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护理措施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是由化脓性细菌引起的腹膜腔急性化脓性感染,按发病机制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腹膜炎,又称自发性腹膜炎,腹腔内无原发性病灶,致病菌多为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或大肠杆菌。继发性腹膜炎为最常见的腹膜炎,常为腹腔内空腔脏器穿孔、外伤引起的腹壁或内脏破裂所致[1]。
1临床表现
1.1症状
1.1.1腹痛:是急性腹膜炎最主要的症状。多为持续性剧烈疼痛,常难以忍受。腹内压增加及体位改变时疼痛加剧,故病人多不愿意改变体位。疼痛范围多从原发病灶部位开始,随炎症扩散而波及全腹,但仍以原发病灶部位最明显。
1.1.2恶心、呕吐:早期出现的常见症状。初期因腹膜受刺激而引起反射性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晚期因麻痹性肠梗阻而呕吐频繁,呕吐物伴黄绿色胆汁,甚至棕褐色粪汁样内容物。
1.1.3体温与脉搏变化:因脏器穿孔、破裂造成的继发性腹膜炎,早期体温正常,以后逐渐升高。因脏器炎症引起的继发性腹膜炎,体温原已升高者,继发腹膜炎后体温会更高。但年老、体弱或病情后期,不一定升高反而可能下降。当出现脉率加快而体温反而下降时,提示病情恶化,预后不佳。
1.1.4感染中毒症状:病人可出现寒战、高热、出汗、口干、脉速、呼吸浅促、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四肢发凉、血压下降、神志不清等全身中毒表现。腹膜炎后期可出现全身衰竭、严重脱水、代谢性酸中毒和休克。
1.2体征
病人呈急性病容,双下肢屈曲,腹部拒按。腹式呼吸减弱或消失,明显腹胀,一旦腹胀加剧,则表示病情加重。腹肌紧张、压痛和反跳痛是腹膜炎的主要体征,称腹膜刺激征,以原发病灶处最明显。腹肌紧张程度与病人的胖瘦、年龄、病因有关。胃肠、胆囊穿孔时可呈“板状腹”。肠胀气时叩诊呈鼓音,胃肠穿孔可使肝浊音界缩小,腹腔内积液较多时移动性浊音呈阳性;听诊肠鸣音减弱或消失,是由于腹膜炎引起肠麻痹所致[2]。当盆腔有感染或形成脓肿时,直肠指诊可触及直肠前窝饱满并有触痛。
2护理诊断
2.1腹痛、腹胀:与腹膜受炎症刺激、毒素吸收有关。
2.2体液不足:与呕吐、禁食、胃肠减压、腹膜广泛渗出、发热等有关。
2.3体温过高:与腹腔感染、毒素吸收有关。
2.4焦虑、恐惧:与躯体不适及担心预后有关。
2.5有切口感染危险:与切口污染及病人抵抗力下降等因素有关。
2.6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禁食、胃肠减压及机体能量消耗过多等因素有关[3]。
2.7潜在并发症:感染性休克、腹腔脓肿、粘连性肠梗阻等。
3护理目标
3.1病人腹痛减轻或消失。
3.2病人液体得到充分补充。
3.3病人体温逐渐降至正常。
3.4病人情绪稳定,能积极配合医疗护理工作。
3.5病人切口不发生感染。
3.6病人全身营养状况及时得到改善。
3.7病人并发症得到及时发现与处理。
4围术期护理措施
4.1术前护理
4.1.1病情观察:定时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准确记录24小时液体出、入量。加强巡视,多询问病人主诉,观察病人腹部症状和体征的变化,以便及时判断病情变化,如发现病情突然加重,应立即报告医师。在病情观察过程中,若出现手术指征,应立即与医师联系,考虑手术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动态观察各种辅助检查所提示的有关情况;观测尿量,记录液体出、入量[4]。同时注意腹部情况,以便及时发现腹腔脓肿及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对休克病人还应监测中心静脉压及血气分析数值等。
4.1.2体位:若无休克情况,一般取半卧位。
4.1.3心理护理:做好病人及家属的解释安慰工作,解除其思想顾虑,稳定其情绪,减轻焦虑;同时,还应向病人及家属介绍腹膜炎的相关知识,以提高其对疾病的正确认识,使其能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帮助病人勇敢地面对疾病,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4.1.4做好备皮、交叉配血、术前用药等术前常规护理工作。
4.2术后护理
4.2.1了解手术情况:手术结束病人回病房后,护士应详细了解麻醉情况、手术经过、术中所见的腹腔内炎症情况、手术方式、引流管放置部位及引流情况等。
4.2.2观察生命体征:术后应严密观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尿量变化;发现异常,要配合医师及时处理。对危重病人应特别注意循环、呼吸及肾功能的监测、维护。
4.2.3体位:手术结束后,取平卧位。全身麻醉清醒前应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注意观察呕吐情况,以免呕吐时误吸导致意外发生。全身麻醉清醒后或硬膜外麻醉平卧6小时后,若血压、脉搏平稳,可改为半卧位,以利于腹腔引流,减轻腹胀。鼓励病人及早翻身、活动,以预防发生肠粘连。
4.2.4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补充足够的水、电解质、维生素及其他营养物质,必要时需输血浆或全血,以补充机体高代谢和修复需求。
4.2.5禁食和胃肠减压:术后禁食2~3日,待肠蠕动恢复后,可拔除胃管,进流质饮食,若无腹胀、腹痛、呕吐等不适,过2~3日后可改为半流质饮食。禁食期间应做好口腔护理,每日2次。
4.2.6抗生素的应用:术后继续使用广谱抗生素,以减轻和防止腹腔残余感染。
4.2.7切口及腹腔引流管护理:(1)观察切口处敷料是否干燥,若有渗血、渗液情况,要及时更换。(2)观察切口愈合情况,以便及早发现切口感染征象,及时作出相应处理。(3)术后及时接通并妥善固定腹腔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受压、扭曲,定期挤捏引流管道以防血块或脓块堵塞。(4)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及性状。若颜色鲜红,说明有继发性出血,要及时处理。(5)需用负压吸引者要注意负压大小,并根据情况随时调整负压。(6)用双套管引流者,需用抗生素盐水冲洗,冲洗时严格无菌操作,记录冲洗量、引流量及性状[5]。当引流液量明显减少、色清、病人体温及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可考虑拔管。
4.2.8注意预防急性化脓性腹膜炎并发腹腔残余脓肿的发生:严密观测病人体温及白细胞计数,注意全身中毒症状及腹部变化,观察是否出现大便次数增多、尿频或排尿困难、下腹坠胀、里急后重等表现。若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并配合治疗及处理。
5讨论
急性腹膜炎可因空腔脏器的破裂、穿孔而突然发生,也可因阑尾炎、胆囊炎等炎症性疾病的原发症状逐渐加重后发展而来,其症状可由于病因的不同而不同。腹膜受细菌感染或胃肠液、血液、尿液的刺激,即发生充血、水肿、大量液体渗出,以稀释腹腔内毒素。随着渗出液中出现中性粒细胞、坏死组织、细菌和纤维蛋白,使渗出液逐渐混浊直至变成脓液。腹膜炎发生后,根据病人的抵抗力、感染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措施是否得当,会产生各种不同的转归。当机体抵抗力强、感染程度轻和治疗措施得当时,病变周围的脏器和大网膜互相粘连,可使病变局限,成为局限性腹膜炎,在此基础上,炎症可完全吸收消退而痊愈;如果炎性渗出液未能完全吸收而聚于膈下、肠袢间、髂窝或盆腔等处,则可形成局限性脓肿[6]。当机体抵抗力弱、感染程度重而治疗不及时或措施不当时,感染可迅速扩散,大量体液渗出,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血浆蛋白减少和贫血。此外,加上细菌和毒素的吸收,可导致低血容量性和感染性休克;肠蠕动减弱甚至消失,形成麻痹性肠梗阻;肠管高度扩张可使膈肌抬高,影响肺功能和气体交换,使休克加重。因此,对急性腹膜炎要加以重视,必要时手术治疗并加强护理干预。
对于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病人,做好围术期护理,有助于手术的成功,促进患者术后快速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海燕.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患者的护理评估及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3):188.
[2]王青松.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J].医药前沿,2014,(3).
[3]牟丹红.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在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10):151.
[4]高红云.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8).
[5]崔明玲,韦秀艺,许小军.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4,(4):594-595.
[6]黄凤霞.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患者的护理体会[J].养生保健指南,2016,(28).
论文作者:铁丽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9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8
标签:腹膜炎论文; 病人论文; 腹腔论文; 化脓性论文; 体温论文; 切口论文; 腹膜论文; 《世界复合医学》2019年7期论文;