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阅读障碍的成因浅析论文_张宗红

高中化学阅读障碍的成因浅析论文_张宗红

山东垦利第一中学 257500

我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各个年级段的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阅读障碍,给实施阅读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阻力。因此,我对高中化学阅读障碍的成因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归纳梳理:

一、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造成阅读障碍的前提因素

阅读习惯是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养成的,必须经过不断重复的练习和巩固才能形成。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尤其是理科课堂教学一般还偏重于“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做,学生看;老师板演,学生抄”的说教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只注重教,不注重学”,教师帮助学生将所有知识“理解深、理解透”,然后“讲深、讲透”,讲得“清清楚楚”,讲得“脉络分明”,学生的自主阅读行为、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就在这种不知不觉地教的活动中被慢慢地剥夺、钝化、挫伤、失去了。他们仅有的一点阅读兴趣则是靠像武侠小说一类的读物来维持。久而久之,养成了一种“只追求情节,不追求细节;只要内容,不要形式;只了解大意,不去字斟句酌;只看局部,不看整体”的不良阅读习惯。对于像理科教科书这种逻辑性强、说理性严谨、需要字斟句酌但枯燥无味、没有情节的一些科普读物,何来兴趣可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对高一、高二部分班级同学的教科书进行抽查发现,教材上没有留下阅读痕迹的同学大有人在,有的同学甚至把教科书放到哪儿都搞不清楚。

二、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学生对图象、声音等的感知增强了,但对文字信息的感知弱化了,也是学生产生阅读思维障碍的重要原因

学生把大量的业余时间消耗在电视、电脑前,因此,用来阅读文字的时间相对较少或者很少,这样他们积累起来的有关阅读的实践经验就较少,在实际的阅读活动中就不能应用有效的策略去指导、监控、调节自己的阅读过程。现在,电视、电脑几乎成为家家户户必备的一种家电,“人”尤其是“学生”的绝大部分业余时间都是和电视或电脑一起度过的。由于图片信息直观、有趣,且配有一定的解说词,所以,这种信息比较容易接受,不需要太多的思考,动用的脑细胞也比较少。

相比之下,以文字为符号的信息,抽象、无味,理解起来较难,特别是理科教材,概念严谨,说理严密,要求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一篇文章,有时候一个晚上都不能搞清楚,而图象信息例如漫画在几秒钟之内就可捕捉。久而久之,导致学生有关阅读的元认知能力较差,有关阅读的元理解能力较差,最终导致排斥阅读。

以上两点带有普遍性,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都存在着的。但对于化学学科,尤其高中化学语言的高度抽象性与模糊性,要求学生主要是通过抽象思维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由于高一年级的学生刚由初中进入高中,无论是学生的认知结构还是他们的思维能力层次都不可能很快地由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初中思维方式转为以抽象思维为主的高中思维方式,进而产生了阅读障碍。

化学语言的模糊性也是造成学生阅读障碍的直接因素。就知识角度来分析,中学化学是以强调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流的基础学科,其特点是以化学实验为起点,采用描述性的解释语言,简约化地研究最基本的化学事实和规律。由于化学现实问题的复杂性和模糊性,中学化学的内容对一些化学现象虽有一定的解释,但仍处于尚未完全可知的状态。化学理论的获得一般是通过归纳的方法得到,很难像数学那样比较精确,有严密的逻辑性,规律中有太多的例外,一般之中有太多的特殊,于是无法用精确的方法全面解释某些化学现象,也无法用比较准确的语言来描述某些化学事实,从而过多地出现了像“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等模糊性语言。所有这些,不能不说对学生的阅读造成了障碍。

论文作者:张宗红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2月总第1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8

标签:;  ;  ;  ;  ;  ;  ;  ;  

高中化学阅读障碍的成因浅析论文_张宗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