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与控制措施研究论文_胡丽华

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与控制措施研究论文_胡丽华

杭州恒正造价工程师事务所

摘要:本文首先对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的内涵进行简要介绍,然后从预算编制、工程变更、编制人员素质等多个方面挖掘超预算的成因,最后提出几点有效的解决对策,力求通过提高工程造价编制合理性、严格控制工程设计变更量、提高工程造价管理者素质等方式,使超预算问题得到有效的抑制与避免。

关键词:工程造价;超预算;主要原因;控制措施

引言:近年来,建筑工程行业得到飞速发展,但仍然存在些许问题,超预算便是其中关键的一点,究其原因,主要由于一些外部因素与预算人员自身因素导致,不但使工程的投资成本受到影响,还会使后期工程效益蒙受损失,因此解决工程超预算问题成为建筑行业的主要工作之一。

1.建筑工程造价预算含义

造价预算是指未来对工程项目建造时,在工资、材料等方面的资金投入以及工程竣工后经济效益的预算,企业可根据预算结果预测本次工程的价值,从而判断是否可以投资。可见,工程造价预算是对工程建设支出与收入进行总体预算,为业主、投资者提供大致的收入范围,工程造价包括本次工程的全部资金投入,预算结果可能与实际工程有所差异,但偏差应控制在允许范围,故而称为预算[1]。

2.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主要成因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建筑工程行业得到迅猛发展,但是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工程造价超预算问题时有发生。对此,建筑行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超预算问题的主要成因进行挖掘和分析,以免为工程项目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

2.1造价概预算编制不合理

在工程造价管理中,造价概预算编制问题属于工程造价超预算的主要成因。编制工作是在工程开始之前开展,根据市场实际情况与工程情况确定数额。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建筑企业存在编制内容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问题,且许多预算人员以编制为依据进行评估,很容易出现超预算问题,使整体工程开展受到严重影响。一般情况下,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为:一是原始数据与工程建设存在偏差,导致超预算产生;二是受到不可控因素影响,如自然灾害等,导致超预算发生;三是工作者在预算编制时存在不合理行为,如数据信息采集不全,无法充分体现投资情况,使编制合理性降低。

2.2工程设计变更较多

在建筑工程中,工程设计与整体造价之间存在紧密联系,一旦设计缺乏科学性,将导致工程项目出现多处变更,从而引发超预算问题。总体来看,产生此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没有充分了解工程实际情况,许多地方都是凭借个人经验进行设计,致使设计内容与实际工程存在诸多出入,导致工程一边施工一边修改;二是设计者没有与建设单位及时沟通,导致设计意图不明,出现设计变更;三是在招标时,建设单位为了控制造价,将一些与实际不符的内容加入其中,设计标准较低,导致实际施工出现大量变更;四是建设单位为了提高项目审批概率,故意降低投资额度,导致设计变更[2]。

2.3编制人员自身素质较低

从实际情况来看,人为因素也是引发超预算的主要因素之一,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预算人员作为造价编制的主体,在知识水平、专业能力、实践经验等方面均会影响造价合理性,据调查,部分预算人员的专业知识有限,在能力与经验上有所不足,导致其编制的预算因考虑不周、方法不当等原因,增加超预算的发生概率;另一方面,在造价预算编制时,没有对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考察,项目中的各项费用只是单纯根据工程资料与个人经验进行编制,使超预算现象的发生几率进一步增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控制措施

3.1提高工程造价编制合理性

在工程造价预算中,预算编制十分重要,对是否实现工程造价具有决定性作用,对此,应不断提升造价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主要措施为:

(1)熟悉施工图纸、精准计算工程量。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应反复审阅施工设计图纸,深刻领悟设计者的意图,在熟悉整个工程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造价预算控制,最大限度的避免错误产生;

(2)编制人员亲临现场,深入实践。在预算编制前,编制人员还应做好充足的准备,例如,仔细审阅收集相关文件,获取与施工标准相关的各类信息,在熟悉建筑工程预算定额、材料预算价格、取费标准的基础上进行编制;

(3)客观分析各项价格因素。在工程建设中,需要的设备、材料以及购置费用等占据较大比例,在价格方面存在不同波动。对此,编制人员应对设备型号、材料、性能、价格等有充分的了解,并且提高市场灵敏度,掌握设备市场价格变动规律,避免工程因价格波动受到巨大影响,还应构建造价差价检测系统,对各项造价指标进行动态检测,根据实际情况对差价进行灵活调整[3]。

3.2严格控制工程设计变更发生

工程设计变更势必会引起工程造价的变化,对此,应加大对设计变更的把控力度,通过严格的变更审批,完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设计审查,尽可能的降低设计变更对工程造价产生的不良影响,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建立专业的审查小组,严格审查工程设计变更方案,使方案明细更加清楚,内容更加完善,将建筑结构、功能设置等内容综合分析,避免因追赶进度导致设计不全等问题产生;

(2)构建工程变更风险评估机制。一般情况下,设计变更导致施工方案、材料使用也随之而变,建立风险评估机制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变更信息,从而使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一旦出现设计变更情况,首先要判断是何种变更,如某一标段变更或者局部变更,当变更范围较大时,需要相关人员掌握材料市场信息,因为大范围的变更势必会在短时间内增加某种材料的需求量,使材料价格有所波动,造成投资成本增加,工程造价增加。因此,相关人员应对材料、工程方案、经营计划等综合考虑后,有效评估工程变更带来的各类风险问题;

(3)提高控制变更力度,当某一工程需要变更设计时,首先要判断变更的必要性,然后经过相关部门的严格审批与现场工程师确认后才可实施,并在相关部门进行备案;

(4)规范签证管理制度。在签证过程中,需要对签证对象、时限、主体以及权限等进行明确,保障内容相关要素齐全,对于无法达到设计变更要求的申请一律不批。通过规范签证制度的方式,降低设计变更几率。

3.3提高工程造价管理者素质

工程造价预算作为一项综合性工作,对预算者的素质要求较为严格,不但要求其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还要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首先,预算人员应充分了解预算相关法律法规;其次,在预算管理和控制方面,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最后,还要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对此,建筑企业应注重对预算人员定期培训,构建优秀的教育平台,使其充分发挥自身的本领与技能。另外,企业还应关注预算人员的生活,为其营造出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使其能够无后顾之忧的投入到工作之中,成为一名高素质、高能力的预算管理人员。

结论: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中,工程造价对整体工程的影响较大,一旦预算存在较大误差,势必会对工程盈利情况产生不良影响。对此,企业应提高工程造价编制的合理性、严格控制工程设计的变更量、提高工程造价管理者的素质,使超预算情况得到有效抑制与避免,实现工程利润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陈志坚. 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与控制措施[J]. 四川水泥, 2018, No.264(08):239.

[2]李崔. 分析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与控制措施[J]. 江西建材, 2017(22):242-242.

[3]朱梅珍. 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及控制措施研究[J]. 住宅与房地产, 2018, 509(24):37+72.

论文作者:胡丽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5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与控制措施研究论文_胡丽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