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公共人力资源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鲍晓峰
(连云港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职业介绍服务中心,江苏 连云港 222006)
摘 要 :阐述了连云港市公共人力资源市场的现状,分析了连云港市人力资源市场存在的问题,认为技能人才供需矛盾突出、求职人员无法胜任工作、“40/50”失业人员找工作难、就业质量不高、人员流动性突出以及信息化落后,是影响连云港市就业质量提高、经济高质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公共人力资源市场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公共人力资源市场;人才供需矛盾;经济高质发展;连云港市
公共人力资源市场是将传统的由人事部门组建的人才市场、劳动保障部门组建的劳动力市场(或职业介绍机构)以及教育部门组建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统一融合而成的现代人才服务平台。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并在带动就业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首批对外开放城市,连云港市的人力市场发展与全国的发展同步,在调节人力资源、促进就业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为连云港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的保障。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连云港市的人力市场发展中也呈现出一些不适应发展,甚至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笔者结合职业介绍服务的工作实践作一探讨。
一 、连云港市公共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现状
“十二五”时期,连云港市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幸福港城”工作主题,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坚持改革创新、稳中求进,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取得新发展,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1.3万人,期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1%,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9.65万人,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培训,实现每年新成长劳动力培训工作全覆盖。开展创业培训6万人,创业带动就业人数3.1万人,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7.8万人,新建市级以上创业孵化基地40家,市、县、区全部建成省级创业型城市。
2017年,在连云港市公共人力资源市场进行单位登记的招聘人数达22.26万人,登记求职人数为21.28万人次。其中,第二产业需求占50%,第三产业需求占49%;从行业需求来看,用人需求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以及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占总需求人数的47.2%、16.27%、14.73%,总计占据了近八成的市场需求份额。
从各类职业的需求状况来看,需求人数最多的职业类型为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商业和服务业人员,分别占总需求的37.97%和37.44%,而技术人员需求占11%;从文化程度的需求状况来看,高中和大专学历的需求仍然占据总需求人数的主导地位,分别为47.19%和34.78%。求职者技能需求初级技能占58%,中级以上占8%。
从连云港市公共人力资源市场运行实践来看,在连云港市的就业市场上,结构性就业问题表现突出,就业质量提高受限,呈现出的一些问题影响全市经济社会的高质发展。
二 、连云港市公共人力资源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 技能人才缺乏,结构性供需矛盾突出
根据化妆品进口关税、消费税和增值税的常见税率,可令,t=10%,c=30%,ν=17%;根据网易考拉的样本数据,令R=1%。由此计算可得:W1=45.47%P,W′=83.86%P,W2=166.04%P。故买家选择“购买单件化妆品”的收益为38.39%PQ1,选择“购买套装化妆品”的收益为 P(2%Q1+4.37%P÷μ)。 因为 38.39%PQ1>P(2%Q1+4.37%P÷μ),所以在此税率和优惠率假定下,买家会选择“购买单件化妆品”,则卖家的收益为PQ1r。
据笔者与这类求职者沟通了解到,很大程度上在于求职人员无法胜任工作。当下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特别是城市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高分低能”情况严重,在校学习成绩不错,应聘时提供的材料确实让招聘单位满意,然而到了工作实践中就显示出了“低能”,因而在还没有干满试用期就被解聘,于是不得已再次回到人力资源市场。据笔者与招聘单位沟通了解到,这类“高分低能”的求职者,不仅仅动手能力差,很多人往往眼高手低,本来应聘的岗位不能胜任,岗位培训、师傅带徒的时候还心气很高,甚至趾高气扬,与管理者的沟通也十分困难,征求他意见给他换个岗位,他还不愿意干,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单位不得已只能解聘。可见“敲门砖”再硬气,没有点真本事还是不行的。
为深入了解和熟悉掌握有关本领域的研究成果及最新动态,笔者查阅了国内中国知网(2001—2018年,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 EBSCO host数据库(1980—2017年,外文期刊)及相关官方网站搜索关键词“排球比赛”、“弹跳测试”“弹跳”,检索到的相关中文文献14篇,外文文献19篇。此外,翻阅了排球运动教程、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等书籍,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在连云港市人力资源市场上,求职人员呈现出“两高一低”状况,本科以上高学历人员和高中以下低学历人员比例较高,高级职业技术人员占比较低,高学历人员不愿意就业操作工岗位,低学历的一般求职者缺乏应聘岗位所必要的技能,形成结构性供需矛盾。由于技能人才供需矛盾突出,形成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未能合理匹配,结构性失业较为突出,高技能人才短缺突出,难以满足产业升级的需要,企业“招工难”与劳动者“就业难”并存。
(二) 求职人员无法胜任工作,反复应聘增加了人力资源市场运行成本
笔者在工作中认识了很多“40/50”人员,发现他们找工作难的根本原因在于自己没什么特长,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许许多多非常平凡的岗位也提出了新要求,比如,就连仓库保管、物业管理、保安这类岗位,缺乏电脑应用能力也难以胜任工作。虽然有再就业岗位培训,但也杯水车薪,加之对他们来说培训也很难学得下去、到岗位上很难应用。因为稍微有点能力的“40/50”人员,有人学会计,有人用自己的积蓄做小买卖,有人会摊煎饼,有人学习贴膜,有人去跑保险,有人做家政,有人去找兼职,不怕辛苦也能赚钱。走到公共人力资源市场上来求职的大多属于能力较弱的。因而“40/50”人员在劳动力市场上“再就业”十分艰难。论体力、精力比不上进城务工人员,论文化比不上待业的大学生,因此他们只能应聘一些报酬最低、条件苛刻、甚至没有正常休息日的岗位。
考虑到增压风机入口负压较高可能对炉膛内压力产生的影响,针对锅炉膛压不足,火焰状态不稳的情况,在排烟口处可加入耐高温、微压型变送器,信号接入中控系统,实时监控报警,保证锅炉膛压。
高技能人才始终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我国进入“质量时代”之后,这一现象将愈加明显。中国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伴随着全球化的浪潮,正式告别了“世界工厂”。一个时代的结束,另一个新的时代来临了。在中国步入“质量时代”发展的过程中,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也在不断攀升。
国家有一个“40/50”政策,凡是超过40岁以上的女士,50岁以上的男士,因下岗失业,有下岗证,统称为“40/50”失业人员,国家对 “40/50”失业人员有相关的照顾政策,包括领取失业保险金、提前退休等,但是政策的优惠面是有限的。
(三) “40/50”失业人员再就业难,影响民生
这类无法胜任工作求职人员,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个社会问题,由于其反复应聘、反复被录用、反复被辞退,不仅增加了公共人力资源市场的运行成本,使得公共人力资源市场相关统计数据难以得到真实反映;也增加了招聘单位的管理成本,甚至还要处理辞退时的一些纠纷,招聘单位十分反感这类应聘者,但是仅仅靠应聘材料是无法识别的。
图8展示了在本文提出的移动节能策略下,UAV随地面IoT设备(L=100)的运动而改变其布署位置时的动态轨迹.此次实验共模拟100个地面移动IoT设备的实时运动,导致各簇UAV的最优布署位置动态变化过程,图8(a)展示了20个单位时间内5个UAV的分簇移动过程,图8(b)展示了10个单位时间内2个UAV的分簇移动过程,其中★为UAV的初始位置,为UAV的最终位置.IoT设备的实时运动,导致物联网结构不断变化,设备分簇也动态更新,但基于本文的方法,UAV能够实时移动到其最优位置,在保证通信节能和移动节能的前提下,实现与移动IoT设备的数据交换.
在人力资源市场运行实践中,常见到已经找到工作的求职人员相隔不长时间又回到人力资源市场应聘的情况,一年数次反复应聘者屡见不鲜。
近年来,鲁西集团积极响应国家“调结构、转方式”的号召,充分发挥集设计研发、制造安装、运行管理、创新提升于一体的发展优势,抢抓发展机遇,注重创新,不断调整产品结构,集中精力开展特色化工园区建设,走出了一条“一体化、集约化、园区化、智能化”的科学健康发展之路。而这一切为鲁西化肥的不断创新与领先,提供了坚实基础与持续的后劲。
(四) 就业质量不高,人员流动性突出,影响经济的高质发展
早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就提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既是国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共同愿望,也是当前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实现包容性就业增长并协调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就业援助”与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同,它是一项从根本上解决就业困难人员家庭困难的措施,它与计划经济时期的安置就业也不相同,而是通过财政、税收等政策扶持,既能够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又能够减轻企业负担,降低企业人工的成本,增强企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
目前,连云港市经济迈向高质发展,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就业质量提高到了更高位置,人力资源发展由低技能向高技能型转变。但是,目前从连云港市公共人力资源市场发展现状看,仍处于最基本的转型发展阶段,能够解决好就业是当务之急,距离高质量就业还有很大差距,这种现状与连云港市经济迈向高质发展是不相适应的。
(五) 信息化工作滞后,不能适应市场要求
中国的人力资源正在转型,劳动力成本的上涨、新生代劳动力进入职场、员工法律意识的增强及对自主权的渴望,这些都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以互联网络为代表的科技的飞速发展,对信息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连云港市公共人力资源市场管理的信息化工作需要不断完善,才能适应市场要求。
三 、促进公共人力资源市场发展的对策
(一) 加大就业扶持力度,由“就业援助”到实现高质就业
本次国有水利工程水价采用目前已执行的水价。目前国有水利工程执行水价为 《石首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石首市水利工程农业灌溉水费收取和使用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石政法〔2006〕10 号)规定的价格,其中水田每年7.2元/亩,旱地每年5元/亩。
政府应加大就业扶持力度,实现“就业援助”到高质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平等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努力实现充分就业;实现从开发岗位来安排就业转到提高劳动者适岗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努力提高劳动者技能层次,和谐劳动关系,提高劳动者的生活质量。
(二) 开展校企合作,促进大学毕业生充分就业
高校毕业生是新增劳动力的主要渠道,逐年增多的毕业生也带来了越来越大就业的压力。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在850万左右,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政府应为毕业生搭建多渠道就业平台,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举办各类针对毕业生的大型招聘会、网络视频招聘会、各类校园专场招聘会,努力实现毕业生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三) 搞好职业指导,提高培训质量
随着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企业单位用工自主权日臻完善,“40/50”下岗失业人员成为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他们下岗失业后,比较稳定的经济来源断绝,上有老下有小,子女尚在求学中、父母已经进入老龄,还要缴纳社保金,其生活之艰难可以想见。因此“40/50”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直接反映民生状况,涉及到社会的稳定,但这类人员的再就业却非常困难。
政府应在做好职业辅导上下工夫,对“40/50”人员、对大学毕业生、军转人员开设有针对性地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推行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贯穿从学习到工作各个阶段、适应劳动者和市场需求、符合工匠精神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培养造就新型技能型劳动大军。完善落实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制定发布基本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工种目录。培训应结合岗位实际需求,切忌“泛泛而谈”,高质量的培训对于求职人员和用人单位都是十分重要的。
(四) 推进人力资源信息化,建立城乡一体化网络系统
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市场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健全人力资源市场统计发布制度,依托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发挥基层网格化管理的作用,开展全市人力资源基础情况调查工作,形成统一的城乡一体的人力资源数据库。完善城乡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制度,建立对城乡各类劳动者的动态跟踪管理机制,及时维护更新人力资源数据库。发挥人力资源数据库的基础管理作用,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失业率”统计制度,为全面研判就业失业态势、完善就业政策、有效预防失业提供决策依据。制定出台促进全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实施促进人力资源服务发展的重大项目,努力提升全市各类人力资源中介机构的服务水平。
综上所述,应进一步完善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机制,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加大重点群体就业扶持;坚持劳动者自主就业和市场调节就业相结合,统筹推进城乡就业创业工作,激发全民创业潜力,逐步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
参考文献 :
[1] 荐言.坚持就业是民生之本 将促进就业作为安国之策[J].中国就业,2011(10):1.
[2] 闫月.高技能人才供需矛盾突出 2020年缺口将达2 200万人[EB/OL].(2018-07-08)[2018-10-12].http://www.scxdf.com/news/xxxw/28603.html.
[3] 温圣巍.如何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2-12-05(3).
[4] 丁芳,张本效.我国就业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J].新西部(理论版),2015(11):5-6.
Research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ublic Human Resources Market Development in Lianyungang City
BAO Xiaofeng
(Career Introduction Service Center, Human Resources and Social Security Bureau of Lianyungang City, Lianyungang 222006, China)
Abstract :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ublic human resources market in Lianyungang city, and analys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human resources market in Lianyungang city. It holds that the prominent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skilled personnel, the incompetence of job seekers, the difficulty of finding jobs for 40、50 unemployed persons, the low quality of employment, the outstanding mobility of personnel and the backwar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re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improvement of employment quality and the high quality of economy in Lianyungang city. On the basis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of developmen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human resources market.
Key words : public human resources market; contradiction between talents supply and demand;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Lianyungang city
中图分类号 :C91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33X(2019)02-0113-03
DOI: 10.3969/j.issn.2095-333X.2019.02.030
收稿日期 :2018-11-10;
修订日期: 2018-12-10
作者简介 : 鲍晓峰 (1965-),男,河南尉氏人,连云港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职业介绍服务中心经济师,主要从事公共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及智能化发展方面的研究。
(责任编辑:徐习军 实习编辑:赵 宁)
标签:公共人力资源市场论文; 人才供需矛盾论文; 经济高质发展论文; 连云港市论文; 连云港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职业介绍服务中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