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知识管理与图书馆工作创新_图书馆论文

试论图书馆的知识管理与工作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知识管理论文,试论论文,图书馆论文,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图书馆的知识管理

1.1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涵义

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就是图书馆把知识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运用到图书馆管理之中,在图书馆信息管理的基础上,拓展其服务对象,即更重视对知识进行识别、提取、组织、开发、存储、传播,以达到知识扩散、知识创新、知识增值的目的。

1.2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内容

(1)知识资源的管理。知识资源的管理是对显性知识的收集、组织、存储和传播使用,并使其发挥效益和作用的全过程。它包括知识组织管理和知识应用管理。①知识组织管理即对信息资源的多次加工、整理、组织,把有使用价值的部分进行挖掘存储,建立动态有效的知识库。②知识应用管理即有针对性地为用户提供深层次、多样化的知识服务,并把握用户需求,积极开发适用型知识产品。

(2)人力资源的管理。人力资源的管理是对隐性知识实施的管理,主要体现为人力资源管理,通过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进一步激活图书馆员的发展潜能,并进行知识创新管理、技术创新管理和组织创新管理。

(3)知识服务的管理。图书馆的知识管理,不管是对隐性知识的管理还是对显性知识的管理,落到实处,都是以知识为内涵,以服务为中心,走知识服务之路。图书馆的知识服务是连接用户和市场的纽带,因此,图书馆的知识服务管理十分重要。

(4)知识创新的管理。图书馆知识创新管理就是对馆内、外知识的生产、扩散和转移所构成的网络系统的管理。它包括知识的组织创新管理、理论创新管理和技术创新管理三个方面。

1.3 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模式

秦铁辉、徐成把知识管理概况设计为(图1)模式:

图1 知识管理模式

图1中的①知识交流指图书馆内的员工,通过相互间的直接交流学习他人的隐性知识;②知识挖掘指图书馆通过各种知识挖掘的手段和方法,鼓励员工把自己隐性知识贡献出来与组织整体分享;③知识存储指实现“显性知识之间的链接”的手段;即存储组合而成的新的显性知识到知识库;④知识学习指图书馆员工学习存储在知识库中新的显性知识,再经实践活动把这些显性知识变成自己的内在体验;⑤知识捕捉指从图书馆员工的知识交流中捕捉知识这一环节,使隐性知识怎样社会化全面呈现出来。

综合国内外作者的各种观点,笔者把图书馆知识管理总结为(图2)模式:

图2中的知识总库是指图书馆中的全部知识资源。图书馆实行知识管理,首先,要抓好专业队伍的更新,队伍更新包括员工头脑中的知识更新和通过引进高素质情报专业人员改善队伍原有结构进行更新,队伍不断更新后随时利用知识总库中的知识进行知识创新、服务更新;其次,要抓好技术更新,技术更新包括:人工智能、智能代理(Agent)、知识与知识地图、数据挖掘、分布式搜索(DS)、系统安全等的及时更新,技术不断更新,可以使知识总库中的知识充分快速利用,促进图书馆的服务更新和技术更新;第三,要抓好服务更新,服务更新包括:知识咨询服务、知识库导航服务、个性化知识服务、特色知识库服务等的更新,它通过队伍更新、技术更新,通过知识总库中的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使自己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大幅度提高,从而,进一步促进服务不断更新,更新后的服务技能、方法、手段进入知识总库;第四,抓好知识创新,知识创新包括:机构、机制、评价等的不断创新,知识不断创新是通过队伍更新、技术更新,通过知识总库中不断累积,不断更新的知识的运用,而得到知识创新,创新后的知识重新进入知识总库,周而复始,使知识创新不间断地进行。

图2 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

2 图书馆的工作创新

2.1 管理体制创新

2.1.1 树立以人为本和知识管理的理念

人是创造知识、传播知识和应用知识的主体,必须充分激活人与技术两大管理要素并实现有效结合,才能成功实施图书馆的知识管理,特别是要在人这一核心要素的激活上下功夫。图书馆应充分考虑员工的需求、理想和愿望,充分尊重员工的个性和价值,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事相宜,最大限度地为员工的知识创新提供充分的扩展空间和信任空间,才能不断地激发员工的自身潜能和创造力,使人脑中的知识资源转化为现实的劳动生产率。在图书馆的知识管理中,人是管理的核心内容,因此,图书馆的工作创新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知识管理应促使馆员具有不断创新和不断运用新知识的能力,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力求最大限度地调动和使用知识资源,达到提升整体的活力。运营好知识管理,可以提高人员的工作能力、工作效益和专业技能,提升团队创新的响应能力。因此,图书馆的工作创新必须树立知识管理的理念。

2.1.2 改革传统组织机构,创建知识管理体制

图书馆实行知识管理,首要问题是改革图书馆传统的组织结构,即从“金字塔”型的馆长→副馆长→主任→副主任→组长→副组长→馆员的垂直管理等级结构入手,逐步减少纵向层次,增加横向联系,通过合并功能重叠部门,简化业务分工,使其逐渐趋于扁平化,即建立起一套柔性的灵活的知识型管理体制。从而,使纵向管理行政人员锐减,业务工作人员大增,它不但减少了工作管理环节,又具有灵活性和应变力,各业务部门之间更具有渗透性,更有利于馆员组建学习型团队组织和自我所需更多更宽知识的不断学习。因此,这种开放性、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既有利于节约人员,又有利于人才的综合利用,还有利于实现知识的快速准确传递,因而,可以极大地满足知识服务、知识创新的需求。所以,这种精简的组织结构十分有利于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实施。

2.2 服务创新

用户对知识的需求是图书馆服务的导向。高校图书馆在管理创新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增强信息服务功能,提高信息服务能力。图书馆在继续开展原始文献传递服务的基础上,要将信息服务的重点从原始信息提供向信息内容增值服务转移,即面向知识内容的服务。图书馆开展知识服务的主要形式可以包括知识咨询服务、知识库导航服务、个性化知识服务、知识评价服务、特色知识服务等,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支持用户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过程的知识和能力是图书馆实现其社会价值、参与知识市场竞争的手段。因此,特色服务将是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方向。

此外,图书馆在开展服务的过程中,必须实现从“书本位”到“人本位”的转移,即在“用户第一”原则的指导下,开展基于内容的专业化垂直服务,动态的全程服务。把读者需求与图书馆提供的信息服务相结合,通过信息分析重组形成符合需要的知识产品并对其评价,建立针对具体读者的服务责任制。

2.3 技术创新

目前,图书馆要真正实现知识管理和工作创新还面临种种困难。其一,开展数字化网络知识服务遭遇网络发布信息量过大,网络发布不及时,不能高效率地开展用户服务;其二,收集、加工、组织网络上的信息遭遇信息内容杂乱无章、体系十分庞大,给用户所需信息资源查询、提供造成极大困难。因此,将人工智能技术与网络信息服务有机结合,建立起全社会的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寻求新的支持知识服务的网络智能知识服务系统从而达到在整个知识管理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实现知识共享是大势所趋。

2.4 知识创新

图书馆的知识创新是在知识挖掘和发现的基础上,不间断地实现知识资本的更新、整合和知识的增值服务。知识的增值服务不仅仅是指查找、获取知识,而是指在原始知识的基础上,结合用户提出的问题和问题的环境,并利用馆员头脑中的知识和能力,对现有的知识进行加工处理,形成虚拟馆藏,提供用户服务。图书馆只有把知识管理不断地运用到用户服务中去,以知识作为桥梁和纽带,以服务创新为手段,充分发挥图书馆中的显性知识和馆员头脑中的隐性知识的能动作用,才能最终达到知识创新。

收稿日期:2008-05-05

标签:;  ;  ;  

论知识管理与图书馆工作创新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