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负担不重,教学质量高--论外语教学模式的优化_英语论文

学习负担不重,教学质量较高——略谈优化外语教学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较高论文,教学质量论文,教学模式论文,不重论文,负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们学校是上海新课程教材改革首轮试点单位。两年来全校师生坚持改革创新,优化教学模式,努力探索一条“学生负担不重,教学质量较高”的新路,初步取得了一些成绩。94年我们学校出了高考上海地区试点卷文科状元,95年高考升学率100%。我教的文科班40名学生中考入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外贸学院、华东师大外语学院等外语专业的学生有13名,学生中有3人获95年市科技英语竞赛三等奖。

一、激活动机,创设情景

孔子早就把学习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知学、好学和乐学。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应付为主动探求知识,使之成为乐之者。这是教师设计课堂教学首要考虑的。我在Warming up教学中根据有趣生动、能懂易说的原则选用了下列语言素材作为教材:Questions and Answers,Advanced English Story Reproduction,Step by Step,Words andTheir Stories,Science Report,News Report等。这些教材语言地道幽默,语速适中,知识性趣味性强,内容新颖,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动机。当他们知道自己听懂了原版录音后,更是信心陡增,一扫过去的畏难情绪。针对学生中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我设计了如下的课堂教学步骤,面对全体学生,人人参加,各得其所,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内容 目的

Ⅰ.True and false

把握语言素材大意。

Ⅱ.WH questions 准确理解,把握关键词

语和句型的用法。

Ⅲ.Reproduction 培养学生用外语进行综

合概括的思维能力,做

到简洁流畅。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原来基础差的学生从Ⅰ级逐渐向Ⅱ级过渡。届时我对教学内容再作适当的调整,使学生永远处在一个跳一跳就能获取知识的学习状态中。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浓厚的兴趣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推动他们兴致勃勃地去学习外语。

新教材词汇新、语境新,学生普遍感觉熟悉亲切,学了就可以用,突出了语言的交际功能特性。我在教Language Structure/Function时采用一听、二跟、三操练的模式。一听是让学生合上书本听录音,理解语言环境和对话内容,新词、句型给予适当提示。二跟是跟着录音复述句子,要求学生模仿到位,发音准确,升降调自然流畅。然后才让学生打开书本,教师对知识点作适当讲解。三操练是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运用所学语言进行再创造。这个教学环节分两步走,一是根据教材设置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自编对话或小故事;二是由教师给Talking points,有点像命题作文。题目可以是当堂给,也可以是隔天准备的。我选用了下列话题:体育和球类运动,音乐与流行歌曲,假日旅游,生活小事,上海新貌,电影电视观后感,新闻趣闻等。由于学生熟悉喜欢这些话题,如流行音乐他们比教师懂得更多,他们便有话好说,课堂气氛活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操练的形式也可以是多样的,可以是一人一句接龙式的,可以是小组内交流后推派代表的,或是学生自愿的,教师当堂打分,以示鼓励。

二、优化课堂教学,培养能力

提高外语教学质量、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关键在教师,在于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模式,在于教师的教学技术、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手段以及课堂管理诸环节上。总之,为了优化课堂教学,得动脑子、想法子。高中阶段语法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掌握了语法可以丰富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为今后的自学深造打好基础。不少学生觉得语法枯燥乏味,看看懂了,做做就错,像一团乱麻理不出一个头绪来。学生碰到的问题在于没有对获得的语言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信息加工过程。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语言信息进行分析、整理、编码、贮存,以利提取。好象一个图书馆,只有对图书分类归档,需要用的时候才能信手取来,为我所用。学习语法也是同样的道理。我指导学生整理出下面的网络。

碰到句子,应先找出主语和谓语。只要主谓分析好了,问题就解决了一半。需要谓语的,应考虑时态、语态,已有谓语并且不需要并列谓语的,才考虑非谓语并确定哪种形式。对于非谓语的各种用法,排列类比,熟谙它们的异同点。简单句和复合句也可以作出相应的分析。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就要训练和教会学生进行综合、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

学生抱怨单句理解的习题最难,看看句子都差不多,不知道该选哪句。其实,学会了分析,做单句理解就不难。单句理解的题型概括起来有两类:一类是识记型的,检查学生对某个词组或句型的识记辨义;另一类是推理分析型的,学生应从词汇、时态语态、语气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作出判断。

例1 At that time no more than thirty policemen were stationed in a small town.

A.The small town had more than thirty policemen for thestation.

B.Only thirty policemen were in the small town then.

C.There were less than thirty policemen stationed in the small town then.

D.Less than thirty policemen were sent to the small town at the moment.

这个句子就是考查对no more的识记。

答案是B。

教师还应从no more比照归纳出:

no more…than和……一样不

Tom is no more diligent than his brother.

not more than:at most至多

There are not more than fifty studdnts in the classrooom.

no less than多达

He walks no less than five miles to school.

例2 What would be healthier than to be brought up in a happy family?

A.What can a happy family do to one's health?

B.How can one be healthy in a happy family?

C.There is nothing better than to grow up in a happy family.

D.Children from a happy family are healthier than those from an unhappy one.

句子是一个比较结构,疑问词是What,关键在于对healthier一词的理解。这里有两层涵义,一是指肉体的,一是指精神的,综合起来是better.优越。而D仅是字面的意思,没有反映原句的内涵。正确的答案是C,有什么比让孩子在幸福家庭中成长更好的呢?

三、减轻学生负担,变减法为加法

近年来学生的书包越背越沉,减轻学生负担已成为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的热点话题。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使他们在德智体诸方面均衡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是教改的方向。为此我们学校提出了“学生负担不重,教学质量较高”的口号。我在外语教学上进行了尝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内紧外松

课堂教学要紧凑,学生的双基训练要当堂练透,课外作业布置则宽松。紧凑的核心是精,教师要明确每堂课的教学任务,并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设计教学。语言课是一门实践课,教师的讲授应控制在半课时之内,腾出一半多的时间给学生操练,讲练结合,一课一得,环环紧扣。如高一第五课Language Structure的知识点是被动态的将来时,我指导学生整理了旧知识,归纳出主动语态改变成被动语态的三要素:

Ⅰ.object→subjectⅡ.be+p·p·Ⅲ.by whom

这三要素中找对宾语是关键,其次是提醒学生注意被动态结构be有人称、时态、数的变化。对学生易错的句式如make sb.do sth.,see sb.do/doing sth.,to be going to do sth.等进行操练。抓紧了学生的课内活动,他们课外才可能有精力去钻研去发展。同时,学生的认知内驱力会促使他们去探索新知识,去听I B S新闻,去读原版小说。看看是减法,实质是加法,学生学得更生动,更扎实。

2.错一不二

分析学生平时作业和试卷,我发现许多错误都是重复出现的。如果让学生对错误进行解剖分析,知其所以然,避免今后重犯,省去了许多时间和精力,提高了效率。我让每个学生准备一本错题集,对错误分门别类,一目了然。

3.宁早勿迟

会考的补全对话、高考的写作在试卷中所占比重很大,宜抓早抓紧,省得临渴掘井,加重学生的负担。补全对话,说白了是一种藏匿式的翻译,要教会学生懂得从提示和上下句中去找答案。至于写作,那是一件细活,如果教师从高一抓起,从词、句、篇的训练开始到学会用连词,懂得起承转合、长短句相交,学生拿高分也不是不可及的。

4.见缝插针

语言的学习自有它的特殊规律性,持之以恒,细水长流,定有收获。每天花点时间听听读读,时间不多,得益却不少。要培养学生见缝插针学习外语的好习惯,晚饭前、临睡前等稍纵即逝的零星时间都是学习外语绝好的时机。

5.去粗存精

会考、高考是指挥捧,与之相配的习题浩如烟海,不加选择地推给学生做,势必拖垮学生。学生捧着书来问我问题,我除了解答他们的问题外,总要把书本留下通览一遍。要给学生减压,教师得先给自己加压,读了书以后教师就能指导学生该去做书中的哪些部分。不少习题集都是互相摘抄,重复的多,有新意的题目少,教师只要把有代表性的题目给学生讲清楚就行了。我一直认为教师手中应有一本书,它可以是教师自己写的,或是他人编写的,但教师本人一定要认真研习过,裁剪增补,为我所用。所选题目要考虑到深广度,注意选入有新意的并能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题型,以求帮助学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6.互帮互学

提倡互帮互学,形成一种研讨学风。同学中谁遇到了问题,拿出来一起讨论解决。同学间的接触毕竟比同教师的接触多,对于基础差的学生他能及时得到帮助解答,对于基础好的学生也是一种促进。常见学生为了一个句型争得面红耳赤,一道好的习题互相传阅,这种学习氛围无疑是外语学习的催化剂。

7.优化环境

每周星期五是学校英语角活动时间,我总是参加并和学生一起活动。我们还邀请澳籍教师和他们的子女一起参加,使英语角增色不少。学校开设了英语竞赛班,培养尖子学生。这样,除了课堂教学,再加上选修课、活动课,三个板块一起滚动,互为补充,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外语学习氛围。学生反映课内课外的活动,为他们创造了一个听说外语的小环境,现在说起外语来自信多了,找到了感觉。有的学生外出上街碰到了外国友人主动当起了向导,树立了中国学生良好的形象。

标签:;  ;  

学习负担不重,教学质量高--论外语教学模式的优化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