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划分与争论_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论文

论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划分与争论_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论文

关于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划分与论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本主义论文,发展阶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826(2002)11-0031-05

一、划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依据

对于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划分,笔者认为应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并能被资本主义现实经济发展所验证。

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生产方式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处于矛盾运动中,其中,生产力起着决定的作用,“社会生产关系,是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而变化和改变的”。[1](P345)正是这种生产方式的内部矛盾运动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资本主义社会作为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社会形态,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也是推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及其向更高级社会变革的动力。

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之快是以前各社会形态所没有的,这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运动与前资本主义各种社会形态比较出现新特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了适应生产力迅速发展的要求,必须通过多次重大局部调整和变化。资本主义之所以到目前仍有生命力,正是得益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多次重大局部调整,生产关系的调整为生产力发展提供了条件,使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维护,使生产力在其中能够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说:“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2](P33)

资本主义社会像以往一切社会经济形态一样是自然历史发展过程,正如马克思所说:“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3](P11)因此资本主义从产生到灭亡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在这一历史时期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容纳能力要由小变大,直至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为止。事实上,资本主义已经经历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演变,从90年代以来开始进入以经济全球化为特征的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这些带有不同特征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正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局部重大调整后所表现出的不同形态。每一次局部调整都会在生产、交换、流通、分配和消费领域出现众多的变化,这些变化的意义均可归纳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容纳能力的扩大。因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运动通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多次重大局部调整反映出来,使资本主义发展具有了阶段性。

在这些阶段里,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通过重大局部调整后,它对生产力的容纳能力扩大,并绰绰有余,这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就会成为生产力的发展形式,相应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中就会出现一个长期繁荣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容纳能力相对生产力发展变小,在达到饱和时,生产关系就成为生产力的桎梏形式,阻碍生产力发展。相应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就出现了经济增长缓慢,经济周期缩短,危机严重程度加剧等现象。一般来说,资产阶级并不会自觉自愿地调整生产关系,往往是较大的经济危机迫使其调整生产关系,使资本主义进入下一个阶段。最明显的例子,是在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中出现的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美国定型,是从私人垄断调整至国家垄断的典型。

根据在资本主义历史时期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运动,资本主义发展可明显分为产业革命阶段、自由竞争阶段、私人垄断阶段、国家垄断阶段,从90年代以来开始进入以经济全球化为特征的国际垄断资本主义。

二、关于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划分的不同观点

目前对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划分有多种不同观点。主要分歧是对当代资本主义处于何种阶段的意见不一致。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看法:

1.当代资本主义处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这种观点认为,资本主义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在封建社会母体中孕育、成长并最终取代封建主义的阶段,从15世纪到18世纪中叶的英国产业革命,为期约300年。第二阶段是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阶段,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第三阶段是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从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四阶段是二战后出现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这种观点在80年代中后期十分盛行,目前仍有大多数学者持这种观点。这种观点以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列宁曾指出,资本主义已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并基于对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研究,特别是战后国家资本的出现,以及西方国家“福利国家”政策的实施,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全面干预等新现象,认为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这一观点的主要缺陷在于对于90年代至今,由于新自由主义思潮对发达国家政府政策的影响,以及从80年代开始到90年代末结束的西方国家的国有资本私有化浪潮,国家对经济活动干预的全面削弱、福利政策的减少、跨国公司对全球生产和消费的控制等资本主义最新的发展没有给予充分的注意。

2.当代资本主义处于社会资本主义阶段。这种观点认为,当代资本主义已超越了列宁所讲的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发展到社会资本主义阶段。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8世纪末开始的以蒸汽化为标志的第一次科技革命,使欧美各国摆脱了封建主义的羁绊,进入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19世纪末开始的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使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20世纪末开始的以信息化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了社会资本主义阶段。这种观点的主要缺陷:一是,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中得不到验证。因为,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中,电气化曾直接推动了20世纪10-20年代的资本主义国家长期经济繁荣,但不能说明战后西方国家50-60年代的长期经济繁荣。战后西方国家的长期繁荣并不是因为电气化推动的,而是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重大局部调整有关,同时与商用电子计算机应用,无线电、汽车的普及,航空业和远洋业的发展有关。因此,这种划分必然得出战后西方经济长期繁荣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调整无关的结论,不能科学地解释战后西方国家50-60年代的长期经济繁荣,存在着使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关系变化脱节的问题。二是,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必然孕育着社会主义的萌芽,诸如股票分散化、福利政策等现象,但是目前这种社会主义的萌芽因素尚不足以概括以经济全球化为特征的当代资本主义。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萌芽因素与跨国公司为代表的资本垄断比较,远显得对社会的影响要小得多,正是跨国公司的发展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给世界带来了一系列新的变化。跨国公司对某一种或某些产品在全球范围的垄断性生产和销售现象是有目共睹的,并且还在如火如荼的发展中。因此,不能说当代资本主义已经超越了列宁所讲的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三是,这种划分把社会资本主义阶段产生的动力归于20世纪末开始的以信息化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但是作为社会资本主义阶段最主要的特征“资本社会化”即“股票分散化”现象早在20世纪60年代已经出现,在70年代得到很大的发展,那么,作为社会资本主义阶段最主要的特征“股票分散化”等现象产生在前,而导致社会资本主义阶段产生的动力的“以信息化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却在后,即“在20世纪末开始”,所以,在产生时间、产生动力与作为阶段特征的现象之间存在着“因”在后、“果”在前的前后错位问题。因而,这种划分至今不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

3.当代资本主义处于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部分学者认为,当代资本主义处于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或跨国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笔者基本同意当代资本主义处于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观点。这种观点是基于对当代资本主义90年代以来新的发展变化的研究而得出来的结论。目前持这种观点的人逐渐多起来。

三、资本主义正在向国际垄断阶段过渡

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政府经济政策大调整明显带有抑制总需求和减少国家干预的色彩。这反映了相对于50年代至60年代发展起来的生产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变得过于狭小、陈旧和落后,它不能适应随着生产力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大垄断资本的需要。在国家垄断阶段,60年代初跨国公司和跨国银行开始出现。但直到80年代末,发展并不迅速。1981年8月12日个人电脑问世,随后移动电话问世,并迅速普及,走进家庭。全球范围联系加强,经济活动的速度加快。

为了适应跨国公司在全球投资、全球组织生产和贸易的需要,大垄断资产阶级必然要求对国家垄断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调整,调整的重点在于减少国家干预,减少各国对资本、商品和劳动力流动的限制,加快资本、商品和劳动力流动的速度。以贸易自由化为先导,逐步向资本和劳动力流动的自由化发展。非国有化政策使国家干预经济失去了重要的经济基础,发达国家政府对跨国公司的调控能力削减;削减社会福利开支和减税政策具有“劫贫济富”的性质,扩大了发达国家内部的贫富差距;产业调整政策减少了国内工人的就业岗位。所有这一切,都反映了垄断资本要求政府在国内减少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加大对劳动者的剥削。70年代后,在西方各国国内市场日益饱和的情况下,垄断资本开始了一种打破民族国家疆域界限的全球化的发展战略。这反映了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大垄断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国家的羁绊,到全球范围追逐最大利润。在国际上,垄断资本要求发达国家政府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干预,要求发展中国家向跨国公司开放市场,包括开放生产、投资、贸易等各方面的市场。战后通过关贸总协定的机制,跨国公司和发达国家在全球推动贸易自由化。许多国家不断降低关税,减少非关税壁垒。随着跨国公司的发展,贸易自由化还将进一步被推动,以WTO为代表,要求一切加入的成员国家遵守同样的规则,向跨国公司开放市场。

80至90年代整整20年新自由主义政策的推行,为跨国公司的发展扫清了道路,90年代跨国公司得到迅速发展,1997年达到4.4万家,2001年达到6.3万家。跨国公司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全球化,从而带来了世界经济一系列的变化,促进了经济全球化进程。90年代以来,个人电脑与移动电话的普及,1993年因特网产生,1997年因特网进入民用后迅猛发展,近年克隆和纳米技术问世。这一切都标志着人类生产力发展到了一个新水平,并加快了跨国公司的全球化发展。

90年代后期,跨国公司已成为世界资源优化配置的主要承担者。跨国公司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国际性运营得到最大收益。跨国公司会到原材料、劳动力、资本和运输成本最低的国家去投资生产,并用“价格转移”把它的利润转移到税收最低的国家。跨国公司追求的是自身和股东的利益,而不是所在国家的利益。目前跨国公司控制了全球私人资产的1/3,世界产品总量的25%,世界贸易的2/3之多,其中一半以上的国际贸易是在跨国公司内部完成的,跨国公司已成为经济活动的主体。

跨国公司大量的对外直接投资已经以多种形式影响各个国家的经济主权。大的跨国公司都有自己的政策与政治活动。以微软公司为例,拥有500多亿美元资产的微软公司认为,它是一家位于美国的全球性公司,它创造的软件在全球处于垄断地位,它的软件为所有超过国界的个人的交流提供服务。在微软公司与美国联邦司法部所进行的电脑网络官司中,微软公司总裁盖茨坚信,微软公司具有与美国政府周旋到底的司法能力。微软公司作为电脑网络的垄断者明显藐视美国政府的权威。这反映了微软公司的全球商业利益已超过了美国的利益。最近美国联邦司法部取消了拆分微软公司的要求,这说明国家政权向国际垄断资本让步,也说明国际垄断阶段正在到来。

跨国公司的发展代表了私人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跨国公司是私营资本有史以来发展的最大规模和最高级的形式。由于经济全球化主要是由跨国公司推动的,所以,经济全球化的内在实质是资本国际化,反言之,正是资本国际化才推动并造就了经济全球化。资本国际化是资本与生俱来的内在性质所要求的。马克思早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就指出:“资本……要力求摧毁交往即交换的一切地方限制,夺得整个地球作为它的市场”。[4](P33)资本的本性要求摧毁一切地方限制、建立全球市场。资本向全球扩张的这种趋势必将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成为世界性的。

资本主义发展到国际垄断阶段,资本的积累成为全球性的。伴随着资本在全球的积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全球得到扩张。资本克服了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对于资本所作的种种限制,克服了民族国家的疆域界限,最终实现了资本的全球化。而作为资本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的新自由主义在整个西方社会全面渗透。国际垄断阶段正在形成过程中,对它的主要特点还有待研究,但是有几点是明确的:(1)跨国公司成为经济活动的主体。(2)大跨国公司控制着某种或某些产品全球范围的生产与销售。(3)发达国家内部,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削弱。(4)发达国家内部,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加重,贫富差距扩大。如据2001年9月2日国际劳工组织发表的统计数字,美国工人劳动时间加长,平均周工作小时从1990年的35.9小时,增加到2000年的36.6小时,全年增加36小时,多工作一周。据《时代周刊》报道,从1999-2000年,美国公司总裁工资增长571%,普通工人的工资仅增长32%,目前美国老板的平均薪水是普通工人平均工资的531倍。从美国居民的普遍情况来看,1990年包括资本收入和政府转移支付收入的美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为0.487,1999年扩大为0.513(美国统计局网站资料)。美国华盛顿预算及政策制订中心的报告认为,美国政府的减税政策,令富人受惠,又加上为穷人争取权益的工会的衰落,以致出现富者愈富的现象,美国贫富距离在2000年创下新高。最富裕的270万人在全国人口中仅占1%,每人平均税后收入超过510.5万美元;最贫穷的20%的人口,其税后人均收入则由1977年的1万美元下跌至8800美元。全国最富裕的270万人全年的总收入等于最贫穷的1亿人的收入总和,两者都是6200亿美元。尽管90年代美国经济蓬勃发展使各阶层的收入增加,但富裕阶层收入攀升的速度是中产阶级的两倍,而最差的20%家庭却未能随着国民总收入增加而受惠,收入反而较1977年下降了12%。据欧盟委员会2000年公布的一份资料,欧盟有6500万穷人,在3.76亿欧盟人口中,有近1/4的人生活在贫困中。发达国家在国家垄断阶段形成的庞大的中产阶级在国际垄断阶段出现衰落趋势。以美国为例,在农村,家庭农场急剧减少,农业生产进一步集中。据美国政府资料,美国农业集中的程度十分惊人。美国的大多数种子供应已经集中到杜邦公司和孟山都公司两大公司手中,两者控制了全国80%的玉米种子。美全国猪肉的1/5以上现在在一家公司屠宰。四家大公司控制着大约70%的牛的宰杀,而1985年却是39%。在城市,失业不仅涉及大工厂工人,也涉及“白领”和“金领”,2001年仅华尔街就业人数因经济不景气就收缩了15%。(5)在国际上,南北贫富差距扩大。由于传统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发展中国家以贸易为主导带动经济增长,促进了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同时也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这些国家进一步扩张。国际垄断阶级又通过对高技术的控制权,通过不同等交换,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和掠夺,使利润和廉价消费品流向发达国家。根据联合国开发署的资料,由于经济全球化,使富的更富,穷的更穷,贫富悬殊扩大。从1990-1999年,最富有的五国与最贫穷五国收入差距已由60:1扩大至74:1,而30年前只是30:1。200名最富者的资产超过世界总人口41%的人收入的总和。1995-1999年,这200名富翁的资产增加了两倍,超过一万亿美元,相反,每日收入低于一美元的穷人达13亿人。世界排名前三名富翁家族的总资产,已超过发展中国家6亿人一年的总收入。这三大家族是:微软公司的盖茨,沃尔特公司的沃尔特家族,文莱的苏丹家族。他们的资产超过1350亿美元。一个跨国垄断资产阶级正在形成。同时,反全球化浪潮日益高涨。2001年7月在意大利热那亚召开的八国首脑会议,遭到15万人的抗议示威,并同警察发生激烈冲突,造成经济损失5000万美元。大型国际会议成为反全球化运动冲击的首选对象。参与游行示威的人主要来自美国与西欧国家,包括社会各个阶层,其中主要是:美国劳联产联成员、法国农民联合会成员、欧洲绿党等环境保护主义者、激进的马列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人权及宗教组织,甚至极右的种族主义分子等,他们参与的动机不同,但攻击的中心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反对全球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扩大;二是反对维护现存秩序的国际机构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等;三是反对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全球资本主义。(6)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跨国公司全球化生产,国际金融市场,特别是金融衍生市场的发展,使发展与管理之间存在空缺。如今没有一个国家政府或国际组织能够有效地调控和管理跨国公司和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范围内的生产无政府状况加剧,世界经济中的不确定因素和不稳定性明显增加。这说明在国际垄断阶段,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将加剧,社会和经济发展更加不稳定,生产过剩和金融市场动荡的频率将增加。在1997年发生了亚洲金融危机,引起世界经济动荡。在亚洲金融危机尚未完全复苏的情况下,从2000年下半年起美国经济减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世界经济正面临经济衰退的危险。特别是,在2001年9月11日发生了恐怖主义攻击美国的事件。据有关资料显示,2000年恐怖主义事件发生423起,比1999年增加了48%,其中有200件发生在美国。这些都说明在新世纪,随着从国家垄断转向国际垄断,全球经济增长的不稳定性加强,社会动荡加剧。同时,也说明人类必须加强全球的协调,才能保证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收稿日期]2002-06-10

标签:;  ;  ;  ;  ;  ;  ;  ;  ;  ;  

论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划分与争论_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