝前(后)举站立——阿提丢动作,单腿后举站立——阿拉贝斯、单腿侧上举站立——艾卡地等舞姿的练习等等,使学生在手臂位置变化的基础上,使自身上体处于弯曲、扭转的状态下,在不同的肢体动作呈现方式下,表现出差异性的神态。姿态为人体各个位置、各个环节构成的整体概念,在其四肢各个位置配合的方式下,才能够呈现出完美的艺术形态。

高校瑜伽教学活动中,舞姿组合训练为瑜伽形体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瑜伽技巧学习能力的提升,身心素质的发展能够产生重要影响。舞姿组合训练中需要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可以将其安排在瑜伽形体训练的中期阶段,其作用在于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形体训练内容之后,将学生所学习的瑜伽动作与形体动作相互融合,使高校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瑜伽运动,提升学生的瑜伽运动学习质量。

“地面”训练指的是坐在地上、躺在地上、卧于地上等实施各类训练活动,统称为“地面”训练。比如可以指导高校学生坐在地上参与勾绷脚背练习、吸腿练习等。侧卧在地上实施旁吸腿、仰卧吸腿练习等。“地面”训练能够增强学生的肌肉掌控能力,对学生机体张力的保持能够产生重要影响。在高校学生瑜伽训练中,可以将“地面”训练课程设计在学生形体训练的初期阶段,为学生实施全面且个性化的“地面”训练指导,使学生的肌肉线条延长,以免学生的肌肉向横向发展,或者转变为成块状形态,对学生瑜伽运动能力的提升能够产生重要影响。

由于桩后土拱跨中截面为最不利截面,同时拱顶前缘M点(见图7)相对后缘点更加不利,因此前缘点要满足强度条件[10]。

(1)把杆训练。

把杆训练的主要内容包含扶把的各种站立、擦地、蹲、踢腿及屈伸锻炼等。在学生形体训练基本技巧掌握的基础上,可以指导学生划圈,实施身体的弯曲与波浪旋转,将其重心进行转移,检验学生的平衡力及跳跃能力。把杆训练为瑜伽形体训练的基础性内容,每个学期均需要将其融入到形体训练项目中。以把杆训练的方式对学生实施慢动作分解、练习等,能够使学生身体姿态更加规范,使其平衡能力不断提升,且能够增强学生腿部的肌肉力量,使学生的肢体柔韧度更强,身体力量的控制能力提升,身体姿态更加轻盈。把杆训练对学生瑜伽技术的细节性掌握能够产生重要影响,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训练意识,保持正确的动作概念。

第二步,对残差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若为原序列平稳,则说明投资情绪变化与股价变化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结果见表4。

2.2、高校瑜伽教学中形体训练的内容

(2)“地面”训练。

是呀,遇到困难我为什么总是先哭呢?妈妈说得对,遇到问题,一定要想办法解决,哭是懦弱的表现,我要做一个坚强的男子汉!

瑜伽运动在音乐的旋律中,能够通过各种形体呈现美、塑造美,学生在形体训练的过程中,也能够跟随着音乐节拍加深对瑜伽运动对理解,使学生能够更快的适应瑜伽课程教学活动,缓解学生学习的疲劳感,其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

比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以压、拉肩、下桥等等运动方式,增强学生肢体的柔韧性。以舞蹈、徒手以及成套动作等,提升学生的大脑支配能力、同步运动能力,感受各个位置肌肉运动中所能够产生的差异性感觉,持续提升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在形体训练的过程中,可以将瑜伽运动的四分之一时间用以实施形体锻炼。比如在计划课时60学时实施瑜伽运动学习的情况下,则可以将10-15课时用来先参与形体训练活动,其动作具体包含手位练习、把杆练习、徒手组合练习等等,使大学生的柔韧性、空间体位感觉等能够更加体系,获得优美且正确的身体姿态。集中练习的方式下,能够具有较强的连贯性特点,其作用效果也相对比较理想。在学生具备一定瑜伽运动基础的情况下,为其后续的瑜伽运动奠定良好基础,提升高校瑜伽运动教学的质量。

(2)强化形体训练,贯穿瑜伽运动。

高校瑜伽运动中,需要明确认识到形体训练的重要意义,将形体训练融入到整体瑜伽运动中。在瑜伽教学的开始及结束阶段中,均指导学生适当参与瑜伽运动。比如在课前锻炼中,主要指导学生通过形体训练,帮助学生舒筋活血,发挥热身的作用,使学生能够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中。在课程结束前,还可以通过形体训练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得到关节、肌肉的放松,且巩固本堂课程中的学习内容,发挥课堂总结的作用。

高校瑜伽课程教学中,形体训练包含多个方面内容,对学生身体功能、肢体协调能力的提升能够产生重要影响。在具体的项目选择过程中,教师需要基于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选择,在锻炼的时间、运动的强度等方面进行科学设计,对学生实施量化分析。适当运动能够对学生肢体柔韧度、协调性产生积极影响。在每堂课程80分钟的情况下,可以将课程中15-20分钟的时间用来实施形体训练活动,使学生能够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中。

在指导学生参与形体训练中,可以适当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发挥运动辅助的作用。教师可以将学生比较喜欢的轻音乐融入其中,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形体训练中,需要对学生的空间感、均衡性等进行观察,课程教学的重点在于学生的手位练习、把杆练习以及组合练习等方面。结合学生运动的情况实施针对性指导,多与学生交流,为学生实施思维的引导。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在小组合作的方式下,使学生之间相互协作、相互鼓励,增加学生的课堂话语量,也能够提升瑜伽教学的质量,为学生带来全新的瑜伽学习体验。

AS是一种复杂的慢性进行性疾病,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1]。临床研究证实,二甲双胍具有血管保护作用,可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12]。AS是T2DM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血管内皮受损可进一步加剧AS恶化程度,而由此引发的心血管事件也是导致T2DM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13]。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在AS发生、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研究报道,二甲双胍可活化5′-腺苷单磷酸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后者可通过抑制p53和干扰素γ诱导蛋白16(IFI16)来阻止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从而干扰血管的重构、减缓AS的进程[14]。

3、小结

形体训练对高校学生瑜伽学习能力的提升能够产生重要影响,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协调能力、身体姿态以及柔韧度的指导,使学生的肌肉及肢体控制感能够持续提升。高校瑜伽运动中,教师需要明确认识到形体训练的重要意义,基于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选择,在形体锻炼的时间、运动的强度等方面进行科学设计,将形体训练融入到整体瑜伽运动中。有效开展形体训练活动,能够使学生更加积极、自信参与到瑜伽运动中,在张弛与放松的交换状态下,呈现出各个身体位置的正确形态,保持肢体运动的稳定性,对学生艺术修养的培养也能够产生重要影响,建议在瑜伽教学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培禹,李尚滨,孙毅红等.基于微信的体育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验研究——高校瑜伽翻转课堂个案研究[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9(02).

[2]苗子蕊,吉丽娜.普通高校瑜伽课程的设计与探讨——以遵义师范学院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9,9(04).

[3]王爱民.普高女生体育形体训练课程教学活动模式与内容研究——以中华女子学院体育形体训练课为例[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4,26(03).

[4]尹珊珊,陈芹,侯胜.MO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健身瑜伽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8,26(10).

[5]周大坤.高校瑜伽教学中融入形体训练的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3(04).

[6]黄霞.瑜伽运动对女大学生身心发展之影响以及课程设置价值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8(08).

[7]王晶.瑜伽健身术融入高校形体训练教学的可能性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4(30).

中图分类号: G8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902-(2019)-06-134-2-JF

标签:;  ;  ;  ;  

高校瑜伽教学中如何融入形体训练的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