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应用的价值分析论文_王乾魁

(眉山市人民医院放射科 四川 眉山 620010)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MRI与CT检测对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不同之处与其临床价值。方法:统计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共收治8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检查方法不同分为MRI组与CT组各44例,MRI组行MRI检查,CT组行CT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式对病情的诊断价值。结果:将两种检查方式结果与手术结果对比,MRI组患者检出率为95.45%,而CT组检出率仅为77.27%,MRI组临床价值更高,P<0.05。结论:CT与MRI检查各有所长,将两种检查方式结合互补使用,对诊断腰椎间盘突出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MRI;CT;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2-0154-02

腰椎间盘突出是青壮年及中老年人常患的疾病之一。由于其腰椎间盘各部分,尤其是髓核,骨骼各方面等方面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受到某些外力因素的作用下,使髓核组织从破裂的纤维环突出至后方的椎管内,刺激或压迫相邻脊神经根,使腰部产生剧烈疼痛,一侧或双下肢麻木或疼痛等临床症状[1]。临床对该病的诊断主要以CT与MRI为检测手段,本文分析研究两种检查方式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患者均来自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8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所选患者均出现腰痛、下肢放射痛、马尾神经症状,体征上表现为腰椎侧凸、腰部活动受限等[2]。将其按检查方式不同分为MRI组(n=44)与CT组(n=44)。MRI组男性22例,女性22例,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52.5±6.8)岁,病程3~24个月,平均病程(14.5±5.3)个月;CT组男性23例,女性21例,年龄35~69岁,平均年龄(51.5±7.2)岁,病程2~30个月,平均病程(15.5±4.5)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观察具体病变部位。

CT组:采用用GE-prospeed FII CT机扫描检查,间盘层厚2mm,间隔2mm,椎体层厚5mm,间隔10mm。扫描层厚与椎间隙中心线保持平行,常规对腰椎L3、L4、L5进行扫描。

MRI组:常规使用矢状面SE序列T1WI成像、快速SE序列T2WI成像及横断面T2WI成像扫描。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行两种检查方式与手术结果是否一致及其准确率,判断其临床价值。根据病理变化及CT、MRI表现可分为以下类型:膨隆型、突出型、脱垂游离型、Schmorl结节[3]。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行两种检查方式后与手术结果的一致性发现,MRI组患者检出率为95.45%,而CT组检出率仅为77.27%,相比之下,MRI组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更为接近,且准确率较高P<0.05,见表1。

3.讨论

椎体是由椎间盘与周围韧带连接组成的,而腰骶部受到的压迫力与损伤力最大,因此,椎间盘也容易出现各种问题,腰椎间盘突出则是比较常见的一个腰部疾病,据有关报道指出,椎间盘突出症以腰4~腰5、腰5~骶1发病率最高,约占95%[4]。一般常见于青壮年,因青壮年体力活动较多,腰肌劳损程度也比较严重,久而久之,椎间盘也发生变性,严重甚至坏死,腰椎间盘的突出发生的阶段也意味着其局部组织承受过多的压力与活动度。

国内外研究表明对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除询问一般病史与常规体格检查之外,也可借助其他影像学科技进行诊断[5]。临床上常以X线、CT、MRI等检查方式,X线检查有时可见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增生等退行性改变,是一种间接的提示,对有无结核、肿瘤等骨病,有重要的鉴别诊断意义;CT检查作为检测骨病的金标准,可比较清楚的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大小形态与神经根、硬脊膜受压移位等情况,也能显示椎板与小关节增生肥大、黄韧带肥厚及侧隐窝狭窄的情况。但检测的同时也会对人体产生较大的辐射反应,有一定的伤害,所以要酌情检测;MRI检查作为一种能全面的观察腰椎间盘病变情况的高端检查方式,在不同层面的矢状面与所累及的横切位影像下,清晰而又明显的表示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形态,并显示出其与硬膜囊、神经根等周围组织的关系。比较特别的是可明确诊断出椎管内是否存在其他占位性病变,且对人体无放射性损害,这对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本文经研究后将患者的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对比,发现在检出准确率方面,MRI组检出准确率明显高于CT组,且检出率高达95.45%(P<0.05)。表明使用MRI检查对椎间盘突出的诊断有较为重要的意义,效果与价值均高于CT检查。

综上所述,CT与MRI检查均有其临床价值,各有优缺点。CT检查适合经济能力较差的患者,且检查结果出来较快,但辐射较重,危害大;而MRI诊断价值高,辐射程度较低,同样检查价格也较高,适用于临床症状明显但CT检查无法确诊的患者,将两种检查方式结合互补使用,对诊断腰椎间盘突出有极高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谢忠伟.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准确性及临床价值[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1):25-27.

[2]杨伟铭,宁飞鹏,林定坤等.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时的功能状态与影像学区域定位的关系[J].中华骨科杂志,2014,34(3):280-284.

[3]李长青,周跃,王建等.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靶向穿刺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3,23(3):193-197.

[4]韩奕,申勇,赵建等.MRISTIR序列对非神经根源性腰痛患者的诊断价值[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3,23(4):312-315.

[5]谢忠伟.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准确性及临床价值[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1):25-27.

论文作者:王乾魁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1月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1

标签:;  ;  ;  ;  ;  ;  ;  ;  

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应用的价值分析论文_王乾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