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论文_韩建娣

浅析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论文_韩建娣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齐贤中心幼儿园,312065)

摘要:健康是人类的最基本要求,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而很多时候心理健康问题通常被人们忽视,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家庭、幼儿园、社会等。因为心理健康与幼儿一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息息相关,因此需要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而事实上,在幼儿的健康教育中,通常偏重幼儿的身体保健教育,而欠缺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本文分析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一、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也不足;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还没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缺乏比较严密的系统性;三、理论与实践的脱离;四、教师缺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五、具体操作中的非科学性。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影响因素;重要性

一、引言

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应该是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不仅需要健康的体魄,还学要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幼儿是家庭的希望,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幼儿健康成长,就可能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相反,如果幼儿不健康成长,就有可能成为对社会无用的庸才,甚至会堕落成为破坏者。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希望能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所帮助。

二、幼儿心理健康的含义

在谈到幼儿心理健康这个定义时,不可回避的就是心理健康这个概念。究竟怎样才能算是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绪良好,个性健全,能够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协调,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标准的心理状态。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对自己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

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自己的个性特点,都有一个比较现实的、正确的认识。了解自己能干什么,适合干什么;对于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也不会苛求自己。

(二)有自信自立精神和自我发展的心理动力

心理健康的人,一般都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和自我发展的驱动力。从而在困难和逆境面前能够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冷静地对待和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使得自己不断前进。

(三)能够和他人和睦相处,善于协调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的人,对人对事通常都能采取和睦相处、克已让人的态度;对人际交往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能够采取友好的、宽容的、公平的、有理有节的方式处理,容易与他人沟通、合作和相处。

(四)主动适应环境,顺应社会需要

心理健康的人,能自觉地调整个人和环境的关系,不是让环境顺应自己,而是使得自己去适应环境。在任何复杂的环境中,一方面保持自己人格和个性上的特点;另一方面,又具有扬长避短和适应环境需要的应变能力,无论在艰苦的逆境中,还是在顺利的环境中,都能很好地发展自己。

判断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不可能用一个统一标准来衡量,因此一般学者认为,应该以整个行为的适应情况为基准,而不能过分看重个别症状的有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一)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也不足

世界卫生组织在1977年就提出了健康“应是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完备状态”,将心理与社会适应这两个内容作为了健康的基本要素。但是,在很多的幼儿园中,目前对健康的认识仍然仅仅停留在生物——医学模式的水平上,还没有实现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新模式的转变,因此普遍存在着偏重生理保健、忽略心理保健的现象。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的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普遍缺少幼儿心理健康知识,对幼儿身心关系的认识不够清晰,没有意识到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导致许多人将幼儿心理的一些异常表现看成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自然现象,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还没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缺乏比较严密的系统性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未能形成自己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迄今为止,全国除了少量有关幼儿心理卫生、行为与情绪问题等方面的书之外,尚未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著出版。

(2)在全国为数不多的开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中,开设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课程的又是少之又少。

(3)无论高校还是幼儿师范,都还没有一本全国通用的幼儿心理健康方面的教材。

(4)尽管《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了要做好幼儿的心理保健工作,但是内容分散、零乱,大部分体现在其他内容之中,比如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引导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等。但这些内容之间缺少一个内在的联系系统和统一的观念,而且还有很多有关幼儿心理健康及教育的内容还没有纳入到教育之中或者仍没有引起教育者的足够重视。这导致我们在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通常只能借鉴其他相邻学科或者中小学、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经验,而且整合也不够。

(三)理论与实践的脱离

近年来,注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幼儿园逐渐增多,他们在实践中也积累了很多有益的经验;高校中也有不少教师开始重视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使得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也日益增多。但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值得引起人们注意,那就是理论与实践的脱离。一方面,高校中从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者较少到幼儿园中去进行指导,更少有去建立几个点以便长期进行实验;另一方面,幼儿园在开展此项工作时,往往只能是停留在一种对表面现象的认识,不能够由现象认识到其实质,因此,很多时候其工作的最终结果只能是一种经验的总结,而难以使其得到更深远的发展,主题也难以深化,影响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进行。

结论:

时代在不断发展,教育在不断改革,坚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德育教育的标志,是提高幼儿整体素质的关键所在,也是摆在每个幼师面前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正所谓“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不可能传授给孩子一生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而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乐于探求新知识和创造的激情与精神、良好的道德品格和习惯,才是我们应该赋予孩子的宝贵财富。作为幼师要用爱去点亮每位幼儿心中的那盏"灯",扬起前行的风帆。只要有更多的人去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这一核心问题就有可能实现,那么教育这朵花才会越开越美。

参考文献

[1]刘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2]张丽莎.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J].中国健康教育,2001,17(3).

论文作者:韩建娣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1

标签:;  ;  ;  ;  ;  ;  ;  ;  

浅析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论文_韩建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